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随州资讯

他像一团永远在燃烧的烈火

时间:2019-07-06 09:02:56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大随周

               他像一团永远在燃烧的烈火

    -----记随州文化学者、作家、诗人, 中国邮政集团随州分公司退休干部、随州市集邮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献智

             题记

他像一团永远在燃烧的烈火,迸发出一颗颗火星照亮别人。他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老牛,勤奋地耕耘在自已一方天地里。他像一只翱翔在高山上的雄鹰,搏击风云直上蓝天九万里。他像一只凌空飞舞的海燕,任凭风浪穿行在云雾中。他像一颗永不松动的钉子,依靠挤劲和钻劲来创造奇迹。他像一株寒冬开放的腊梅,不怕风霜和雪压,毫不动摇。他像一只小小爬行的蚂蚁,靠着苦干加巧干去完成每项工作。他像一块不起眼的海绵,默默地去吸收知识的营养和水分。……

他,就是文章的主人翁沈献智。他是笔者非常敬仰的学者和受尊敬的老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沈献智于1953年农历622日出生在农村一个贫困家庭里。在他两岁时,父亲就去世。这时,他母亲才28岁,他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哥哥,还有瘫痪的老奶奶,全家老小五口人全靠母亲一个人来承担。

俗言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自小的时侯,就钦佩他的母亲,他认为他的母亲太伟大了,太坚强了,太勇敢了!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她没有扔下他们去寻找她应有的人生和位置,把他们一个个抚养成人。不仅如此,他母亲还是土改时期的老代表,老党员,村上老干部,德高望众,高风亮节,受到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正因为这样,他很小就立志要报答母亲,回报母亲,并要向母亲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他梦想当文学家、音乐家、科学家、外交家。他觉得自己很有悟性。在上小学的时侯就成为学校、村上义务宣传员,并参加文艺演出活动,在上中学的时侯,便开始组织文艺演出,办宣传栏,成为全校的文艺宣传骨干。

那时,正逢文化大革命,正学知识的时侯,确常常停课,他感到很无耐,就借来《苦菜花》《朝阳花》《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之类的书来读,充实自己。记得有一次晚上边洗脚边看书,也许大哥怕毫费了灯油,硬是把书夺下来要烧掉,气得他痛哭了一场,至今记亿犹新。正当人生最难煎熬的阶段,1968年底,正在上课的他被通知报名参军(后来得知是母亲带头给他报的名),百里挑一,被应征到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工作,那时他才15岁,没想到一生中走上了从军之路。当他离开故乡时,什么也没带,仅带上了从小学时期的一本日记本,上面写下了人生很多东西,也记录了很多学习知识(后来又从部队带回来,保存至今),仅此,笔者可以看出沈献智是多么细心和认真,他超乎常人的想象。

“曙光初照草房,农家见到阳光。世代做牛做马,吾辈扛起钢枪。鸿运今日临门,全靠恩人主席。”1969228日,当他踏上从军路上的第一天写道。

    此诗已收录在他的《心潮集》中,他感谢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毛主席,才有了他的今天,小小年纪,当上一名特招兵。从此,坚持写诗日记,他在《战士的誓言》中写道:巍巍官帽山,高耸在身边。站在阳光下,战士决心大;革命工作干到底,掏尽红心为人民。红心永向红太阳,甘洒热血献青春。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干的。在工作上他是技术尖子,提了干。在日常生活中,他刻苦学习,写下十几本读书笔记。他深知自己文化水平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实际算起来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水平,必须加倍的努力,充实自己。他视列宁、毛泽东、鲁迅、郭沫若、高尔基为他心中的偶像,如饥似渴的从部队图书室里借来大量中外书籍来读,得到理想的升华,思想的提升。

    在他追求知识的路上,跟笔者讲了一件很有趣而又奇怪的事情,这事他终生难忘,给他带来许多的伤痛。记得那是1970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他和他的战友们到北京延庆县城里去玩,当他去逛书店的时侯,发现书架上摆放着《绿竹村风云》书,心喜万分,因为那个特殊年代,很少能碰到这样的机会。他心想“书店能卖我就能买”,便买下了这本书。可他带回去放在枕头边还没来得及看,就被人告密了,被没收了。科指导员说:“这是黑帮周立波写的,是歌颂小地主的。”就这样大会小会批判了他一个星期。他莫名其妙,深受委屈,还没来得及看一眼,也不知道是什么内容。可就在批判他的同时,他发现科指导员还在看这本书,世道太不公平了。他在诗中写道:小小嫩青竹,伤叶又断根。冲天含愁态,英姿矗立立。

