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随州资讯

曾侯乙与猪八戒

时间:2021-12-02 18:46:13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周波

 

 猪八戒与曾侯乙,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但古老的天文研究成果和厚重古老的历史文化,使曾侯乙自然而然、无可厚非、名正言顺地傍上了“猪八戒”。

 

曾侯乙棺椁及“天蓬元帅”图案

两者人物名片

猪八戒,原名猪刚鬣,法号悟能,别名:猪八戒、猪悟能、净坛使者、猪呆子等,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四大主要角色之一。“八戒”之名本是唐僧为让他能就此戒杀、盗、淫、妄、酒等“五荤三厌”,而特给他取名“八戒”。猪八戒就职唐僧取经团队之前,是霸占福陵山云栈洞,横行高老庄一带的妖魔,后受观世音菩萨点化,与孙悟空、沙悟净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几经劫难,因护驾唐僧有功,终成正果,被佛祖封为"净坛使者"。在错投猪胎成为妖魔之前,猪八戒的前世是位高权重的“祖师九天尚父五方都总管北极左垣上将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简称“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霓裳仙子,又弄倒斗牛宫、偷吃灵芝仙草惹怒玉皇大帝,本应被斩首于斩仙台,因太白金星仁厚为其说情,后改斩首为责令两千天锤贬下凡间。他在被贬下凡尘的六道轮回中,却错投猪胎,成为人身猪首的怪物,恼羞成怒,当即咬死自己的八个小猪兄弟和母猪,上福陵山当了妖怪。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曾侯乙,姬姓,氏曾名乙,大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距今约2500年左右。虽有其人,但史籍并无记载,1978年,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震惊世界,随着大型曾侯乙编钟、神秘随侯珠和众多兵器等一万五千多件文物出土,证明曾侯乙是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之主,同时又是“汉东之国随为大”的古随国国君。当时的古随国是统领汉水以东众多诸侯国与强楚抗衡的领头羊,地位颇高、国力雄厚。国君曾侯乙爱好广泛,不但非常重视乐器的制造与音律研究,是一位精通音律的艺术家,还是一位非常酷爱研究珠文化、收藏奇珍异宝、善于创新制作随侯珠的收藏家,及喜欢兵器、擅长打仗的军事家。曾侯乙家族显赫,不但拥有周王朝高贵的王室血统,其祖上还是周武王的左右臂,帮助周王朝开疆拓土打下江山,位列周王朝三公之首的南宫括的后裔。

 

曾侯乙像

两者缘起之由

当年曾侯乙墓除出土了曾侯乙大型编钟,及流传几千年的神秘随侯珠等无数奇珍异宝外,曾侯乙主棺椁外的神秘神人图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其中头顶两角、长着一对大耳朵,身上有羽毛翅膀、手拿兵器,形态可亲,与“猪八戒”造型接近的神人形象,被学者认为是“北斗猪神”,被游客调侃为“猪八戒”。

 

猪八戒的前世“天蓬元帅”

众所周知,猪八戒源自古典名著《西游记》,该著作成书于明代,是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的长篇神魔小说,故,猪八戒这个神话人物的诞生只有500年左右,较2500多年战国时期的曾侯乙晚了近2000年,可以确定八戒是曾侯乙之后才有的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形象。所以曾侯乙墓棺椁上2500年前就出现的“猪神”,绝对不是吴承恩老师笔下的猪八戒,而是猪八戒的前世“北斗猪神”,即“天蓬元帅”。古代文化里,北斗主生死,“北斗猪神”出现在曾侯乙墓里,寓意曾侯乙永生不死,也表明墓主曾侯乙前世是统领天庭天兵天将,仅次于天帝的“北斗猪神”下凡,是来自天界最高级别的神灵人物。同时表明曾侯乙墓宫殿有“天蓬元帅”镇守,有人神鬼各界不得侵犯之意。而这种体现墓主是“北斗猪神”下凡和“天蓬元帅”镇墓的风俗,均属于远古有较高身份地位之人的丧葬遗风。由此结论,猪八戒与曾侯乙没有直接关联,但猪八戒的前世“猪神”与曾侯乙有关联。

猪八戒诞生之迷

“猪神”是怎样成为“天蓬元帅”和“猪八戒”的?俗言:神话不是胡话,必有其文化渊源。探究猪八戒,必须顺着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前世“天蓬元帅”,“天蓬元帅”的前身“猪神”,“猪神”源头“北斗七星”的脉络追寻。

