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唐县镇第二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经验做法
唐县镇地处随县城西北、316国道沿线,距县城23公里,是全县乡村较多的乡镇之一。现有27个行政村(居委会),98000多人口。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农村学校布局发生结构性变化。唐县镇第二小学现有学生675人,寄宿生437人 ,占在校学生数64.7﹪,是唐县镇办学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小学。
学校拥有2幢学生公寓,新建一幢食堂餐厅,配套设施齐全,还配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保管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各1间。近年来,该校管理逐步规范并形成特色,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在“让政府放心、让家长满意、让学生舒心、让教师开心”的理念指导下,学校形成了“抓规范,创特色,办好寄宿制小学”的办学目标,在过程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寄宿制小学的健康发展,初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该校的做法和体会是:
改善办学条件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前提
寄宿制小学必须具备学生寄宿的条件,要妥善解决学生的食宿。面对多种困难,该校采取了三项有力措施:关键时刻用好政府这个“大靠山”。即:县委县政府、教育工会、教育局、镇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为解决学生的食宿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善于抢抓机遇。巧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这股强劲东风,进一步完善了食堂、学生公寓配套设施建设、围墙、操场、跑道、篮球场建设、教学楼的门窗维修、墙壁维护、体育设备设施的添置更新的改造等项建设,使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良性发展过程。新建了学生食堂,各种设施齐全,操作卫生、流程规范。每间宿舍都通风透气,采光良好,设施齐全,有橱柜、浴室、卫生间,睡的全部是平板床。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借助社会力量办学。在学校的努力争取下,更新课桌椅共900套,更新学生铁床96架。
健全管理机制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关键
学校的寄宿生大多来自乡村较远的自然村落,还有部分是其他村进镇务工的农民子弟。寄宿生的特点是:人多、年纪小(最小的才有9岁)、自理能力差,特别是初次离开父母家人的学生,想家的情绪特浓。学校针对学生的生理特点,成立了食堂管理工作小组,配备了营养师,并根据季节特点制定了每周菜谱。每餐两荤一素一汤,米饭和汤实行自助,既均衡了营养,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设置了专职的少先队辅导1人,并精心选拔了男女各1个专职寝室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必需的教育方法和管理知识。建立和完善了由学校领导、少先队辅导员、寝室管理员、班主任和家长代表参加的寄宿生管理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机制。学校与各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经常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及时总结交流管理经验,指出存在问题,还不定期到学生宿舍、食堂进行现场督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管理机制的建立,从人员分工及责任分解为寄宿生的管理提供了人力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保证
制度是行为的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管理好寄宿制小学,机制建立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证。学校根据寄宿制小学的特点,已先后修订完善了《寄宿生守则》、《宿舍管理制度》、《宿舍文明公约》、《寄宿生离校请假制度》、《卫生管理制度》、《文明宿舍(优秀寝室)评比制度》、《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寄宿生管理有章可循。
每项制度出台后,实行两手抓,一抓学习领会,把制度张贴在宿舍墙上,让寄宿生时时自行对照,事事从我做起,人人争当文明学生。二抓贯彻实施,把具体条文落实到管理过程中。如:学生不得单独外出,有事离校必须履行书面请假手续;晚间就寝前由各寝室长、组长负责点名,发现学生不在及时报告,及时追查,并做好登记。卫生管理共划分十四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指定一位卫生组长具体负责,确保寝室、楼梯、走廊及操场等公共场地干净、整洁。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两次检查记载,每周一初评,每月一总评公布,评出月“文明寝室”,差的及时整改,好的及时表扬,发给流动红旗。
在食堂管理方面,加强学校领导、食品卫生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分工、责任细化。做到:校长每周深入食堂检查、督查不少于5次,分管领导每天不少于2次,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每餐必到,每一次检查都要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强化监督与指导。制度建设的加强,使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责任制得到落实,寄宿制小学得到了协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能力和行为习惯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根本
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寄宿生人多,只有培养他们的自治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才是长远的治本之计。
通过寝室管理员的言传身教和采取寄宿生“一对一、大带小、强帮弱”等措施,教给学生“刷牙洗脸、折叠衣被、整理床铺、整齐美观摆放生活用品、系鞋带、洗澡洗衣、卫生打扫”等项技能,学会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合理安排食膳,按时学习、活动和休息等。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严格要求学生,通过每周集会及开展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和各种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还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教育,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采取了多种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信念,增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
通过教育训练和培养,初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生活、学习秩序和管理特色。即:卫生维护“五不准”:①不准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②不准乱倒剩余饭菜;③不准提水进寝室及随意泼水;④不准在床上摆放其他物品;⑤不准带食物到宿舍吃。整齐摆放“六统一”:①被子统一折成三角状整齐叠放在指定的位置;②床铺底下统一内摆箱子外摆鞋子;③牙刷、口杯统一整齐摆放在窗台上;④洗过水的毛巾衣物统一用晾衣架挂到横竿上;⑤背包和洁净的衣物统一置放在每人一格的橱柜里;⑥每月统一翻晒一次被子。特别强调被子、箱子、牙刷口杯、鞋子的摆放要各自整齐“一条线”。安全保障“七坚持”:①寄宿生家校往返坚持由家长亲自接送;②学生生病坚持由老师亲自护送就诊,并与班主任、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返校后由生管老师跟踪护理,观察病情;③坚持做到校园封闭,上课时段宿舍门上锁,放学后开门而外人不可进入学生宿舍及过夜留宿;④坚持每晚一查铺,每周安全设施一排查,发现学生不在及时查找,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彻底消除;⑤坚持管好学生食堂,严格落实寄宿生生活补助;⑥坚持安全工作分管领导24小时住校跟班督查寄宿生管理和食堂经营;⑦坚持做好“评比记载、看病记录、突发事件及其处理记录、学生民主生活会记录”等资料记载与收存。
选好“舍长”“桌长”,充分发挥他们在管理中的“小助手”作用。在寝室管理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寄宿生民主选举产生了各宿舍的“舍长”和各餐桌的“桌长”,负责安排本宿舍和本餐桌的日常卫生工作,并配合寝室管理老师开展寄宿生评价工作。小助手的产生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也鞭策同学们自觉遵守规章、规范个人行为、形成自理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引入公平竞争,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建立家校互访制,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促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家校热线、新教育开放日、汇报展示活动暨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设立意见箱,恳请家长为学校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建立了学校网站,各班建立了班级博客,家长可以随时登陆网站,了解学生在校的动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改变不良习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觉提高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通过对留守儿童、孤儿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贫困学生、问题学生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的摸底造册,大大方便了情况交流、问题咨询等工作。(编辑 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