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爆料台 > 曾都区

解决随州林业返荒现象的建议

时间:2012-05-15 11:31:26  来源:  作者:王文虎

 

解决随州林业返荒现象的建议

近两年随州林业存在着严重返荒问题。烧和砍是导致随州林业返荒的两个方面。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砍。发生在随州的此轮狂砍林木之背后原因,实际上是林木的可采伐量与木材需求量之间失衡的反映,更具体地说,是木材需求量大于林木可采伐量的反映。解决森林的生长量与木材需求量失衡之间的矛盾,不能着眼于要矛盾的一方面,而取消另一方面,应该使二者保持相对的平衡。

我们建议:

(一)实行批采权与监采权分立制度,即林业部门批采伐木,而人大、政协组织专班对采伐及企业的木材加工进行全程监督。任何采伐都要在监采过程中进行,任何企业所加工的木材都必须有监采证明,只有如此这般的监督,才能切实将随州用木控制在可采伐量的范畴内。

(二) 政府必须以随州木材可供量为限,盘减现有企业的存量,即关闭一批经营粗放的小型吃木企业,培植采用顶尖技术设备,对木材的利用率达100%的企业;另一方面,是限制企业经营规模。饭量”大于每年30万立方米的企业,无论会给随州带来多么可观的经济效益,都会给随州造成生态灾难。

随州市政协委员、编钟之声周刊副总编辑    王文虎

 

 

“请森林回家”的绿色行动,已经成为我市的发展主流,这让市民们感到无比的振奋。然而取得成果不容易,巩固成果更不容易。我们在为成绩而振奋的同时,还令人心痛地发现,滥砍滥伐、火烧森林等毁林事件,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青山变秃岭的返荒现象。那么,滥砍滥伐、火烧森林等毁林事件在我市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随州的“湖北省森林城市”的地位?

新闻工作者眼中的随州林业返荒现象

    镜头一: 烧,让青山变成秃岭。

    日前,有一位网民在网上发了一首打油诗说:清明时节火纷纷,满山草本都叫疼。求求大爷少放火,祝融怒嚷不能行!此诗一出,引起人们的共鸣:今年清明节期间,大火烧山的情况太严重了。

    48,市民刘先生对记者说,清明节期间,他带着欢乐的心情回随南老家朝祖。然而,在回老家朝祖的日子里,他却高兴不起来。原因是,在家两天,他到山上救了三次火。“大火烧山,以前不是没有。但是今年却很多,辛辛苦苦栽起来的树,被一场山火烧个一干二净,能让人不心痛吗?”

    在我市,清明节发生山火的现象年年都有,但是今年较往年不同。比如。去年的清明下了一场小雨,给森林防火上了一道“保险”。所以去年从43凌晨至512时,全市共发生21起火灾,比2010年同期下降了六成。今年不然。老天爷持续干旱,极容易引发火灾。所以,清明时节的山火事件,随处可见。虽然目前记者尚无确切数据说明问题,但是刘先生所反映的情况,在随南、随北,在广水、曾都、随县,都带有普遍性。例如,家住广水市的吴先生说,清明那天早上,他从随州回广水,沿淅河到马坪一带虽然没有看到大火烧山的痕迹,可是马坪一过,到新河——棚子岗——兴隆——余店等,人们立马就可看到,路两边的山坡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有被山火烧过的痕迹,而且,今年的情况比去年严重得多。又如 ,家住洛阳镇的姜先生对记者说,清明上坟时,他们珠宝山村附近的山坡上,到处都留有火烧的痕迹,有的山坡,被火焚烧的时间长达两天之久。此外洪山、环潭等乡镇都有大火烧山的反映。

    被大火焚烧后的山林究竟有多么严重?