作者在多年的岩画探考中,在随州发现多处有北斗七星图形的凹穴岩画,这些几千年、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年前的神秘符号表明,生活在随州这片热土上的远古先民们早就掌握和运用了北斗七星,并对北斗七星形成古老的图腾崇拜,这些北斗七星岩画符号就是当时留下的神圣图腾和最高天文科学成就的记载。

 

唐僧师徒四人

 对北斗的崇拜是人类幼年时期就开始形成的人类早期共性图腾,对世界各民族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古老的北斗七星图腾文化,曾深刻影响了几千年前的道教和佛教。摩利支天是古印度佛教中二十四诸天之一,在印度佛教中是猪首人身的光明女神,座驾为七头金色猪。在藏传佛教里发展成为三面八臂,有除障及予乐的双重神职,上管三十六天罡星,下管七十二地煞星,及二十八宿,威力极大,坐在金色猪身上,周围环绕着一群猪。佛教里摩利支天菩萨在道教里称为斗姥元君,是道教的先天大神,其七个儿子是分别掌管着所有人生辰的“北斗七星君”。而猪八戒最早出现在七百多年前的元代,是当时的戏剧创作编剧杨景贤受古北斗天象文化的影响,灵感大发,最先在《西游记》杂剧中创作出“猪八戒”,应该说是杨景贤老师根据流传的“天蓬元帅”这个“猪神”文化,纯属个人编造出“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在他创作的杂剧中,“猪八戒”最先是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后来从天门来到人间,生得喙长项阔,蹄硬鬣刚,自号黑风大王。到五百多年前明代的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时,摒弃了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中元代时期前曾经辉煌,到明代日渐没落的佛教摩利支天这个人物形象,继承并创新了“猪八戒”和“天蓬元帅”人物形象等。所以明代以后,“猪八戒”就是天宫位高权重的“天蓬元帅”,后因犯错受罚转世,又错投猪胎的神话人物形象。可以理解元代杨景贤老师的是,让“猪神”成为“猪八戒”是顺理成章,是《西游记》杂剧中故事情节的需要。但“天蓬元帅”为什么是“猪神”?“天蓬元帅”的前生又是什么?

揭秘北斗猪神

“猪八戒”自元代“诞生”后,虽为神话人物,但基本是在地上活动而不是天上,但他的前世“天蓬元帅”只会在上天而不会在地上,中国神话里,在天上活动大都是神和仙,而在地上活动的神话人物大多数只会是妖和魔。神为什么都源自于上天?作者认为,因中华文明最源头的科学就是天文学,远古先民通过持之以恒观察和精准记录天象,并深入进行计算研究,才有了日、月、时、年的鼎定,及四季、节气的划分,所以历法是重大天文学成果,这种成果在当时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科学壮举,尤对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众所周知,日与月,最先成为人类的太阳神和月亮神图腾,在中国,日与月又繁衍出阳和阴,后萌生了太极,又发展为《易经》,中华文明也由此滥觞……远古先民在面对从天而来的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酷暑寒冬,万千变化的天象奇观景象,百思不得其解,显得渺小而无助,面对遥不可及的上天,就注定成为人们造神的时空之地,所以天道文化应该是中华民族及世界各民族文明起源的发源地,神话的发祥地。

                                                                                                                                                    

                                                                                                                                                                                                                                              北斗七星

在上天除日月外,浩瀚星海夜空中最耀眼、最夺目的就是北斗七星。七星相连形状如“斗”,又位于北天,故称“北斗”。古人经长久观察发现北斗七星在不同季节的夜晚会出现于天空不同方位的规律,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于是发明了根据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判断季节。在随州岩画中有一个九子棋图形的符号,作者认为,该图符就是随州先民在观察、记录北斗星象运动的过程中,所记载、刻下的完整符号图,它包含和寓意了斗指四方、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又形成一个轮回合而成九宫之图,寓意天上有九宫,古人也由此划天下为九州而对应。可以认为,此九宫之图,应为“九州”之源起,应是随州先民取得的天文学研究重要成果。形状独特的北斗星旋转一周还造就了“卐”符号,寓意其周而复始轮回、生生不灭循环等,后被人类社会及宗教广泛应用。可以说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就已开始依靠北斗七星掌握季节、推断时间、确定方位,“北斗”就成为最重要的图腾和顶礼膜拜对象。但“斗”是个没有生命的物体用具,用具不能成为神,于是,古人开始依托北斗七星造神。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北斗七星的斗魁四星,均为倒梯形,酷似猪的眼鼻四孔,于是根据这个轮廓勾勒了一个图,即猪的形象,由此“北斗猪神”诞生。

