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关注

随州息石:能治病会生长的奇石异宝

时间:2022-08-09 07:02:02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周波

       (作者:周波,随州广播电视报社副总编、随州市观赏石宝石协会会长、中国岩画学会会员、随州市政协委员)

 

 

    神奇的随州曾经惊现两件神秘的奇石异宝,一件是现身于千年前宋朝的随州息石,一件是现身于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随侯珠。两件异宝命运不同的是:随侯珠一问世便惊天动地、名震天下,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而随州息石却低调现身、默默无闻,若不是沈括在《梦溪笔谈》将其书上一笔,可能后人会无人知晓它曾经存在过。意外的是此两件奇石异宝的命运结局却是一样:人间蒸发,不知所终。作为随州石文化爱好者,作者曾研究随侯珠多年,也撰文《揭秘随侯珠》作过全面深入探讨,而对随州息石却少有关注,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宋代沈括在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六件随州安置期间值得一书的随州事物,随州息石便是其中之一:随州医蔡士宁常宝一息石,云:“数十年前得于一道人。”其色紫光,如辰州丹砂;极光莹如映,人搜和药剂,有缠纽之纹,重如金锡。其上有两三窍,以细篾剔之,出赤屑如丹妙。病心狂热者,服麻子许即定。其斤两岁息。士宁不能名,乃以归余。或云“昔人所练丹药也。”形色既异,又能滋息,必非凡物,当求识者辨之。

沈括著《梦溪笔谈》

 

 沈括在书中道:随州有名的中医蔡士宁曾珍藏一块息石,说是几十年前从一位道人处得到。该石有紫色光泽如同辰州丹砂一样,极其光莹剔透能映照事物;人们用它来配药,可治病;石表面有缠绕的纹路,像金锡那样沉重。石上面有两三个小孔洞,用细细的竹片剔挖,能刮出像丹砂那样的红粉末。患心情狂躁的人只要服用芝麻般大小就能安定下来,药效非常好,并且它的重量每年都会增加。蔡士宁医生叫不出它的名字,就把它送给我。有人说这是古人炼制的丹药。但该石的形状和颜色既然如此特殊,又能自行滋长,必定不是平凡之物,应当请懂得的人来辨认它。

 可以认为,宋代的随州名医蔡士宁作为这块会自然生长又能治病,且疗效极好的奇异宝石拥有者,面对奇异之石冥思苦想了几十年而不得其解,机缘巧合,恰逢沈括来到随州,蔡士宁满怀希望找到沈括以解其迷,但这位见识多广、天文地理无所不通的著名科学家却也不能辨识,当时已年迈的蔡医生便将息石赠与沈括,指望他找到识者,以揭秘这个奇珍异宝。但从此后,如此神奇的随州息石,史记上再无只言片语,如同蒸发一般,想必连朝廷高官的沈括,也未能在整个大宋国发现识得息石之人而求得其解。否则,他一定会在自己的著作里浓墨重彩记上一笔,既可告慰随州名医蔡士宁的馈赠之情、志趣相投之缘和受托之请,又可将息石密诀公布于众,造福社会民众。

 那么,千年之谜的随州息石,究竟是何宝物?

 

 

    沈括与随州息石

 

 沈括(1030—1095)生于浙江,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医药学家。所著《梦溪笔谈》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被看作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他被评价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曾与宰相王安石变法维新,也曾总揽大宋的财政大权,一生坎坷低谷、志得高峰,是几起几落。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政治生涯结束之际,却迅速转而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整理工作,从恶劣的政治逆境中超凡脱俗的走了出来,并以其见解独到、辩误清晰、解疑释惑、录其奇异的最大治学特点,在历史留下巨大的科学成就,深受世人敬仰。 

沈括

 

 