    4215时许,一丁姓市民到随县某镇给其母亲上坟时,在其母亲坟前点火燃烧纸钱,因不听山场承包人周某的劝阻,突来一阵风,将燃着的纸钱吹散到附近的杂草丛中。由于天气干燥,火势迅速蔓延,后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接到报警赶来将大火扑灭。经勘察,此次火灾过火面积已达221.25亩。414,记者岩子河的一个叫扇子坡的山岭附近看到,被大火烧过的山岭炭色,没有被烧尽的青松变成了枯黄色。记者到扇子坡时,有十来个老人在山下点种木耳。据他们介绍,扇子坡今年的山火烧了两天以上,火很大,有的地方火苗窜一丈多高,好吓人啦。谁也不敢前去灭火。当记者问及发火的原因时,老人们都说是清明节上坟的人,用火,但不注意灭火。今年干燥,一点火星,就容易引发大火。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这个扇子坡很“背时”,几乎每年清明节都要被烧一次。今年特别严重,从扇子坡一直烧到龙泉寺(音),绵延10多里,山上的小树全部被烧,看着让人害怕呀。 山火所到之处,绿色皆被呑噬, 青山皆成秃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今年的山火多发,除了天气干燥容易着火等自然原因外,还有一些与人有关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市民们的防火意识不强。414,记者在随北多个乡镇“走马观花”,发现乡间的墙壁上,写有许多“防火防盗,人人有责”以及“无意放火把山烧,也要依法去坐牢”等类似的标语口号,说明我市市民是有森林防火这根弦的。不少市民上山烧纸时,能做到自觉灭火。例如,刘先生对记者说,他们全家今年祭祖时,每人手中都拿一把湿木丫,随时做好扑火准备。但是,不知道预防大于救灾的市民却大有人在,因此防火意识,在我市并没有变成,或者说,并没有完全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刘先生曾对记者发问:你看,满街都是宣传这节那节的,但你可曾见到宣传清明防火的?学校里都是宣传定购牛奶的,你可曾见学校教育学生爱山护山的?,刘先生的发问可能想象中的成分,但是将预防大于救灾的理念变成市民们的自觉行动,我们确实做得不够。

     其次是救灾动力不强。家住环潭的叶先生对记者说,以前大火烧山时,全村村民无分老少都要上山灭火,但是现在不同了,只要大火不烧到自己的脚下,许多人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有人甚到希望火来得更猛一些。为什么会出现此等怪事?叶先生道出了个中原因。他说,村民们对大火烧山村民们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是近几年的事,主要原因在山场都是私人的,准确的说,山是国家的,但山上的附属物,比如树却是私人的。村上把能卖的山差不多都卖了,村民上山打柴,都会被山主呵斥。叶先生的这一说法,记者在扇子坡采访时得到实证。记者曾问那些点种木耳的老人们:山火来了的时候,村里为什么不组织人马灭火?老人们一致回答:这些山,生产队都让人家卖断了,山上的树是人家私人的。别人凭什么冒着生命危险来灭火?“现在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就剩下我们这些老人了。平时上山就喘气,哪里还有力气来灭火?”有位老人对记者说这个话时,做出了一个古怪的神情,记者知道,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让人感到一些村民对山火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是多么可怕!

     此外,叶先生还透露,为了给砍树制造借口,也有不法分子故意纵火。“有人是故意烧的!把树烧死了,可以光明正大的去砍掉!我老家是环谭的,每年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人故意放火烧一片,然后全村的人都可以去砍柴烧,或者砍来卖给酒厂,一拖拉机一百多块钱,这个钱很多人愿意去赚的,所以就有人想着法的烧山!”叶先生的说法是否真实,我们希望相关部门予以核查,并严加处理。

    镜头二: 砍,让随州青山满目疮痍

    烧,让随州的一些青山几乎变成了秃岭;而砍,则更是致命,让随州的一座座青山满目疮痍。近年,随州的乱砍滥伐现象极为严重,大斧和电锯一齐残酷地挥向树木,伸向森林,人为的破坏已经让多年长成的片片树木轰然倒下,成片的森林化为乌有,只剩下满地的树兜,犹如满身的疮痍。葱郁秀色化成几朵白云,包裹着火毒毒的太阳,无情地烤炙着山岭。。。。。记者在近期的采访中,对此问题,感受得尤为强烈。   

