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法治随州

随州涉毒人员过万 禁毒面临严峻形势

时间:2014-06-25 11:17:15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记者 周波

              全社会立即行动起来,打一场反毒品的全民战争

记得几年前,毒品二字对于随州人来说就是电视、电影里的故事,遥远得不可想象。而如今,不知不觉中,惊恐地感觉到毒品就在身边,是那么的近,近得让人不可想象。 

记者在我市公安部门了解到,截止目前,全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已达3400余人。按照国际上公认的看法:一般情况下,每个被发现的吸毒者周围至少还隐藏着5到10名以上未被发现者。据此计算,随州吸毒人员应在17000余人以上。有人算了一笔账,若按每人平均吸毒50元,随州每年仅消耗毒品在2亿元以上,由此造成的身体摧残、家庭社会危害,产生的暴力犯罪等,更是无法用金钱计算。

近几年来,虽然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事实告诉我们,禁毒形势依然严峻,禁毒工作任重而道远。禁毒,需要在党委政府主导下,形成各部门各尽职责的合力,齐抓共管,需要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只有共同行动起来,宣传其危害,深入和广泛揭发、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做到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反毒品全民战争,才能让毒魔无藏身之地。

 

新型毒品成主要种类  以各种方式贩卖到随

   “随州吸毒人员主要吸食海洛因、冰毒、K粉三种毒品,并以新型毒品冰毒、K粉居多,并形成各自的吸食圈。毒品都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掉。”据禁毒民警介绍。

据了解,冰毒的成分是甲基苯丙安及其衍生物,贩卖者为了便于吸食者使用,制作成各种规格的片剂、丸剂,吸食后透支人体的能量,对内脏器官伤害很大。长期使用可导致永久性失眠,大脑机能破坏、心脏衰竭等,更有甚者会导致长期精神分裂症,剂量稍大便会中毒死亡。吸食者有暴力攻击倾向,易引发暴力攻击、性侵害、抢劫等事件,成为社会治安隐患。冰毒吸食一次即可成瘾。 “K粉”的化学名称叫“氯胺酮”。 K粉能兴奋心血管,吸食过量可致死,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吸食过量或长期吸食,可以对心、肺、神经都造成致命损伤,对中枢神经的损伤比冰毒还厉害。海洛因来源于鸦片,是吗啡二乙酰的衍生物。使用初有快感,无法集中精神,会产生梦幻现象。过量使用造成急性中毒。具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赖性,长期使用停药后会发生戒断症等,一旦成瘾极难戒治。

    “随州目前尚无毒品制作窝点,主要是从浙江、广东等外地贩卖到随州,随州属毒品低端市场。一般通过托运,随车、随身夹带等各种方式贩运,形成等级性、单线性、隐蔽性、多途径性贩卖,毒源难以抑制。”一位从警多年,对毒品犯罪较有研究的基层民警告诉记者。

仅2013年,曾都公安分局通过多警钟协同作战、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现场破获毒品交易案,特大贩毒团伙案,省督贩毒团伙案等案件。共打掉贩毒团伙5个,刑拘贩毒犯罪嫌疑人19名,治安处罚151名,强制戒毒24名,社区戒毒26名,缴获各类毒品1150余克。

2013年,全市破获毒品案件47件,刑事拘留毒品犯罪嫌疑人76人。千克毒品案件4起,破获毒品团伙案件7个,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32名。这些贩毒人员既有随州、本省人,又有河南、四川等外省人。查处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169件。查处违法人员173人。

2014年1至6月,全市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1起,刑事拘留32人,种植罂粟案件30多起,收缴铲除罂粟1千多株。

 

最小吸毒者年仅13岁,青少年成高危人群

“在我们查办的吸毒案件中,年龄最小者为未成年人,年龄最大者为50多岁,而16岁至35岁为最多,男女吸毒比例为2:1—3:1。”据西城派出所郑所长介绍,涉毒人群呈现出年轻者多,社会不良青年多,有钱的土豪多,男性比女性较多,乡镇无业混迹城区的人员多等现象。

2014年4月1日,西城派出所民警在街头发现一名22岁男子精神恍惚,经询问,其交待在出租屋吸食冰毒事实,经毒品尿液检测甲基苯丙胺呈阳性。4月25日,该所民警在解放路某宾馆出警时,现场发现一男一女精神恍惚,经查发现38岁的某男与26岁的某女均为吸毒者,经毒品尿液检测甲基安非他明结果呈阳性,两人供述吸毒违法事实。5月18日,该所民警在草店子某客房内查获一名18岁女性吸毒者,据查,此人于2013年12月曾因吸毒被公安部门处罚并责令社区戒毒三年,后被送湖北女子戒毒所接受强制隔离戒毒。5月1日,该所民警根据线索,在棉纺生活区抓获一名27岁吸毒者,自己交待吸食冰毒违法事实。该所民警几乎脱口就能说出最近发生的几起涉毒案件。据介绍,仅今年,西城派出所给予拘留等处理的违法人员40多人中,涉毒人员达一半以上。