     从此,他对生活感到心恢意冷,暗无天日。然而,他并没有沉沦下去。他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仍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去读书,去看报,坚持写日志。为了避嫌,不再惹麻烦,他就躲在被窝里面用手电筒照着看书。并躲在营房后面的山沟里,爬在哪儿手抄《红楼梦诗词》全本、《买油郎独占花魁》等各种精品书籍。

1969年到1978年转业之前,他已创作出200多首诗歌、50多篇散文小说、30多篇杂文。杂文在封查他的作品之前,被他烧掉,只留下题目名称,保存至今。因为杂文政治敏感性太强。1977年,他将这些作品整理成一本集子。在写作的人生路上,他遇到一件更可怕的事件。那是197618日,因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他心有感慨,写下了《悼念周总理》的诗:巨星下,世民悲不绝。悼总理,泪水胸中化。学总理,终生为人民。干革命,忠骨青山埋。

当时,北京不准悼念周总理,不准搞纪念活动,随后,爆发“四五运动”,被定性为“反革命活动”,到处搞清查抓人。闻讯后,他迅速而机智地将此诗从日记本上撕下来,藏在上厕所的踏脚砖下面,幸免一劫。后来又将此诗稿拾起来,珍藏至今,成为一段记忆。

     那个时代,作为一名诗人,与时代的脉膊和政治敏感性完全等同起来,甚至超越时代的想象,思维像潮水般迸发,达到了极致,对任何事物、任何事件,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他被喻为“诗日记”,形成一股高潮。在思维与政治空气不相适应的情况下,他决定放弃部队的职业,转业到地方,想开辟一条新的征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一年,他心中充满着多种矛盾,思想进行激励的碰撞。这一年,他先后写了十九首诗歌,一直写到大年卅的深夜。最有代表性的是《生命与时间》。那时,他才二十四岁,是思想最活跃的阶段,若不改变人生的路,艺术生命会枯竭,时间就会流失。他每天像一团烈火,在燃烧着自已。他在《生命与时间》诗中写道:在你漫长的生活,和道路中,你会觉得,你的生命就像你的时间,你的时间就像你的生命。生命与时间,时间与生命,它在以一秒钟的计数,前进着、运动着、呼吸着……生命与时间,你的概念也许模糊,在每一秒钟里,都起着不灭的作用,生命在同一时间进行,有的会使你成长、壮大、强盛;的会使你颓废、沮丧、垂气和死亡……你要珍惜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时间,在每秒每分钟时间里,你要做出自己有益的工作,学习和事……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作的。他除了工作之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中去,而且只能僬憔地进行。由于他在部队是“技术尖子”、“资产阶级的苗子”干了十年始终不能入党,只有靠他勤奋地工作,过硬的技术,超人的才能,才获得了提升干部的机会,他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代价。

人生的第二个起点

    19789月,沈献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他就像一匹脱彊的野马,自由地奔驰,想写自已所想的东西,想看自已所想看的书籍,得到身心的解放,思想的解脱。从这时起,开始发表作品,一发不可收。19794月第一次在《随县新民歌》专集发表歌词《不谈恋爱谈未来》。19799月第一次在《随县曲艺选编》发表曲艺(数来宝)《华总理报告暖人心》,获得两元的奖金。19836月第一次在随县《编钟文艺》发表诗作《温暖的笶》。并因工作的需要,开始在全国各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新闻、文章、图片,累计达1000多篇幅。1981年,他第一次在《地名知识》第六期发表《大洪山及其传说》文章。19851013日,他第一次在《湖北日报》发表《神奇的娥皇洞》。1989年,他一次在《地名知识》第二期发表《仙城山的响石堂》。1990年,他第一次在《文史知识》第一期发表《历史古城随州》文章。1991年,他第一次在《地名知识》第一期发表《随地名考释》。1991225日,他第一次在《新华社》发表《旅游胜地湖北仙城山吸引众多游客》。1991年,他在《地名知识》第六期发表《炎帝神农故里》。这些“开山之作”为宣传随州,提高随州知名度,开发“大洪山”、“神农故里”、“仙城山”,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大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他从1979年到2002年,坚持写新闻报道20多年,多次被省、市、县、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模范通讯员”。同事们相見开心地说道:“你的名字比单位领导还出名,人们都知道。”做到了“报纸上有文”、“电台上有声”、“电视上有影”。在搞新闻报道的同时,他没有放弃文学创作。他不管工作多么累,家庭负担多么重,人生坎坷怎么多,他始终坚守着,永不放弃。

