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关注

“重走神农路 振兴中医药”新发现: 不一样的茶---草店雨蒙紫茶

时间:2023-05-10 21:21:22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熊卫军 周波

   编者按:中医药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大国粹之一。随州地处南北交汇地带,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中华民族始祖、药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是农耕文明、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大中医药文化的利用、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社会教育,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厚植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健康随州建设的文化土壤,为文化自信贡献随州力量,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随州分局联合本报等单位,启动开展了以“重走神农路 振兴中医药 ”为主题的中医药民间文化藏品、中医药文化、特色本草实物标本的征集,及编撰出版中医药文化集图书和实地走访考察的五大活动。系列活动开展以来,收获颇丰,除征集了一批中医药文化藏品、中药材标本,十万余字的中药材民间故事、几十万余字的中医药有关文化等信息资料外,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中药材和中医药文化信息,本报拟对有关信息给予选登,以飨读者。

 

“重走神农路 振兴中医药”新发现:

   不一样的茶---草店雨蒙紫茶

 

茶,最古老的中药一味。《神农本草经》等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早在远古时期,茶就被古人认为是一味可以解毒的药草。

随州地处南北交汇,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中华民族始祖、药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是茶和医药文明的发祥地。如果说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那么中国茶文化的源头就在随州。炎帝神农尝百草以疗民疾,遇毒以茶解之,足见炎帝神农故里随州的茶药文化源远流长。

茶为中药,而不一样的紫茶,应是一味品质极佳的中药。2023年4月,鲜为人知的随县草店雨蒙紫茶偶然闯入“重走神农路  振兴中医药”活动的视野之中,与炎帝神农诞生地烈山紧邻的草店雨蒙村出产的紫茶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紫茶

不一样的紫茶

据茶圣陆羽《茶经》道:“紫者上,绿者次,野者上、园者次”。紫茶,茶中之上品,是茶叶中非常稀有的一个品种。当其嫩茶叶生于茶树时呈紫红色,制成干茶成品时呈墨绿色,饮用置于杯中冲泡后,又呈青绿色的神奇变化,故又称“三色茶”。

雨蒙紫茶出产于湖北华恒斋随县草店镇雨蒙村的古茶场,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茶场由下乡知青移栽本地野生茶树而建起大片茶园,形成规模。后来知青返城,加之紫茶色泽偏深没有看相,人们对紫茶又认知不足,导致茶园逐年荒废,几十年来成为野性十足的野茶。雨蒙紫茶所处地域偏北,温度较低、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茶树野性强,为无虫害、无农药、无化肥、无转基因的“四无茶”。紫茶叶片致密厚重,所含物质独特,采用“一心两叶”萃取出品质更优、口感更地道的茶叶之精粹,通过传统手工精制而成,其味道浓烈,色泽鲜亮,汤色持久。不一样的紫茶因而备受注重养生群体的青睐,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目前,茶叶按色泽与加工工艺分为全发酵的红茶类、半发酵的青茶类、轻发酵的黄茶类、后发酵的黑茶类、微发酵的白茶类、未发酵的绿茶类等。绿茶类是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过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特征。自然界中茶树上的茶叶是绿色的,紫茶是异类茶树在春天长出的紫色新鲜嫩叶芽,按绿茶加工工艺而成,根据工艺和色泽等当属绿茶中的一种。

茶叶一般含有嘿呤类生物碱,以咖啡碱为主,并含微量的可可豆碱、茶碱和黄嘌呤。绿茶中含缩合鞣质、挥发油、三萜皂甙及甙元、维生素、胡萝卜素,二氢麦角甾醇,黄酮类槲皮素及山柰酚等。紫茶含有极其丰富的天然华青素,也是紫茶有别于其它茶叶独特之处。紫茶所富含的花青素抗氧化能力极强,可以有效清除人体内的氧化自由基,可以明显抑制自由基的进一步氧化反应,有效减少自由基对人身的危害,它对抗自由基的能力要胜过维E50倍,胜过维C20倍。自由基清除率为 51%,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氧化活性为 24%,是其它绿茶的两倍。

采摘紫茶    

古籍药典记载

茶在药典中,其性味苦甘,凉。《千金·食治》:“味苦咸酸,冷,无毒。”《唐本草》:“味甘苦,微寒,无毒。”;归经入心、肺、胃经。《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肺、肾五经。”《本草求真》:“入胃、肾。”