 公元1082年10月初,身为宋朝进攻西夏统帅的沈括,因永乐城兵败受到牵连,官职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并让他继续编撰《天下州县图》。所谓安置,是宋朝官制黜免处罚之一,轻者称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称安置,即没有出行自由,活动受到监视和限制。随州古城三面环水,又有青城土城互卫,城池安防优势明显,加上随州在宋朝属于经济落后、消息闭塞之地,宋朝将这位曾在朝廷高居要职,后又掌管一方军政帅司的他安置在随州,表明对他是有所防范的。把他安置在随州,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州处于宋朝领土的中部地带,便于全国各地向随州报送地图资料以供沈括编著《天下州县图》。到公元1085年3月,宋朝神宗皇帝驾崩,天下大赦,朝廷向沈括颁下诏书,准其回家乡秀州安置。沈括甚慰,能够回家乡居住,年老能落叶归根也算是朝廷对他的恩惠。他于同年4月从随州启程,经安陆、云梦、汉口、九江、江宁、仪征等水路回到浙江老家,途中多地停留,并对有关学术疑问进行了实地考证,于同年深秋到达秀州。在家乡,他始建梦溪园,闭门专著《梦溪笔谈》《天下州县图》。《梦溪笔谈》共30卷、十七目、凡609条,约于公元1089年成书。公元1094年,朝廷因他编撰《天下州县图》有功,让他进京复官,接到诏书时他已病三年余,没能进京到职并于次年不幸去世,享年65岁。

随州位于大宋版图正中部

 

 沈括被安置随州实际居住了2年5个月左右,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6条与随州有关的事物,涉及自己亲身经历,医学、古玩、奇事等,表明他在随州二年多的时间里,除因编撰《天下州县图》工作原因与地方长官密切交往交流外,还喜欢探寻随州奇人异事,喜与人民群众交往,且随州医药界、收藏界、社会精英的朋友甚多。随州有名的老中医蔡士宁便是其中一位,当时蔡士宁有一个从道士手中得到的神奇异石,几十年来竟不明其理,喜闻大科学家沈括到了随州,便慕名找到沈括鉴宝,不曾想沈括也不识得此宝,告知应请懂得的人来辨认它。想必,蔡医生能以自己名望从道士手里获得奇珍异宝,应已是中年以后,加上又收藏了息石几十年,如此算来,他与沈括见面时已是耄耋之年,或知其自己不久于人世,便将奇异宝石赠送给了既身为朝廷高官,又是医学家、科学家的沈括,指望他揭秘宝物,造福社会,沈括欣然同意,由此便与随州息石结缘。

 

 

    神奇的古今息石

 

 千年前的随州神奇息石自归沈括所有后,便再无下文,想必他在有生之年也未能解开息石之谜而成为他终生遗憾。如此神奇的随州息石,从此消声灭迹,竟在千年之久的历史长河中再未出现任何蛛丝马迹,着实匪夷所思。究竟何为息石?在信息纷繁浩瀚的数字时代,也很难能搜查到与息石有关的信息,而与随州息石同质之石更是鲜见记载。

能长大身体十几倍的罗马尼亚怪石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淮南子》:“凡鸿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淮南子注》:“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也。”古典上的息壤又叫息土,息石,似是一种遇水膨胀而不断增大体积的土壤。《五杂俎·地部二》:“息壤,石也。而状若城郭。”这应也是按照民间传说,息壤是一种石头的说法而来的。故息壤、息土和息石虽然有多种说法,指的应是同一种东西,干的时候外表像岩石,故又叫息石。