“以前,我们曾一次抓获几十聚众吸毒人员男女,均为年轻人,以致警力不够向兄弟派出所求援,一次性处罚40多人。当时整理材料,将打印机都用坏了,案卷材料有几尺高。”该所一位民警记忆犹新地回忆道。他说,随州吸毒人群的低龄化趋势明显,青少年成吸毒的高危人群,发现的最小的吸毒者仅13、4岁。

多位办案民警和市民告诉记者,青少年迅速成为吸毒高危人群,主要是这些青少年,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因好奇、好玩,以什么都要尝试一下的心态而吸毒。同学聚会、朋友过生等,让大家尝鲜毒品,但一次上瘾,悔之晚矣。随州一些有钱的老板把请食毒品作为对客人、朋友的最好款待。把以毒品待客变为时尚,形成无毒不成“礼”的风气,一些在校学生、公务员都加入到吸毒的队伍中,以致毒品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中蔓延。

其实每个吸毒的人都想戒,可就是抵挡不住毒品的诱惑,加上踏上这条船后交的朋友便全是毒友了,以前的没有吸毒的朋友就会因种种原因断交。就是从戒毒所出来,因毒品本身的诱惑、毒友的影响、社会的歧视压力、自卑的心理状态、孤独寂寞的环境,若在加上没有毅力又没有工作,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想不吸毒都很难,劳教的很苦,那么多人经过劳教甚至几次都依然戒不了,就可想而知戒毒之难了。一位年轻吸毒者的自白。

2013年,全市共查处毒品行政违法(吸毒)案件919起,查获毒品行政违法人员1106人。2014年1至6月,全市查处涉毒人员413人,25岁以下涉毒青少年达145人。

 

毒品蔓延成社会化问题  涉毒案件增多危害严重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物欲的失控导致精神生活的空虚,为毒品的泛滥提供了温床,滋生系列社会危害。从吸毒的职业划分来看,过去吸毒人员主要是社会无业青年,现在则开始向商人、学生和公务员扩散。据警方统计,吸贩毒违法犯罪是暴力犯罪、侵财犯罪、有组织犯罪的温床,在这类案件中吸毒人员比例高达80%。

据一位长期在基层的办案民警介绍,毒品已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因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导致人神经的等案列屡见。仅自己知道的发生在随州城区因吸毒过量致死,自杀致死达5人之多。发生的一些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案件也多涉毒,毒品成很多案件诱因。

曾经办无数涉毒案件的包警官向记者介绍了两个自己印象较深的典型案例。随州城区年仅40岁左右的张某,曾拥有千万资产,因染上毒瘾,加之又吸又赌,虽已强制戒毒几次,但千万家产败光,妻子与其离婚。现在除了有毒瘾外,其他一无所有。目前,这个曾是千万资产的老板流落街头,靠收废品度日。他白天光着背,穿着雨靴,拉个板车到处收捡酒瓶子等废旧物品,卖后拿着钱就去吸毒,钱不够还到处找人借。今年6月,一位30岁左右的安居男青年,因吸毒被强制戒毒数月后回家,先一天从襄樊戒毒所出来,就到姐姐家拿了500元去吸毒,第二天就因吸毒致死。

包警官说,由于长期与他们打交道,自己只要从宾馆走一趟,就知道那个房间有人吸毒,而且吸什么样的毒,自己凭气味能确定个八九不离十。多年的办案经历,看到吸毒把身体吸垮的多、把事业吸垮的人多,把自己吸神经的人多,看着他们因毒致贫,因毒身心受到摧残,因毒产生系列社会问题,心很痛,希望全社会给予关注,共同行动起来反击毒品犯罪。

吸毒开车,毒瘾可能随时发作、神志失常,后果不堪设想。记者获悉,沿河大道曾发生一起保时捷车突然狂奔,与多车发生撞击后,撞上路边设施才致停的案件,后经民警了解,因驾驶员吸毒产生幻觉,认为有人追杀,便一路狂奔导致事故发生,所幸无人员伤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州“毒驾”案发案率呈上升趋势,几乎每月都会查处。由于检测手段缺乏、相关法律空白,致使对毒驾的预防和处罚均处于滞后状态。今年,我市交警部门在排查出近300名涉毒驾驶员的基础上,又新查出97名涉毒驾驶员,已先后对近百名吸毒人员申办驾照“说不”。1-6月发生的交通事故有多起系“毒驾”所致。

2014年1至6月,全市除涉毒刑事案件31起外,行政处理案件41起,处罚36人。据了解,正常行政处罚案件,80%与涉毒有关。

 

社区戒毒康复中心  功能匮乏形同虚设

记者在连续走访了城区内几个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得知,市内社区于去年开始均挂有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牌子,每个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均配有以社区民警、治保干部为主的戒毒康复中心工作人员。有的社区是主要领导参与,一般由2到3人组成。但目前,社区戒毒主要功能仅为跟踪了解、信息反馈和帮教,对戒毒康复作用甚微。