    他从六十年代末开始创作诗歌。转业回来后,更有超常的发挥,在各类刋物电台中发表100余首。19815,他在《别迟疑》诗中写道:我的诗是写给千万人的。我在春天中复生,我在春天中呐喊……呵,朋友,别迟疑,燃起你心中的火把,挺起你驼背的胸膛,举起你粗壮的双手,迈开你沉重的双脚,前进、前进、前进吧﹗中国——不是过去的中国,也不是昨天的中国,而是今天的中国。生活再不会有棍子、皮鞭、手枪、镣铐,灵魂再不会受到压抑、彷徨、徘徊、寂寞,走路啊,再不怕惊恐、回转、顾朌、踌躇﹗呵,朋友,别迟疑,历史无需呻吟、叹息、哭泣、哀歌,生活无需安贪、等待、观望、悠闲,浩烈的沉默,使我们认清了路标。实践的真理,使我们鼓足了勇气。我们不再做真谛面前的稻草人,我们不再做碟子里面的绿豆芽,我们不再做姨少的小脚女人,让我们忘掉那弥留的影子,抹去那遗恨的泪水,——勇敢点,抬起头来!冲出峡口,跳出夔门,摆脱诗境,为祖国而战,为民族发达而战!在崩溃和半风化的国度里,我们决不要沉湎于夜郎的旧梦,我们决不要躺在柔软的沙发上昏昏欲睡。我们必须起来――砸碎千百年来的王道、火神、地狱,扫尽人间的灾难、风暴、瘟疫,只有这样,才能让理想境界找到归宿,才能使茁条的身躯得到希望。呵,朋友,别迟疑,我们不再迟疑,中国,靠我们来崛起,四化,靠我们来实现,美好的生活,靠我们来创造!我们不惧忏悔和颓唐,我们不屈深渊和落后,我们也不备幻想和吹牛,我们衔着一颗最大的决心;――不怕百年苦战,不怕自我牺牲,用双手建立起繁荣、幸福、自由地乐园,用双手建立起富强、昌盛、崭新地社会主义国家!呵――我们在春天中复生,我们在春天中呐喊,生活从没像今天这样欢畅,生命的意义从没像今天这样庄严……我们呼唤着青春的活力;――用自己的血把春秋重写!道出了那个时代诗人的胸襟和情怀。在199810月,他将这些诗歌精选215首汇编成《心潮集》出版发行。在首发式的当天,得到300多位嘉宾捧场和赞誉。

200012月,他创作的诗《相会》获得中原杯全国文学艺术征文优秀奖。20055月,他创作的诗《为了忘怀的纪念》获得中原杯全国文学艺术征文优秀奖。20059月,他创作的诗《抗战之歌》获第五届难得杯大赛特等奖。20107月,诗作《我想起》获得新中国诗典金奖。20117月诗作《颂歌献给党》获得全国创作最佳奖。

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从1980年调到随州市地名普查办公室工作两年,并兼任文字组副组长。在这期间,他了解到随州不少的历史、地名、典故。并由此产生了创作《随国演义》的念头。从这一年开始,他一边工作,一边收集资料,寻找通读中国各类史书,只要与随国相关的东西,他都记录下来,做到蛛丝马迹不放过,包括随州出土的文物他都进行研究考证,从中获取有用的史料。

那时,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蚊虫叮咬,受冷受冻是常有的事。在繁忙的工作下,他总是抽出业余时间,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有时间,就投入到创作中去,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夏天,他搭着毛巾、赤着背坐哪儿写。冬天,腿上搭着棉袄坚持写作。在他坚韧不拔地努力下,《随国演义》一书,经六易其稿,终于在2002年出版发行了,前后长达22年之久。