 到底这种用于治水的神奇石头是什么?近代有学者发现了这种息壤(息石)的另一种可能。在《河南地质》1997年02期上刊登的一篇标题为《南水北调黄河—漳河段粘土岩工程地质特征初探》的文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漳河渠段晚第三纪粘土岩具膨胀性,易吸水软化,失水干裂,强度较低,属极软岩石。其膨胀性,抗压强度、抗剪强度与天然干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天然干密度随粘粒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是粘土岩工程特征变化的内在原因。应用天然干密度为1~6g/cm3,可粗略评价粘土岩的某些工程地质特征……”。文章表明这种息石矿藏就位于地表层,远古人类很容易开采收集,膨胀比高达一比六,运输起来也很容易,故而认为这些地质专家们找到的此粘土岩可能就是远古时代的“息石”或“息壤”,但此类被称之为息石的物质与随州息石明显是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在罗马尼亚的一个小镇,有一种怪石,当地人称特洛万特,此种石头遇水就会长大,在雨季能长到原来的十几倍,最大能长到十几吨。科学家对此种石头进行了深入研究,推断此类石头于600万年前的地震中产生,将其剖开里面与其它石头构造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内部有一圈圈的红色纹理,石头含有很丰富的矿物质。至于为什么会长大,科学家也没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解释。此怪石遇水而长,应也可称之为息石。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乌龙山南麓的玉泉寺有一奇石,高一丈七尺有余,周三丈五尺,色褐黑如铁。据《建德县志》记载:“岁久渐长,所谓息石也。”也因有息石,唐贞元年息石雕凿成一尊阿弥陀佛石像并在此建寺。了解,此息石有磁性,传说朝者祈愿,甚为灵验,“息石由此成为玉泉寺镇寺之宝。

 

                                                                                                                      浙江建德玉泉寺的息石

 

 无独有偶。2019年秋,作者在随州先觉庙水库上游探寻史前文明遗迹岩画时,曾询问当地围垦养鱼的村民,附近山上可否有裸露的山石?村民告知,围垦水库旁的山上有一片石林,并顺口补充一句:有一块石头还会自己长!当作者以笑否之时,村民却十分认真地说,自己在此围垦养鱼二十年,会长的石头就在水库小路旁,因经常坐在该石头上休息,后来发现石头比以前变大了。不会是山上的水将石头身旁的泥土冲走了,显得石头更大了?面对作者的不可置信,村民便引路前往,但见位于水库旁裸露高出地面几公分的灰色岩石与附近山石毫无二异。由于石头能长大是作者第一次听说,当时听起来就像是一句笑话,看到村民一脸的认真,作者也是半信半疑,所以记忆深刻。而在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小龙村的曾氏大宗祠里也有一块会长的石头,此前原本只有10来斤重,现已长到100多斤。同样在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盘洋村陈家祠堂后面有一块由地下露出来的岩石,据村民介绍,此石在80年左右的时间里自然增长了二十多公分。

                                                                                                           浙江建德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小龙村曾氏宗祠里的息石

 

 无论是广水出现的息石,还是浙江建德玉泉寺、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小龙村曾氏大宗祠、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盘洋村的息石,及罗马里亚的怪石,它们个别颜色有所区别外,其共性都是能自然生长,故都被称之为息石。 但这些息石无论是其外观特征、还是内在质地都与随州千年前的息石明显不属于一种类型。

 

 

    随州息石之初探

 《梦溪笔谈》中的随州息石距今已有千年之久,已成历史中的传说,已无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科学认知对实物进行揭秘。作者通过对矿物、药物、历史文化,及对沈括记载的有关信息等综合分析,初步认为,千年前的随州息石应是一个天然有龛窟、能生长丹砂的丹砂矿物奇石。理由如下:

 

 首先从其物理生长特性来分析,随州息石应是一个来自自然界的天然矿物。因为只有自然性的矿物体才可能会具有自然生长的可能,而任何一种矿物经过炼丹等“浴火重生”后,是不可能仍然还具有自然生长性的。只有自然的东西才有灵性,才会有可能“其斤两岁息”地生长。而加工后的东西再好看,但改变或毁灭了其矿物天性,是不可能会有生长的特性,所以随州息石是一个来自自然界的天然丹砂质的奇石。

有龛窟类似随州息石的丹砂矿物石

 

