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关注

论随侯珠的传统美德精神

时间:2021-06-15 08:08:09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随州广播电视报社 周波

          奇珍异宝随侯珠,与和氏璧并列为春秋二宝,两千多年来,随侯珠动人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并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作者认为,再珍贵的宝物,若没有精神灵魂,都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最终会被人们遗忘。千古流芳随侯珠,不仅仅因为它是人世间罕见的稀世珍宝在世界珠宝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它承载比宝物自身更为珍贵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知恩图报、厚德载物”的德精神,正因这种美德精神是中华民族普世价值观,是社会大众共同的向往与追求,而让随侯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最为鲜活、最有灵魂历久弥新的宝物!

    作者考证,随侯珠与和氏璧都是历史上千真万确存在的宝物,很有意思的是,两者虽同为春秋二宝,都有着动人的故事,但和氏璧的来历故事是真实的历史故事,而随侯珠的来历故事却是神话传说故事。据史记载,和氏璧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汴和为向国家献出宝石,虽二次被楚王砍掉脚,却仍执着地三献宝石的悲壮故事。和氏璧的故事主要体现了“忠”的道德思想,弘扬的是人们精忠报国的道德精神。随侯珠是春秋时期随国国君随侯因善心施救断蛇,后蛇献宝珠以报救命之恩神话故事,故事体现了“善”与“义”,弘扬的是善有善报、知恩图报的道德精神,故事却充满神话色彩

    史记随侯珠故事。西汉《淮南子》:“隋侯出,见大蛇伤断,以药傅而涂之,后蛇于夜中衔大珠以报,因曰隋侯珠,盖明月珠也。”西汉•刘向《说苑》:“昔隋侯行,遇大蛇中断,疑其灵,使人以药傅之蛇乃能去。岁余,蛇衔明珠径寸,纯白而有光,因号隋珠。”《随州志》载,“随县差水侧,有断蛇丘。随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为‘断蛇丘’。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珠径盈寸夜有光明,可以烛室,故谓‘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东晋干宝《搜神记》也有同样的记载。

    民间传说随侯珠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德高望重的炎帝与家人居住在随州九烈山第五座山头半山腰的神农洞里。身为首领的炎帝神农亲植五谷、教民耕地,织麻为布、作陶为器……带领臣民用智慧和勤劳,逐渐告别了荒蛮时代,开辟农耕新生活。炎帝的女儿九岁,名叫女娃,性格活泼开朗,豪爽可爱,特喜欢游泳。她为了不给忙碌的父亲添麻烦,独自乘坐一只大鸟来到东海游泳。在海边,正义凛然的女娃因得罪了骄横的小白龙,而被小白龙施法术害死在深海。星转斗移,千年又千年,修行中的小白龙,良心不断受到谴责,心如焚烧。这年春天,小白龙决定前往九烈山寻找女娃之墓,忏悔谢罪求心理安慰。有些道行的小白龙腾云驾雾来到随国新都,化作人形,在打探的过程中,偶遇的酒店女店主就是百代转世的女娃,热情好客的女店主,请小白龙到酒店品尝窖藏十年刚启封的黄酒。小白龙闻着香的美酒,望着曾被自己害死,已百代转世的女娃,心中满是悔恨,不知不觉中,小白龙喝光三坛黄酒。千年光景物非人非,小白龙认识到只有自己潜心修行,造福人们才是悔悟赎罪之道,便将身上佩戴的传世玉佩,善言说服女店主抵作酒钱,便匆匆告辞。小白龙出城西不远,凉风一吹,酒力大发,便醉倒在土丘之上,无意中渐渐现出了巨大的蛇形躯体。晕头转向的大蛇,把一个正在剜野菜的小女孩吓得大声尖叫,魂飞魄散倒在路旁。一个刚做完生意回家路过此处的屠夫听到小女孩的惊叫声,便赶紧跑来挥刀救人,瞬间将蛇斩成两截。恰在此时,到民间巡访随侯风尘仆仆经过此地,闻大蛇已被斩成两截竟然没死引得路人围观仁慈的随侯随即下车前往观看,并命令极不情愿救治的医官细心医治。医官用金针将蛇缝为一体,涂上奇效金创药,并用膏药将伤口包贴好。惊奇的是,刚连接好的大蛇竟能活动自如,它感激地望了望救命恩人,钻进草丛之中而去。一年后的一天晚上,随候操劳至深夜刚入梦中,恍惚之间宫门大开,一位俊朗的白衣少年走到床前,极其谦恭地说道:吾乃东海龙王之子小白龙,去年到贵国了却心愿,不幸被人误伤,多亏君侯救我性命,特将镇海宝物夜明珠敬献于君侯,以报答救命之恩。并从怀中取出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放入案几之上,顿时满屋生辉,清雅之至。施恩不图报的随侯急忙翻身,要将夜明珠送回,哪知这一翻身却从梦中惊醒了过来,已不见白衣少年,却见大如鸟卵的夜明珠照得满室光辉。随国大臣们见宝珠温润如水,径白莹透,光芒闪闪,灵气四溢,乃稀世珍宝,纷纷献言:我主施善得珠,就叫随侯珠为妙。后来,随侯得珠的奇事传到楚国,楚王道:“随侯救蛇得珠,美德将垂万世,此珠可与卞和之玉媲美,孤不如随侯也!大随国自有了随侯珠的护佑,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国力蒸蒸日上,成为威震四方的大诸侯国。人们为纪念随侯救蛇得珠,将随侯救蛇的山坡处取名“断蛇丘”。