“社区戒毒康复中心虽早已挂牌,但由于没有专业用房、没有专业人员、没有专业设备设施,戒毒康复只能是空谈。加之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工作的社区民警、社区干部人员均为兼职,都有其他工作要做,有的干部甚至连什么是毒品都不知道,如何做其工作目前,仅能根据有关要求了解一下情况,通知联系,发放一下宣传资料。有些吸毒人员为逃避联系,经常换电话号,致无法联系。有的为应付,干脆说早没吸了,让你无法掌握实情。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作用不大,近同虚设。”一位社区干部坦言。

记者在走访中,唯一听到一个好消息,就是飞来土社区郑主任的介绍:飞来土社区3名涉毒人员,除一人无法联系外,其余两个20岁左右涉毒不深的小青年,通过帮教,在其父母的配合下,已成功戒毒,并已上班。她说,但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仅能提供帮教,有些居民主动要求尿检,我们都无法满足。

记者了解到的草店子、文峰、飞来土、双龙寺四个社区吸毒在册人数分别为:4人、12人、3人、45人,其中有2人因吸毒已死亡,多人为户口空挂无法联系,多人只能与其父母亲属联系,只有极少数能直接联系沟通。一般仅限于通过电话询问,了解其现状。

一位资深民警对记者说,吸毒人员想戒毒,一般来说生理上脱毒3-6个月即可,但是心理上的脱毒却很难很难。尤其每个吸毒者都有自己的人际圈,自己不想吸,别人也会影响导致他吸毒。若果离开自己的交际圈,又很孤独,不离开这个交际圈,环境造成他不可能不吸毒,几年来,我没看到一个戒毒成功的。

戒毒如此之难,戒毒没有灵丹妙药。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只有具有专业设施,专业医疗、教育、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参与禁毒帮教,才有可能发挥其作用。

2013年全市对107人进行强制隔离戒毒。2014年1至6月,全市查处涉毒人员413人,社区戒毒115人,强制戒毒74人。截止目前,全市共设立社区戒毒康复中心46个,其中曾都设立38个;广水设立试点6个;随县设立试点2个

 

仅靠公安单打独斗   难撑禁毒工作大局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2013年我市在全省缉毒执法考核,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毒品案件信息管理等工作中,名次靠前,多家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成绩取得来之不易,但并不表明我市禁毒工作得到好转。

记者从禁毒部门了解到,当前我市禁毒工作面临吸毒人员众多,贩毒活动猖獗、娱乐行业涉毒问题严重、市民禁毒意识薄弱、禁毒社会机制机构缺乏、禁毒人力和经费保障等诸多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上讲,戒毒成功率一般在10%以下,只要吸毒人员新增速度高于10%,毒品市场就越来越大,打击贩毒就会出现越打越多的困境。” 一位基层禁毒民警忧心坦言。“我们虽奋力拼搏,禁毒取得一些战绩,但不敢引以自豪,因我们所做不足以逆转毒品泛滥的趋势。”

毒品的危害是巨大的,吸毒是社会的瘟疫,使社会风气恶化,道德降低,引发治安刑事案件,毒品犯罪和黑社会、暴力、赌博、色情等犯罪行业总是紧密联系的,毒害着处于社会中坚的青壮年,毒害着下一代,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面临不但严峻的禁毒形势,如何有效抑制?

“禁毒光依靠打击是不行的。首先政府部门的领导自身要提高对毒品的认识,在工作上要高度重视,要广泛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加大协调各部门力量,齐抓共管,形成该宣传的要宣传到位,该打击的要严厉打击,该矫正的矫正好,该辅导的要辅导好。只有部门之间建立工作机制,形成拳头一致联动,才能有效抑制毒品犯罪”。一位基层民警对记者说道。

“禁毒除了打击毒品犯罪外,最重要的是加强宣传教育,预防吸毒。随州市民禁毒意识还比较薄弱。所以要从根本上消除毒品危害,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强全民禁毒的意识,大家都防范毒品,毒品才没有生存的土壤。”曾都禁毒大队的一位负责人说。

 禁毒工作范围广、层面多、职责重,仅靠公安部门单打独斗,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毒情的发展变化。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一些市民和民警建言到:按照禁毒法规定,乡镇级人民政府是社区戒毒的执行机关,应实质性开展社区禁毒工作;吸毒者是违法者,也是药物成瘾的病人,卫生部门在戒毒方面同样负有职责,应建立戒毒医疗机构等;工商、文化部门是娱乐行业的进出口审核单位,对娱乐行业负有监管义务,对涉毒应当取缔的,必须严格取缔和吊销证照;教育部门对于吸毒预防教育有很大优势和职责,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宣传部门,也应加大涉毒方面的宣传舆论引导;法制部门,应从大力打击涉毒犯罪行为的角度,支持公安部门,维护公安部门打击涉毒违法的权威性和力度多数市民将涉毒打击的矛头指向娱乐场所,要求各职能部门对娱乐场所经营严格管理,一旦出现违规违法给予严厉处罚。只有真正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禁毒工作格局才能应对毒品泛滥的严峻形势。

(编辑  周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