考古发现,野猪在地球上诞生的时间约为4000万年前,而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家猪化石约万年左右前,猪的驯化成功,标志着人类采集渔猎时代将结束,即将迎来农耕文明的曙光。猪的成功驯化,是农耕文明启幕前的重大成就,所以猪在当时被封为神就不难理解。作者还认为,古人将北斗造神为“猪神”,除斗魁四星轮廓酷似猪头外,还有华夏族人特别喜欢猪的情结。首先猪是人类最早被驯化的动物,成为最早长期与人相处的野生动物,猪肉又特别好吃、好消化,和人体匹配,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又成为远古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家畜。中医文化里,猪肉归于肾经,在黄帝内经里属于水,水对应着北方,对应着肾,因为猪就是北斗,北斗就代表了北方,北方属于水,所以,猪肉入肾经。北斗又代表了时令,所以猪就代表了天神。“家”字就是宝盖下有猪,有猪才有家,因猪代表了天道,天道就意味着五谷丰登、多子多福,意味着安居乐业,足见猪的重要性和对人们影响之大。所以“北斗猪神”自然而然成为华夏民族最早崇拜的最原始、最神圣的天神。

造就天蓬元帅

因地球球体中轴北极对应着北极星,所以从地球上看,北极星是亘古不动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前,在古人造就“北斗猪神”后,发现北斗七星一直围绕北极星旋转,并感觉到满天繁星似乎都是在北斗七星的带领下围绕北极星旋转,北极星犹如天上的核心,于是远古人又将北极星造神为“天帝”之神,是主宰万星的神主。而围绕北极星旋转的北斗七星“猪神”就成为了北极星“天帝”的坐骑。《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在后来的考古发现有天帝骑猪巡天图,猪就代表了北斗,北斗就是帝车。

 

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后来,随着人们有猪有家,部落壮大,逐渐形成城郭,及政治文明开始出现之际,古人又像勾画“猪神”一样,将北极星所在天极区域星星之间,用连线勾画出了“华盖、五帝内座、左垣、右垣、四辅、六甲、后宫”等一系列帝王所必有的宫殿元素天宫图。天帝就住在紫宫之中,被众大臣辅佐,掌管诸天万星万神。天宫图彰显着等级森严,秩序井然,宇宙万星和谐而大统一。再后来,又随着古代天文学不断进步及演变,星空发展成“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中的第一垣即紫微垣,是天帝所居的紫宫,是天的拱极星区,又称天蓬区,紫宫就是“宇宙大天球”的中央。此文化影响甚远,后来的皇家建筑基本以此定位,如住的城叫紫禁城,紫宫殿等,紫色成为最初最为高贵之色。如上层人物就是天皇大帝、天子、太子、天尊等。按星组又划分28天区,即“二十八宿”。在随州曾侯乙墓中有一件充分展现天文学成就的漆箱,该箱成矩形,象征大地,箱盖拱起,象征天穹,漆箱上的星像图中央“斗”字即为北斗,周围环书二十八宿,北斗被特意延长的四条线分别指向二十八宿的心、危、觜、张四宿。这件充满天文知识的物品,见证了古代高度发达的天文科学,同时体现了北斗七星在古代社会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天蓬元帅

由于古人把北极星视为宇宙的中心,所以它就成为地位最高的“天帝”,而处于中央天区,围绕北极帝星旋转的北斗七星,就成为仅次于天帝的次高神。于是,“北斗猪神”不仅或不再是天帝的坐骑,逐渐被拔高到统领天兵天将的元帅,中央天区又像是天的顶棚,所以北斗猪神又称“天蓬元帅”。据百度解释:考“天蓬”一名,本为星宿神之称。又据中华最悠久的道教《道法会元》载:“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即是以天蓬为北斗九宸之首辅,主四时八节、阴阳造化之政。在道教文化中,北斗星神又演变成为道教神系中的第一护法,影响愈巨,其天蓬咒、天蓬符、天蓬印、天蓬钟、天蓬神尺、天蓬大法流传几千年,威力甚大。其实,古人在造神时,神是被艺术化了的生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从精神层面最大限度地上升到无限的艺术化成果。比如,人类驯化了猪,有了巨大成就感,北斗四星又像猪,北斗便成为“猪神”;随着古人逐渐告别洞穴,来到平畈建设可以遮风挡雨、冬暖夏凉、方便生活起居的的房子后,于是天帝便有了高贵的天宫,紫微城等。作者在随州发现的形式多样的岩画中,七星岩画是最容易识别,而又较为常见的岩画。七星图多为单独图案,少见七星图与其它凹穴岩画混合,较直观易识,这也体现了北斗七星在古人心中的位置。随州出现七星岩画表明,生存在随州这片土地上的远古先民早就对以七星为主的天象有高深研究,并已形成七星图腾崇拜。而曾侯乙墓里处处充满的天文文化,见证了随州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先民们,天文学研究应走在世界前列。