    随侯珠的真实身份。不论随侯珠的传说故事怎样扑朔迷离、动人心弦,只有还原随侯珠的真实身份,才能抽丝剥茧,理清随侯珠万古流芳意义。作者研究随侯珠多年,认为随侯珠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随侯珠是指那颗唯一性的、天然能发光的、直径约2.3公分的陨石钻石夜明珠。广义的随侯珠是指古随国君随侯利用贵重的琉璃和独特工艺、神秘的眼图腾文化制作的神眼琉璃珠,同样因稀有珍贵,又是随侯制作,故也称之为随侯珠。作者曾根据自己的研究结论发表了《揭秘随侯珠》一文,否定了随侯珠的珍珠说、钻石说、萤石说、宝石说等,根据随侯珠径寸大小、形如鸟卵、天然能发光等重要特征,结合现有极似随侯珠的陨石钻石夜明珠物证,及具有纯天然性、独特的贵重性、唯一稀有性、强烈的天然发光性等特征,并从具有贵为稀世珍宝、与龙关联的文化印证、随州是陨石青睐之地、地产可能性极小等多个方面论证,古随国君随侯独有的、唯一性的宝珠,就是一颗陨石钻石夜明珠,被称之为随侯珠。

    随侯珠神话故事情境再现。根据随侯珠神话传说故事和实物物证分析,随侯因救蛇而得珠,所救之蛇为龙王太子,龙王太子感恩活命,以珠报恩。故事里有随侯、随侯珠、龙王太子三个重要角色,随侯是真实历史人物,随侯珠在历史上千真万确存在过,一颗陨石钻石夜明珠,唯有龙是虚拟的角色。古代的神灵、瑞兽很多,为什么会选择龙?除了龙是神灵,并与珠最有关联外,在传统文化里,蛇也是龙,即小龙,蛇在现实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编故事更为合适,用龙的角色更符合逻辑。另外龙来自何处?传统文化里的龙来自上天!在古代,龙是来自上天的神灵。而陨石钻石夜明珠也是自天而降,天上降落下来的东西也被人们视为神物。陨石来自天上,龙来自上天,古人由此与龙关联,龙成为这个故事的首选角色。综上所述,随侯得珠最合情理的情景:春秋时期的某日,这颗钻石夜明珠的陨石由天而降,当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天呈异象,燃烧着的陨石发着耀眼的光芒,拖着长长尾巴,似龙天降,坠入距城西郊外不远的土丘附近,这一切被站在高高古城墙之上的随侯看得清清楚楚。随侯随即派人察看,竟意外寻得一个大如鸟卵、温润莹透的宝石。随侯虽爱不释手,但将视为普通宝石,随手摆放在寝宫床前的案几之上。不料当日的深夜时分,忽然觉醒的随侯见满生辉,定眼一看,原来是宝石光芒四射,灵气四溢,将寝宫照得犹如白昼一样。奇珍异宝、精美绝伦,稀世尤物!随侯惊喜万分,不一会又忧从心起。他想,随国乃一夹缝求存的小诸侯国,南邻虎视眈眈、实力强悍的楚国,北有周朝天子,按照礼制此珠应献于周朝天子,若此必增楚国敌意,随国可能会随时灭于楚国虎口之下;若将宝珠献于楚不仅违背礼制,君侯地位不保,遭到天下唾骂,身败名裂;若将此珠据为己有,势必引得天下列强巧取豪夺,自己恐有性命之忧。随侯看着这稀世异宝,顿感飞来的不是横财而是横祸。睿智的随侯一夜无眠,鸡鸣报晓之际,深思熟虑的他便有了一个万全之策。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信神尚巫思想泛滥,加之古时科技水平有限,对天然能发光的宝石无法正确解释其奇妙的自然现象,只会相信神灵之说,随侯珠神话故事的产生便有了广阔的沃土。为了不让别人猜忌,随侯当即将能发光的宝珠深藏,对外秘而不宣。几个月后的一天深夜,随侯急召大臣进宫,并对大臣们绘声绘色讲述了刚刚不可思议的经过:“睡梦中,自己恍恍惚惚见一位俊朗的白衣少年走到自己的床前,极其谦恭地说道:‘吾乃东海龙王之子小白龙,去年到贵国了却心愿,不幸被人误伤,多亏君侯救我性命,特将镇海宝物夜明珠敬献于君侯,以报答救命之恩。’并从怀中取出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放入案几之上,室内顿时满屋生辉,清雅之至,自己施恩不是为了图报答,便急忙翻身要将夜明珠送回,哪知这一翻身却从梦中惊醒了过来,已不见白衣少年,却见满室光辉和大如鸟卵的夜明珠。自己一年前路过城郊土丘处的确救过一条断蛇,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也百思不得其解,劳烦爱卿们确认自己是否在梦中?”在崇神信鬼的二千多年前,此情此景,大臣们对随侯的话深信不疑,纷纷恭贺随侯神献宝珠、国君厚德载物,并一致献言道:我主施善得珠,就叫随侯珠为妙。随侯大喜,当即传令,昭告举国上下欢庆这一特大喜事,并同时将救蛇之处的土丘,断蛇丘,以纪念这个神奇的事件。此,随侯救蛇得珠的故事迅速传遍天下。以致,楚王感言:“随侯救蛇得珠,美德将垂万世,此珠可与卞和之玉媲美,孤不如随侯也!”可以推定,救蛇得珠是睿智的随侯精心编造的故事,他通过这个故事不但彰显了自己仁慈大德、善行天下,以赢民心突出说明了宝物乃龙之神灵对自己的敬献,自己厚德载物,并有神灵护佑,他人不得有非分之想不仅让自己光明正大地拥有了宝,还解决了宝珠无法处置的棘手问题更依此故事弘扬了人间美德,教化了民众。