药典中茶的功能主治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本草经集注》:“(主)好眠。”《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茶,味苦、甘,微寒,无毒。中医理论一般认为:甘者补而苦则泻。可知茶叶是兼补、兼泻的良药;微寒,即凉也。具寒凉之性的药物可以清热、解毒。《本草纲目》又载茶的药理作用:头目不清,热熏上也。以苦泻其热,则上清矣。且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芽孽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利头目也。

采摘紫茶 

茶叶药用价值

茶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得到人们广泛肯定和喜爱。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紫茶的芽叶呈紫色,是因其花青素含量较高所致,花青素在绿芽茶中占0.01%,紫芽茶中可高达0.5%~1%,为一般茶叶的50至100倍。花青素是多元酚类化合物的一种,也是重要的植物色素。属黄酮类衍生物,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食用色素。近年来花青素的营养及药理作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发现花青素对癌症、心血管和神经性疾病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花青素对眼科、循环系统紊乱以及炎症也具有很好的疗效,并可以降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富含花青素的食品、饮料的开发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

茶叶的药用价值在古代医学中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作为治疗感冒、头痛、咳嗽、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的草药。在中医药学中,茶叶被认为有多种功效,如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降血脂、降血压、减肥、抗氧化、抗菌等。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茶叶中的多种成分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根据近年来科学研究成果,茶叶中的茶多酚,是对人体防病治病的有效物质因为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滋养肌肤。研究表明,紫茶比其它茶,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氨基酸含量要高出好几倍,因此在滋养肌肤方面,紫茶也要比其它茶功效要更加强大,作用于人体的肌肤之上,起到让肌肤的光泽度更强,更有青春活力的作用。紫茶里极其丰富的天然花青素可以保持皮肤弹性,修复肌肤,帮助皮肤抗日晒与抗辐射;延缓衰老,改善体质。另外,适量饮用紫茶可以起到软化血管,降压、降脂、降糖的作用。

 

传统工艺加工紫茶

茶叶药理作用

茶可食用、解百毒,常饮益健康、长寿,它的发现和利用历经几千年,长盛不衰。

茶叶其药理作用强,具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咖啡因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消除疲劳;过量则引起失眠、心悸、头痛、耳鸣、眼花等不适症状;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咖啡因、茶碱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血管。对末梢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对平滑肌、横纹肌的作用。茶碱能松弛平滑肌,故用以治疗支气管哮喘、胆绞痛等。咖啡因还能加强横纹肌的收缩能力:利尿及其他作用。咖啡因,特别是茶碱能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因而有利尿作用。咖啡因能增强胃分泌,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不宜多饮茶:抑菌作用。茶叶浸剂或煎剂在试管中,对各型痢疾杆菌皆具有抗菌作用,其抑菌效价与黄连不相上下。一般而言,花茶、绿茶的抗菌效能大于红茶。

炒制紫茶 

茶叶有关论述

《汤液本草》:“茗,苦茶、腊茶是也。治阴证汤药内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阳,大意相似。茶苦,《经》云:苦以泄之。其体下行,所以能清头目。”杨士瀛:“姜、茶治痢,姜助阳,茶助阴,并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热,调平阴阳,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

《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为酪奴,亦贱之也。”

《本草经疏》:“茗,《本经》味甘,气微寒,无毒,藏器言舌,然亦有不苦者。太阴为清肃之脏,喜凉而恶热,热则生痰而津液竭,故作渴也;瘘疮者,大肠积热也;小便不利者,小肠热结也;甘寒入心、肺而除热,则津液生,痰热解,脏气既清,腑病不求其止而止矣。令人少睡者,盖心藏神,神昏则多睡,清心经之热,则神常自惺寂,故不寐也。下气消食者,苦能下泄,故气下火降,而兼涤除肠胃,则食自消矣。”“凡茶之种类极多,方宜大异,要皆以味甘不涩,气芬如兰,摘于夏前者为良。”

《本经逢原》:“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故《本经》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之患,然过饮令人少寐,以其气清也。消食止渴,无出其右,……兼香豉、葱白、生姜,治时疫气发热头痛。……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随息居饮食谱》:“茶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气者良。色红者,已经蒸盒,失其清涤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饮也。

湖北华恒斋草店雨蒙村茶场

 

 

(编辑    周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