    家住市内的王太婆是从何店某村返城的。她公爹公婆以及老伴就安睡在村里的一片森林之间。她很看中这里的山水,每年清明节都要来看一看。今年清明节,她和往年一样,领着女儿、女婿来到这片山林朝祖。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周围几架山的大松树变成了枯兜。她老伴安睡处的大松树,也不见了。目睹此景,太婆很是伤心。她对女儿、女婿们说,这几架山的松树大多数是他们在1960年栽下的。如果不被别人砍掉,它们已经有50多年了。“这些人呀,如果只是从树林中东砍一棵,西砍一棵,那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无论是大树,还是小树都来个一扫光,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太婆的女儿对记者说,老人说的话是真实的,你可以去看一看。清明节的第三天,记者来到了这一片山地,发现路两旁的树还在,但深入到山里面,却是另外一番情象:几架山上的松树都被枯兜化。在附近的住户门前,记者看到被砍掉的松树被堆架了起来,而在回城的路上,记者更是看到几辆满载树木的车往随城方向开去。看到这一切,记者真有心疼的感觉。砍,砍,砍掉的是树,伤的则栽树人的心!    

    砍掉一棵树,森林犹可在,然而砍掉一片林,秀岭却成荒山。如果说,王太婆伤心的是一棵棵树被砍,那么, 家住随南某山镇的姜先生伤心的则是葱郁秀岭变成了黄土高坡。日前,姜先生向记者反映:他的家乡本来是山青水秀的。虽然谈不上美如张家界,但是那些葱葱郁郁的山景着实也够迷人的。不过令他伤心的是,近两年来,家乡的“花容”已经“失色”了:葱郁秀岭现在变成了黄土高坡,满目疮痍。——原来的松树被当作低产林砍掉了,山体被梯田化了。而梯田化了的山体,其实就是黄土高坡。为了向记者直观地展示他所说的是真实的,姜先生给记者传来了他所拍摄的家乡秃山的照片,那可真是黄土高坡啊!姜先生在照片下附言:“你看见过这样的山吗?你见过在随州还有这样光秃秃的山吗?当人们呼喊着改造低产林时,原来的植被消失了,原来的树林被砍伐了,剩下的是石头。水土大量流失,山上仅有几颗弱小的小草在太阳的毒晒下,随风摇曳,那可怜的样子,让人不由悲从中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改造低产林却改成了一片光秃秃的山还有在阳光下反射着阳光的石子。触目惊心啊。”其实,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葱郁秀岭现在变成黄土高坡的现象不仅发生在随南,而且发生在随北。在扇子坡采访时,就有成片成片的树兜出现在记者的面前,不同的是,这些山坡还没有被梯田化。

    419,对随州史志有所了解的解先生,在谈及随州近八十年来林业发展情况时对记者说:随州的林业先后经历了三次大劫难:第一次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侵随日本人在随州大肆砍伐山林,致使随州的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第二次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时期,大办铁又让许多树林被砍;第三次发生在文革后期,毁林造田。这后一次劫难,记者曾亲眼目睹,那可真是梯田云雾里,鸟悲树林外。

    解先生特别提醒记者:至少在建国以后,随州林业的发展似乎难逃一种宿命,每一次大兴林业之后,都会发生大规模地砍伐林木的行为。例如,大跃进时期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随州林业有一个大兴期,可是,文革后期又来了一个砍树造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市大抓了封山育林工作,森林又回到随州的山岭,现在全市三个区市县林业用地巳达750万亩,规模相当于有六个区市县的咸宁市,在全省占第六位。可谓满目皆绿色,近山尽鸟音。然而,我们目前似乎又面临着一场新的砍伐。对此轮砍伐,林业部门的表述是这样的:“封山育林多年,虽然我市的森林资源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广大农民群众许多树木的轮伐期已到,再加上国家低产林改造、发展木本植物油料项目的实施,市林业局在省政府‘十一五’规划规定的采伐限额内,下达了部分木材生产计划。有种就有砍,而砍是有计划的,但问题是,近段时期,我市一些地方乱砍滥伐、偷砍盗伐、超计划采伐林木等违法活动有所抬头,特别是借发展油茶和低产林改造之名变相毁林的现象尤为突出,致使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历史教训告诉我们:面对葱葱郁郁的森林,人们最容易将大斧挥向树木。他们砍走的是树木,留下的则是荒山。眼前利益得到了,而层次更高的长远的生态利益则严重受损。 