    故事情节体现的美德精神。在整个故事情节中,故事主角之一小白龙,因在海边蛮横霸道,恶性大发,将善良正义的女娃害死,后在修行过程中,心身备受煎熬,为求精神解脱,专程来到古随国赎罪,不但巧遇百代转世的女娃,窖藏黄酒刚启封,使小白龙望着自己亲手害死,已百代转世的女娃,不知不觉中喝光三坛见风醉的黄酒,以致在出城不远的郊外现出原形,在吓着小女孩的同时,又恰巧被刚做完生意路过的屠夫挥刀救人,将小白龙斩为两段,若不是随侯相救,险丧性命。一切都像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一切又是如此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小白龙害死他人的恶行在先,则自己必有性命之忧体现了恶有恶报的道德思想,主要是告诫人们,不要作恶,恶必将有恶报。故事中,与小白龙恶行形成鲜明对比的随侯,在面对人人厌恶的蛇,而且还是断蛇的他却执意要救其性命,体现了随侯性本善良,后来,随侯在深夜梦中得到龙宫镇宫之宝夜明珠,施恩不图报的他却无法将宝珠还回,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地展现了随侯善良的本性,完美表达了善必有善报,厚德载物的道德思想。小白龙后来知错悔改,虽然在悔罪的过程中受到丧命惩罚,有悔罪的表现故命不该绝随侯救其性命,改邪归正的小白龙知恩也算有情有义,随侯善有善报,小白龙也会最终因悔罪、受到惩罚、知恩图报而会修成正果。整个故事动人心弦、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曲折感人、整个故事情节完美宣扬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知恩图报,厚德载物的美好道德思想,完美阐释了人们对美德的向往和追求淋漓尽致的宣泄了人们对美德和美好生活的认同、向往寄托追求史记一般是对历史事件严谨的真实记载,然而随侯救蛇得珠的神话故事,却以史记的形式给予了记载,足以说明在古代,没有人怀疑随侯救蛇得珠故事的真实性,也明故事情节符合当时人们有因必果、善恶有报社会道德价值观,同时表明这个故事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得到普天之下的认同。

    我国民间流传着很多弘扬人间美德精神的动人故事这些让人津津乐道的美德故事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思想都具有珍贵的人文精神研究价值受到高度重视得到充分挖掘、传承和弘扬民间口口相传的传统美德故事,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传承和独特的宣传教化方式在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少数人传统道德精神抛到九霄云外,私欲膨胀,为所欲为,在“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的歪风中成为利欲熏心、背信弃义、丧失人格,甚至是人性湮灭的势利小人、恶毒的罪人严重影响了国家现代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当今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大力弘扬传统美德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传统美德精神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挥传统伦理道德故事的教化作用促使淳朴民风民俗建设提高民众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境界

              作者:《随侯珠传说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随州广播电视报社副总编、随州市观赏石宝石协会会长、湖北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会员周波。

(编辑  周正)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