期间,因为感到太痛苦了,他曾经想放弃过,写亦难,不写亦难,家人也不理解,不知情的同事也不理解,有的甚至说他是“神经病”、“魔了”,因为他必竟是业余作者,不是专业作家,还要工作,还有其它很多事情。有时,为了一个字、为了一首词、为了一句话,他绞尽脑汁,有时急了真抽自已的耳光。他为了迎合家人,总是先把家务做好,创造宽松的环境,以利写作。那时,孩子还很小,夜晚他总是边写作边摇孩子睡觉。在写作期间,他曾因为受凉坐久了,一夜之间瘫痪了,动也动不得,站也站不起来,心想,就这样完了?幸运的是过了几天又好了。他虽然遭遇了很多痛苦,但他还是靠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他的心愿。此书后来获得“曾都区政府提名奖”,并颁发奖状,也受到中外读者的喜欢和赞誉。

    在写作《随国演义》的同时,他还在整理自1982年至2002年所发表的相关集邮文章,汇编成《邮海浪花》,同时出版发行,可想而知,工作量是多么的大,是需要顽强地意志与拼搏精神。该书曾获得“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参展三等奖,并获得“湖北省集邮文献”参展铜奖。20045月,他又写完二十章《红印花传奇》纪实小说,并与他人合集出版发行。从2007年开始,他又着手编纂《随州邮政志》,于2012年出版发行。并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修志先进个人”,是随州市唯一获得此殊荣的人。200912,他的《沈献智音乐作品选》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精选了由他写词、全国各地作曲家谱曲的200首代表歌曲(少量由他自己谱曲)。书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著名词作家、将军李幼容题写,并为他写来贺辞:“献出爱心谱华章  智慧旋律有心香。”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著名词作家、《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词作者、将军邬大为为他题诗道:祝愿送给好朋友,音乘春风到随州。乐声阵阵心中来,作家济济天下游。品质优秀盖百世,选材精美数一流。成在志气高过天,

功勋卓著留千秋。

     中国著名词作家、《山路十八弯》的词作者佟文西亲自为该书作序。时任随州市委书记马清明为本书题辞:“弘扬编钟文化,谱写历史新篇,让和谐之音唱响随州!”全国各地50多名词作家、作曲家为他寄来贺辞、贺信,祝贺他。

对他而言,一生中更酷爱音乐。他最初的文学道路,就是从写诗、写歌词开始的。从在部队开始写,写到如今,已创作近千首歌词。到目前截止,已发表歌词(歌曲)500余首。代表作有《长征颂歌》、《神农组歌》、《神圣的天坛》、《迷人的北海》、《我们是一家》、《编钟之歌》、《一生情缘》。 20065月《思乡曲》荣获全国难得杯大赛特等奖,20069月《我给情哥哥织毛衣》入围相约北京大赛,200710月《迷人的北海》荣获第一届飞龙榜铜奖,20089月《奥运圣火在北京点燃》荣获中国第五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金奖,20099月《中国颂歌》荣获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优秀奖,200912月《我爱故乡的月亮》荣获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三等奖,20107月《一生情缘》荣获感动中国大赛二等奖,20118月《云贵高原》荣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三等奖,2011年《我站在内蒙古高原》荣获海内外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2011年《大海那面是故乡》荣获东方潮大赛一等奖,20128月《我是一朵小红花》荣获全国原创少儿歌曲作品大赛铜奖,20134月《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荣获中国少民族音乐学会三等奖,2013年《颐和园之春》入围我为春晚献首歌。《一生情缘》《兄妹相好到白头》《我爱茉莉花》分别发行唱片。 

回归自我

 20126月,沈献智提前一年正式退休了,他获得了解放,真正“回归自我了”,更有时间进行写作了。这一年他又开始着手整理汇编各时期发表和未发表的散文、小说,从中精选了46篇作品,约20万字,书名定为《在生命的长河里》。