    根源分析 :返荒的根源在于森林的生长量与可采伐量、木材需求量之间的失衡,随州林业的发展状态呈过度消耗型  

    烧和砍是导致随州林业返荒的两个方面。在这两方面中,最为严重的是砍。因为,烧,反映的还不是深层次木材需求,所以,它不具有持续性特征。大斧与电锯则肩负着木材需求的“使命”,且这种需求“使命”是不间断的,更是强烈渴求扩张的,所以,它对林木的消耗可以用“贪得无厌”这个词来表达。 我们关注随州林业问题,必须对大斧与电锯所肩负“使命”的合理性进行深层次的解剖,并且,对它提出限制性的对策建议。   

    在调查中,记者曾就“随州林木被砍的背后原因是什么”问题在随州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绝大多数网民认为,发生在随州的此轮狂砍林木之背后原因,实际上是林木的可采伐量与木材需求量之间失衡的反映,更具体地说,是木材需求量大于林木可采伐量的反映。

    长期以来,随州林业的发展都处在森林的生长量和森林利用的采伐量不平衡的矛盾中。森林的去留与否,取决于木材需求量与林木可采伐量之间的平衡与否。当生长量大于采伐量时,森林就在随州“安家落户”;当采伐量大于生长量时,随州就会出现林业返荒现象。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随州历史上的几次林业返荒(参看本报第17期),都反映了森林利用的采伐量大于森林的生长量的情况。特别是从建国后的林业来看,随州林业发展长期处在森林利用的采伐量大于森林的生长量的情况中,据《随州志》记载,建国初至1983年,随州年均消耗木材20万立方米左右,而每年的林木生长量只有45万立方米,消耗量约是生长量的4倍,可谓是“为之者舒,用之者疾”。 这一“舒”一“疾”,岂有平衡之理?

    当前随州林业的发展,也没有摆脱这个矛盾。不仅没有,我们甚至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这个矛盾,使之表现为随州林木可采伐量与木材实际需求量的严重失衡。因为招商引资,我们引进了一家在云南、石家庄等地都没有站稳脚跟的,规模较大的吃林企业,它使随州地区的木材需求量突然大幅度增长了。

    吃林企业要生存,不能不消费木材,而且,这个需求量是刚性的,不然,它就不能生存。所以,刚性需求,对于企业而言,并没有什么过错。企无欲不刚嘛。可问题是,此欲此刚,在可采伐量没有扩张的情况下,单向性地扩张了随州地区的木材需求量。从理论上讲,当可采伐量至少与需求量保持平衡时,随州林业才不存在返荒问题;而因为需求量的扩张,它已经大于可采伐量,这就将随州林业推向了返荒的境地。

    数据显示:目前,以消耗木材为生产对象的企业在随州多达几百家,它们每年需用木材60万立方米,随州每年可生长活立木80万立方米,而每年可依法采伐的只有30万立方米,这样,全市实际木材需求量基本上是可采伐量2倍,缺口就在30万立方米以上。或许,人们可以说,这个缺口可以通过收购外地的木材的办法解决,比如,有人提供数字说,随州最大的吃木企业收购外地的木材占61.8%,本地低产林改造、重点工程和房前屋后的采伐的木材占39.2%。我们可以相信这个数字是准确的,可是,就是这个“39.2%”,已经使得随州的大量青山变成了秃岭,对此,我们又该说些什么呢?只能说,随州目前的木材需求量太刚了。刚,到了极点,应该柔一柔了。

    经济学的铁律告诉我们,刚性的实际需求量必然导致可采伐量的扩张,还有,就近取材,可以降低成本,这与资本扩张的本性是一致的,所以在本地扩张采伐量是铁律一部分。所以当有人说外地取材时,我们更愿意相信资本的取向是想千法设百计地在本地取材。这必将导致本地采伐量的扩张。而此扩张所带来的马太效应是: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森林生长量更趋弱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森林的生长量与木材需求量就直接地矛盾了起来。在木材需求量处于强势地位情形之下,这个矛盾必将是林业资源的过度消耗,随州林业的发展状态,表现为资源过度消耗型,所谓 “返荒现象”就是对这种状态的直观描述。无论利益获得者们怎么为之辩护,但大多数随州人不能不为之忧心!

