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随州资讯

“炎”“随”始考

时间:2023-01-27 17:14:15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周波

  2022年2月,作者在湖北随州南部首次发现了“人形符与双鱼”的具像岩画,通过对该岩画的研究解读,认识到“炎”字的构成是重鱼相随,而非重火相成。岩画图案中的“人形符”是“帝”之象征,双鱼相随形成“炎”之名号,岩画图像的象形与寓意,就是最原始的“炎帝”之图腾。而岩画图中两鱼相随所蕴含的意义,应是“随”之地名由来的文化源点。这幅古老的“炎帝”图腾表明,是“随”之形与意,造就了“炎”,是“炎”的精神表达,成就了“随”。“炎”“随”这两个原始的文明火种,点燃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成为民族精神文化的源点。此“人形符与双鱼”岩画成为“炎”字形成始源和“随”地名形成由来最原始、最有力的物证。   

                                                                                                                                 

“人形符与双鱼”岩画 

一、“是两鱼相随,而非两火相叠

 炎帝神农故里的随州,地处南北交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质表明,大洪山曾是古海岛,从随州地质地貌和物产气候等环境推断,十分适宜人类生存的随州应为人类发祥地之一。而在随州南北大地已发现数以万计的史前岩画表明,随州应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史学泰斗李学勤曾言,文字是文明最根本的,而岩画跟文字起源有关。炎帝神农中“炎”字的构成,尽管《说文解字》断定为重火,但也有学者质疑,认为“炎”为重鱼而非重火。在随州发现的“人形符与双鱼”岩画,更是从多个方面印证了炎帝之“炎”是两鱼相随的论断,即“炎”由双鱼构成。

 葛文华先生在《再论炎帝名号的原始含义》文中认为,“炎”非“两火相叠”,而是“两鱼相随”。从甲骨文上看,构成炎字的“火”并非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断定的水火之火,并从为数颇多的金文辞对比分析,两鱼相随是反映一种原始的“鱼从”观念。而且在小篆字里作为偏旁的“火”《说文解字》并不都看作是水火之火,有作水火之火者,也有作为“鱼”之象形者。如释鱼:“水虫也,象形与燕尾相似”宋人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下火像尾,而已非水火之火。”并认为释炎为重火,不符合“炎”字的本来结构。  

鱼似向前飞驰滑行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依小“炎”为“光上“从重火”受此影响,后人皆将”归于以”火“为偏的字当中以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甲骨文编未深究字与其它以“火”为偏的字之异同“炎字字结构中因秦篆之前的商代甲骨文代金文战国古文字体无定形结构比较紊秦小之后虽规范没有做到严格统一另外,汉字的义是随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和引申赋于新的内容,有些字最初的字义早已湮灭,引申到成了主要内容。,《说文解字释字义,错解字形,亦在所建免。其中“炎”字之误在于字里作为偏旁”《说文解字不都看作水火之火清人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其皆技,象枝形,非从火也”可见同一形偏旁在“炎”字释为火,在“鱼”字释为鱼尾象形,并无统一规范。其次为重火也不符合”的本来结构,在甲骨文中字实为”,而非“重火”。文字起于象形,炎帝部落的先民是以鱼为图腾,而炎帝之更应是两鱼随行的象形。甲骨文编》将与以为偏旁的字归为一类.更是格外分明比较字与以火为偏旁的字决非同类。三个录入书中的来看,前二字为两条鱼相随的形象,后一字是两个鱼头相叠的形象字的写法更为逼真,维妙维肖,并且更简洁更概括更形象。随州发现的“人形符与双鱼”图腾岩画,更加证明炎帝部落鱼崇拜和“炎”字与鱼的文化渊源,成为“炎”是两鱼相随的物证。综上,《说文解字》断定有误,“炎”字构成非重火,而是重鱼。

二、“人鱼”岩画应为“炎帝”图腾

    “人形符与双图蕴含的意味,所表达和彰显的精神意象,及岩画中三个符号象征的含义与历史文化发展的渊源、随州民间流传的古老俗语等表明,此图应是炎帝部落古老的“炎帝”图腾。

鱼似跳跃腾飞 

 此“人形符与双鱼”岩画位于一座海拔180左右的丘陵红砾岩石上。岩石面左侧上方磨刻有高0.19米,宽0.16米,犹如人作双手向上,双腿微蹲,似远古巫师以舞娱神的人形符号图案。在人形符号图案平行右侧约0.3米处,磨刻一条长0.35米,高0.16米,似驰滑行的鱼;在此鱼正下方约0.7米处磨刻有一条大小无几,背部拱起,似跳跃飞腾的鱼。两条鱼的背部上方及腹部下方均磨刻有三条线槽驰张有力的鱼翅,整个岩画构图奇特,线条虽极其简单明了,却妙笔生花,将人形的无穷意味、双鱼的神韵表现得活灵活现画面欢快灵动、充满神秘、让人无限遐想。