该书内容跨度时间长,变化大,最早的作品起于1973年,延伸至2012年,前后近四十年。其中,《爱情的回忆》、《歌声》、《狗》、《青春的城市》、《可敬的人们》、《春游洪湖》等完成于北京。《生活的一页》、《我爱北京的长安街》、《爱之歌》、《114列车》、《人体模特儿姑娘》、《疯女人》、《一个柿子的心愿》、《我爱我心中的王子》、《摇奖》等等写于改革开放的年代。《绿林好汉》、《楚随之战》等写于后期。此书于20135月出版发行,他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写道:“属相蛇,本命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甲子,又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青春。努力前行――去攀越更多的高峰。”同时,在这年5月,还出版发行了《神游山河》。这本书辑录了他不同时期的一百二十篇游记散文,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黄敬刚研究员作序。6月,又赶写出《随州古代人物传记》,并出版发行。

     正在整理书稿写作期间,又被聘请编纂《随州电信志》,并要求年底完成,双项齐下,压得人真叫喘不过气来。可他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奋战,按时完成了任务,并于201312月出版发行。

    这一年,不仅是他六十岁的生日,也是他母亲九十岁的生日,为了献礼,他是在用生命赌人生,是拼着命在写作,是在与时间赛跑。一共四本书,将近200万字,还要负责校对编排,是需要何等的毅力去完成。

    20143月,他母亲去世。他带着忧伤和悲痛,又完成了《沈献智文艺作品选》选编工作,达40多万字,于20166月正式出版发行。同年8月又完成《中华瑰宝》一书,并出版发行。2017年完成《沈献智集邮文献》整理选编工作。据统计,他先后在全国各类集邮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集邮宣传文章1000多篇(次),集邮论文《清代邮票研究》、《民国邮票研究》分别获得省级二、三等奖。所写集邮文章、论文多次被媒体、网站转载,制成光盘。所写《孝感理应为原地》、《应注重董永的原地》、《再论董永与七仙女邮票最佳原地》等文章在《中国集邮报》、《中国邮政报》发表,在全国各地引起巨大波澜、争论不休,最终取得《董永与七仙女》邮票在孝感首发式资格,引起孝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选入《孝感孝文化》一书和光盘中。在20021025日国家邮政局在孝感举办《董永与七仙女》邮票首发式之时,他被作为“贵宾”应邀出席。他先后所写的《“戚继光”的最佳原地在蓬莱》、《驳戚继光邮票最佳原地定远说》、《我之“戚继光”邮票最佳原地观 》、《“银汉说”佐证老河口作为邮票原地》、《牛郎织女传说源自老河口》、《“古琴”邮票原地探源》、《随州才是古音正宗之地》、《南水北调邮票最佳原地之我见》、《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纪念原地之我见》、《我对湖北解放区“广水加盖票”的研究与考证》、《湖北人民邮政加盖改值邮票》、《探讨湖北人民邮政加盖改值邮票》、《历史不能忘记洪山邮政管理局》等研究文章,在《中国集邮报》、《中国邮政报》、《集邮博览杂志》、《邮海史林》、《湖北集邮》等主要刊物发表后,受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全国集邮联的高度重视。

    2018年,完成《古老而神奇的随州》、《在光与影的世界里》书稿,并将付梓出版发行。《在光与影的世界里》,他从1971年开始拍摄的照片中,到近年拍摄的照片中,一共2万多幅,精选了300多幅汇编一起,展示了他从影近50年的摄影之路。摄影业绩曾被随州电视台“社会全方位”报道过。

     2019年他又接到一项新的任务,编篡《随州集邮史》,并要求半年之内完成,工作量可想而知。但他不能打退堂鼓,因为此任务只能由他来完成,他视此任务为他余生中最大的一件事情,已立下军令状,并完成初稿。

他虽然早已退休,可他仍在兼任随州市集邮协会常务副会长职务,大量的工作等待着他去做,去完成。还要负责每期《随州集邮》杂志的写稿、组稿、编排、校对、分发、邮寄工作。还返聘在“集邮者之家”,坚守岗位,开展各项集邮活动。这一切都叠加在他身上,是多么的累啊!可他笑着说道:“已知桑榆晚,更觉夕阳红,在日暮之年,更要发挥余热,不用扬鞭自奋蹄。”吸了一口烟,他又对笔者说道:“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正符合我现在的思想,我还有30年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写不完啊!”看起来,他还很激动,精神上也很矍铄。采访到此,笔者告别了沈老,并祝愿沈老健康长寿,完成他还没完成的意愿!

(编辑   周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