    对策建议:做“加法”,多栽好砍;做“减法”,吃林企业的“饭量”不能超过每年30万立方米

    解决森林的生长量与木材需求量失衡之间的矛盾,不能着眼于要矛盾的一方面,而取消另一方面,应该使二者保持相对的平衡。从林业经济的角度看,森林的生长量与木材需求量都是支持随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环节。只有森林的生长量,或者只有木材需求量,都不利于随州经济的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人不敢谈木材需求量,认为一谈到这个东西就是砍树,是破坏森林,是坏事。事实上,我市每年毕竟有30万立方米林木可供开采。这个资源,如果我们利用好了,能给我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人在谈森林的生长量时,也陷入了误区,他们认为,山上的树是越多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研究显示,通过植树造林来解决土地的沙漠化问题,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植树不仅不会补充水分,相反却会使河流、水库及地下水水位降低,最终导致良田变沙漠。例如,在印度的喜马偕尔邦和中央邦,当人们把土地变为森林,试图利用森林来增加供水时却发现,两地的水量已分别下降了百分之十六和百分之二十六。所以,砍,不一定是坏事;树多,也不一定是好事。有栽,必有砍;有砍,必有栽。栽砍砍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问题在于,如何在森林的生长量与木材需求量之间保持平衡。平衡,使山更绿,使民致富。

    我们目前面对的矛盾表现为木材过度消耗型,要恢复森林的生长量与木材需求量之间的平衡,必须在随州森林存量方面做“加法”,而在吃林方面企业做“减法”。

    做加法,就要多栽好砍。 基本的思路是“管死生态林、搞活商品林、改造低产林”,但要是实现这个盘活林业资源存量的好思路并不容易:管死,就要封好山。山封一寸,绿进一尺,此可谓“多栽”。这只是事情的一面,另一面是针对 “搞活”与“改造”的,因为, “搞活”与“改造” ,说到最后,就是“伐树”。 “伐”,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伐”不能超过可采伐量。所谓“管死”,就是不允许实际伐木量超过可采伐量,不超过可采伐量的砍,才是“好砍”。怎么实现“好砍”?我们建议:实行批采权与监采权分立制度,即林业部门批采伐木,而人大、政协组织专班对采伐及企业的木材加工进行全程监督。任何采伐都要在监采过程中进行,任何企业所加工的木材都必须有监采证明,只有如此这般的监督,才能切实将随州用木控制在可采伐量的范畴内。这样的“好砍”,也就是 “多栽”。

    做“减法”,必须在企业质量上下功夫,控制随州吃林企业的发展数量,对现有企业存量应该积极引导做“减法”。随州木材加工企业多达两百余家,它们每年至少要吃掉60万立方米的木材,但事实上,随州只能提供30万立方米木材给这些企业“吃”。很显然,相对于随州木材的可采伐量而言,这类企业在随州有点多。僧多粥少,即使是满口 “色即空”的僧,也会抢“食”的,因为“空”是会饿死人的。僧多粥少的现实必将导管理上的问题:管严了,企业“吃”不饱;不管严,随州的树会被砍个精光。此类管理上的二难,对随州的森林城市建设不利,对木材工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不利。因此政府必须以随州木材可供量为限,首先盘减现有企业的存量,即关闭一批经营粗放的小型吃木企业,培植采用顶尖技术设备,对木材的利用率达100%的企业;另一方面,是限制企业经营规模。诚然,资本的本性是扩张,无论它姓“社”还是姓“资”,或者姓“国”还是姓“民”。但是,就吃林资本而言,随州的木材可供量却不允许它无限制地扩张,即它的饭量不能超过每年30万立方米。“饭量”大于每年30万立方米的企业,无论会给随州带来多么可观的经济效益,都会给随州造成生态灾难。此类企业在随州被限制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在随州立足的吃林企业必须明白,其“饭量”必须小于每年30万立方米,否则,它只能卷背包走人。

编辑 周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