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不喝酒,二人不抹牌。”随州老少皆知的俗言,但谁能说出个中道理?端杯、端碗、端盘子,为什么用“端”,而不用“拿”?请客喝酒要举杯,为什么请客吃饭,不说“举碗”?内里全是礼数!即使平常生活,也存有仪式感!
从随州发迹走向一统天下的隋文帝杨坚,以文显世,他就是吸取了随州优秀的民间文化,助推了隋朝文化的大繁荣,才使他登上了美国学者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的名单中。隋文帝热爱随州民间文化的最有力证据是《食举歌》。所谓《食举歌》,就是每月初一,朝廷要为满朝文武大臣举行一次宴饮,宴前一定要唱《食举歌》。其实,每个朝代都有《食举歌》,歌词有的是四字一句,四句为一段,如汉朝;有的是五字为一句,八句为一段,如南朝宋。唯独隋朝是七字为一句,五句为一段。这可是随州人“五句子”歌的特色。我去乡下采访,到黄庙村,问及他们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市审计局艾双运科长的母亲随口便来了一个“五句子”:“进了龙王冲,两眼红通通(指红土岗),麦子有一季,稻谷就见松(不值一提),秋里红薯啃一冬。”去万福店凤凰村采访,问及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一位姓潘的村民也随口来了一个“五句子”:“娃子上学堂,老人打麻将,公路通到大门旁,自家煮的小酒喷喷香,在家还是要比打工强。”《何店镇志》上采写的“五句子”,竟是十段以上的长篇故事歌,如《秧田情歌》《十八岁的大姐周岁郎》《十把扇儿》等等。诗样的生活, 造就了诗样的随州,也影响了隋朝的皇帝们。流传至今的古曲《春江花月夜》,首次面世是在隋炀帝杨广的诗作中:“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虽然不是“五句子”,传达的却是随州的风光,如同春日落霞时,我们坐在白云湖边赏晚景。
隋朝的《食举歌》,是纯粹的“五句子”,一共八段,最后一段是“皇道四达礼乐成,临朝日举表时平。甘芳既饫醑以清,扬休玉卮正性情,隆我帝载永明明。”意思是举行这种朝廷宴饮是为了表达皇道四达,时世太平。举起玉杯,喝下美酒,是为了正人性情,隆我智明。这就道出了宴饮的真实目的。
民间宴饮也是正性情,明志意。为什么“一人不喝酒”?因为喝不出兴致,喝不出意味儿,也喝不出气氛来。“酒是劝着喝,烟是要着吃”。一个“劝”字,就显示出尊重,映射出友谊。所谓“端杯”,强调的是端正,歪歪倒倒的人,非酒徒即无赖,是做不得朋友的。而“举杯”,就具有很强的仪式感了。中国的酒文化,特别重仪式。祭天,祭地,庆丰年,颂太平,都要奉上酒品以示礼仪和真诚。读《诗经·丰年》,你就能体会到民间庆丰年、敬祖妣的那份真情。这里录下全诗,供大家鉴赏:
《丰 年》
丰年多黍多稌,
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作者:蒋天径,省作协会员,随州市作协副主席,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汪钰珂
责编:赵牧
审核: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