 从随州息石的外部特征来分析,就是一个天然丹砂矿物体。“其色紫光,如辰州丹砂;极光莹如映,人搜和药剂,有缠纽之纹,重如金锡。其上有两三窍……”应该说沈括对随州息石外部特征的描述较为细致,除重量多少、尺寸大小没有介绍外,其它介绍的比较清楚,也说明该石的重量和大小对鉴别并不重要,也不存在过大或过小等明显特征。作者查阅了所有药用矿物资料,就其品质而言,丹砂是以色紫红鲜艳,有光泽、质脆、体重,无杂质为最佳,而随州息石就具有色紫、有光泽、分量重、质脆的最佳品质;就矿物的光泽而言,矿物光泽一般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在非金属光泽里又分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等,而唯有丹砂(辰砂)、锡石、白铅矿具有象金刚石表面上的光泽那样发亮,极品丹砂与“极光莹如映”描述相吻合;丹砂的比重高达8.09-8.2,是在所有药用矿物中比重最高的矿物。比重决定重量,这也与随州息石“重如金锡”的描述一致;而此石表面有缠绕的纹路、有两三个小孔洞的特征更加说明随州息石的天然性,因为石之纹路是人工很难加工出来,石上的小孔洞也极具自然性,纹路和孔洞若是人工而为,就很容易辨别;“其上有两三窍,以细篾剔之,出赤屑如丹妙。”这句也印证了天然丹砂的“质脆”,否则是很难用细细的竹片就可以剔挖砂粉的。另外,随州息石中的丹砂粉粒,可以直接作药用,而不需要通过丹砂打碎去磁石尽铁削研成粉未糊状,反复多次加清水搅拌沉淀下沉粉末,手捻之细腻则止等繁杂的炮制方法可以直接用药,并与具有极纯丹砂的颜色,呈透明结晶体,伴有晶莹清澈光泽等丹砂的特征相吻合。

 从随州息石的药性分析,应是纯度高、品质好的丹砂旷石。《本草纲目》:丹砂,本经上品。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丹砂能对镇定安神,治心悸怔忡、失眠烦躁、癫狂等极具疗效,这与“病心狂热者,服麻子许即定”疗效非常好的对症药效一致。

 从随州息石能生长丹砂的特征分析,应是一个天然有石龛窟的丹砂矿物石。“其上有两三窍,以细篾剔之,出赤屑如丹妙。”这句话表明,随州息石是一个天然的石头,石头上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小孔洞,洞里面就是自然形成的石龛窟,在石龛窟里长有丹砂小晶体,可以用细细的竹片从小孔洞将小丹砂颗粒剔挖出来。而《本草纲目(金陵本)·石部》等多种文献记载了雷同的丹砂石龛窟形状的天然矿物奇石:“其井深广数十丈,先聚薪于井焚之。其青石壁迸裂处,即有小龛。龛中自有石床,其石如玉。床上乃生砂,小者如箭镞,大者如芙蓉,光明可鉴,研之鲜红,砂洎床大者重七、八两至十两……”;唐•苏恭曰:“其丹石砂有十数品,上者光明砂,云一颗别生一石龛内,大者如鸡卵,小者如枣栗,形似芙蓉,破之如云母,光明照彻,在龛中石台上生,得此者带之辟恶,为上。”;宋•苏颂曰:“辰砂生深山石崖间,土人采之,穴地数十尺,始见其苗,乃白石,谓之朱砂床。砂生石上。其大块者如鸡子,小者如石榴子,状花芙蓉头,箭簇、连床者紫黯若铁色,而光明莹澈……”这些记载均表明这些丹砂奇石均有天然孔洞,孔洞内如龛窟,也称之为丹砂床,丹砂就生长于龛窟的石床上,这些文献记载,为随州息石是一个天然有龛窟的丹砂矿石提供了多个丹砂矿物佐证。

 