说怪也不怪

综上,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善于观天察地的远古人类就发现了北斗七星斗柄四指、划分四季,有辨方向、明确左右的玄妙,北斗七星便与“日月”一道成为最原始的图腾之一。到旧石器时代末期,随着远古人对野猪的驯化成功,并由采集狩猎时代开始迈向农耕文明之际,其生存之地也逐渐由浅山地区向平畈地区迁徙过渡,猪成为人们重要财富和食物来源,在猪成为图腾的情况下,华夏先民发现斗魁四星酷似猪头的形象,便将北斗七星最原始的标志“斗”崇拜,创新发展成“猪神”图腾。后来,又发现包括北斗七星在内所有星辰都围绕北极星旋转,便又将北极星尊为天帝。于是便有了近代的天帝骑猪巡游的考古文物发现,猪神成为天帝的坐骑。再后来,随着华夏族部落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房屋逐渐形成城郭之际,远古人们又将北极星区的星辰之间用线连接,描绘成有天庭、天宫、紫微城等,类似人间而更加美好的仙宫景象。随着部落人口庞大,在首领领导下参与管理的大臣越来越多,古人又开始对北斗七星创新造神,因北斗七星独特的区域和位置,又将北斗七星封为仅次于天帝,统管天庭天兵天将的“天蓬元帅”。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车的发明,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中解放出来,车无疑成为当时的高科技产物,一项伟大的科技成果,车成为当时的圣物,故又形成车形符号新的图腾标志。而此时期,因猪被驯化后经过长时期的大量繁殖,不再显得异常珍贵,猪图腾逐渐被遗忘。随着车图腾的兴起,北斗七星又成为“帝车”,以致天帝骑猪巡游,逐渐变成天帝乘车巡视。此时,猪和北斗之间的关系,及猪神图腾被遗忘抛弃,逐渐尘封于历史长河。目前已发现的车轮图形符号岩画,就表明车图腾在万年左右就也开始存在。再后来,随着车的应用普及及发展进步,车不再是神话般的高科技,不再是阶级身份的象征,车图腾也走下神坛,并被历史湮灭,成为史记中的传说。但几千年来,北斗七星在道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随着道教的产生、发展和传承,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仍不间断地出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古老岩画中的车形图腾符号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也有太多猪图腾的文化见证:曾侯乙漆棺的北斗猪神、及绘满天文学成果的漆箱,赵宝沟文化小山陶尊中“鸟猪鹿”三灵图像、牛河梁遗址的猪首山、赤峰城子山北斗七星祭坛和猪首石,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中的陶猪、玉猪北斗猪神形象,大地湾文化标示猪眼为太阳月亮、循环旋转的四个北斗猪神彩陶壶,良渚神徽上的北斗猪神及良渚文化中“天帝骑猪出巡图”、南京六合人格化的北斗猪神纺轮,及红山文化中大量的北斗猪神“封豨”面具、玉佩、陶罐,夏商周时期祭祀北斗猪神大量玉块、青铜器、漆器、铜猪、漆猪,及《山海经》《淮南子》《左传》等有关“猪”的记载等大量考古证据和文献记载表明,夏商周之前出现的有关猪的符号、陶、石、铜等有关猪的形象和器物,都应不是一般的凡猪。

                                                                                                                                           

                                                                                                                                                                                                                             北斗猪神彩陶

 北斗七星独特的宇宙位置、运转规律,自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后,便与人类的生活、生存、精神世界发生了紧密联系,这个被古人崇拜了百万年以上的“猪神”,又在漫长历史演变中,逐步走下神坛,直到秦代后被彻底被抛弃。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华夏神谱被改组重建,导致传统文化断裂,后人很难再将远古的猪神与北斗相联系。而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信神尚巫社会的曾侯乙,受北斗古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自华夏始祖黄帝以天帝之子“天子”自居,死后必将回归天庭,归位“北斗猪神”,被称“宾天”,即重新成为“北极天帝”的宾客等古老丧葬文化影响,作为随国一国之君的曾侯乙自然而然、无可厚非地与“猪八戒”的前世“天蓬元帅”相关联。由此,曾侯乙傍上“天蓬元帅”,就成为那个时代一种附丽着人们精神与文化信仰,见怪不怪的文化事象。

 

“北斗猪神”神人

 

作者:周波,随州广播电视报社副总编、随州市观赏石宝石协会会长、湖北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会员。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犯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文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