 “或云‘昔人所练丹药也。’”何为丹药?长生不老一直是古代方士们追求的目标,他们梦想通过炼丹的方式制作既可以使人长生不死,又能用于点石成金的丹药。《神农本草经》记载:“丹砂生山谷,味甘,微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久服通神明不老。”因此名气很大的丹砂是一种炼丹主要材料。炼丹方士们在尝制长生不老药的同时,将化学与医药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制造出各式各样,能治各种疾病的丹药,因而许多著名的炼丹家同时就是大医学家,并创造出丹砂的药用价值。据此丹药应是经过提纯或高温升华后加入其它药物的药丸、药汤,称之为丹药。而丹砂,又称朱砂、辰砂、赤丹、汞沙,是硫化汞的天然矿石,有金刚光芒至金属光芒,属三方晶系。仅产于火山岩、热泉堆积物、低温热液矿床、断层角砾白云岩晶洞中,常与石英、雄黄、雌黄、方解石、辉锑矿、黄铁矿、白玺石共生的丹砂旷石。所以,丹药与丹砂是两种概念不同的物质。从《梦溪笔谈》中得知,知识渊博、见识多广,对科学十分严谨的沈括,能对无人认得的“古金饼”、阇婆国的药物摩娑石、中药磁石等神秘少见的矿物都进行了十分权威的物理辨识和药性辨误,难道随州息石却辨识不了?作者认为,正因有人认为随州息石是古人炼制的丹药从而干扰了沈括的判断,当他并不认同是丹药时,却因自己没有见过与随州息石雷同的天然丹砂矿物,也不敢轻易断定此为鬼斧神工的天造之物,又无法说出不是丹药而是天然丹砂奇石的理由,便以“形色既异,又能滋息,必非凡物,当求识者辨之。”。 

极品丹砂

 

 从地质上判断,随州有出产丹砂矿物奇石的条件。随州位于南北交汇地带,其地质构造复杂,既有多处远古火山遗迹,又是两大地质带板块碰撞地域,造就的各类矿物、各种奇石名类繁多、不计其数,出现一块绝世完美的天然丹砂奇石也就不足为奇。湖北省地质部门在随州开展地质普查时就发现随州有储量较少的辰砂,也就更能表明,随州出产天然有龛窟能生长丹砂的丹砂矿物奇石的绝对可能性。综上所述,不论从史记随州息石的外观特征、物理构造、药用特性,还是从随州的地质构造、自然环境,及相关文化信息等方面综合论证,随州息石应是一块来自自然界有孔洞龛窟,能生长极品丹砂的丹砂矿物奇石。

 或许,千年前,一位为寻觅天下绝世炼丹药材的外地道人,云游到随州大洪山谷一绝壁悬崖处,有幸获得此奇异宝石。后因此石过于沉重,自己路途遥远又不便携带,道人便从随南深山专程来到随州古城,将爱不释手的此石赠与了医德高尚的老中医蔡士宁。但道人当时只是告知蔡士宁孔洞里长有品质极佳的丹药,却未告知该石是炼造而来的丹药,还是自然界的灵物。后来蔡士宁因治病之需,便从此石中取丹砂对症治病,不但发现疗效极佳,还发现丹砂被取之后又可自然生长。蔡士宁大喜过望,虽然视如心肝宝贝,却始终不明白其中奥妙,也再未见到云游四海的赠石道人,便根据此石会自然生长的神奇特性,取名息石。直到几十年后,沈括来到随州,蔡士宁携息石向沈括请教,在“鉴宝”无果之蔡士宁便将此息石赠与了沈括,并期待他能揭开息石神异之谜,以造福社会。沈括最终也未能如愿,在编撰《梦溪笔谈》时将其事情原委记载了“异事(异疾附)卷二十一”中,便有了随着《梦溪笔谈》流芳百世的“随州息石”。

 

(注:图片资料均来自网络,若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编辑    周正)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