  作者在发现此具象岩画所发现的成千上万岩画多是以凹穴为主要特征的抽象岩画,表明此图应是远古部落最为特殊的图腾岩画。另外,根据岩画图案的符号形态、制作工艺、内容形式、寓意表达,所处地理环境、文化信息等综合分析,此图也应是远古时期随州先民最重要精神图腾无独有偶,2022年7月,市民在随州北部也发现了一幅双鱼具象图岩画。作者实地进行了探考,该岩画一鱼为整鱼阴刻、一鱼为线条阳刻,均长约0.5米,高约0.15米,两鱼一前一后,相隔约0.3米,按鱼头方向,阴刻鱼在前,阳刻鱼在后,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两鱼特点除采取阴刻与阳刻两种技法表达阴阳外,阴刻鱼的鱼尾向后无限延长,形成喇叭形状,阳刻鱼似欢快向着喇叭口型前游,极有负阴抱阳的意味。随州南北分别出现双鱼图岩画,表明远古时期的炎帝部落人口众多,已遍布随州南北大地,并活跃在大洪山脉与桐柏山脉这片肥沃的热土上,在黑暗中探索点燃华夏文明之光。

                                                                                                                             

                                                                                                                                                              “人形符”图形

  岩画“人形符与双鱼”构图上看,人形符号位于画面左上方的最高处,标志着“神人”的至高地位。这种人形岩画在我国并非是孤立的文化现象,甲骨文中的“大”就形似“蹲立人”人形,与人形岩画形象一脉相承。《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蹲立人”即“大”,是至高无上的意思符号也是人类最为古老的文明符号之一。可见这个人形的“神人”就是创造万物的天帝就象征天道代表神,图中的“人形”应指部落首领,至尊且神圣无比。

 据考证,形似“蹲立人”的人形符号,作为文化源点,诞生了天、大、十、甲、巫等十多个字符。其中“十”在很多地区的古代文化,常常表示鸟,在圆圈里加个“十”字即表示太阳,这里的“十”字又成为抽象化的太阳鸟,“十”字既是人形符号的变形体也是太阳鸟形的意象在这里也印证了炎帝是太阳神之说。古代,双手向上或向下、两腿屈蹲,是神之使者巫师的标配这个“人形符”就是原始社会的巫形象。巫是神的代言人,象征着神灵,在部落里,只有地位极高的人才能行使巫权与巫术,巫是人也是神,极受尊敬,地位极高。古代巫医一体,由此也说明炎帝神农当时的医和巫,是神在人间传达神意的代言人。所以,这个岩画中的“人形”符号就是指“炎帝”,这与炎帝神农为巫的史记也相吻合。在弯曲着膝盖,跳神秘舞蹈行走时,犹如跛行,跛即“拐”。随俗语有“拐子”一语,“拐子”即表示“大”“老大”或“头”的意思,也有“他就是天”的意思,由此而言,在随州最古老、最大的“拐子”就是炎帝。另外,俗语拐子在很多地区也指男性阴茎,也被叫做“拐子”,这与随州将阴茎称“鸡巴”如出一辙。随州民间有句骂人的俗语:“他算个鸡巴!”这句话表明“鸡巴”说了算,也有老大的意思。随州民间“拐子”一语或源自原始社会部落首领巫舞的形象语言拐子”“鸡巴也特指地位极高的人,这些古老语言的流传,见证了炎帝就是族人的“天”、部落及华夏人“大大”。印证了岩画中“人形符”是“神”与“帝”的文化喻意。

 人类从始至终无外乎两大主题,即生存与繁衍。在对抗自然灾害、野兽侵害、部落战争等所有生产力都来自人力的时候,人口繁衍显得紧迫而极其重要。在巨大灾害非人力所能抵御、内心恐惧无法排解时,只有通过祈求神灵以安抚灵魂,便产生了神灵及某种特殊的图腾信仰正是基于这种自我强大神通广大精神渴望,“人形”的神也便应运而生这个充满神性的“帝”就是远古人依据自己的抽象形象,赋予精神上的神性,从而创造了“神”的自己和自己的“神”,这个人格化的神就是部落首领。由此,岩画中的“人形符”象征“帝”,两鱼相随而成“炎”,构成了“炎帝”部落的图腾。

三、鱼崇拜与两鱼相随之精神

                                                                                                                                 

                                                                                                                                                           位于随州北部的阴阳石刻鱼岩画

  据史记载,炎帝部落崇拜鱼,炎帝后人均为人面鱼身。这个以“人鱼”彰显自己是神异一族的部落,有着古老而久远的鱼崇拜,通过神鱼及双鱼相随的形象与意象图腾,弘扬、光大、传承自强不息、刚健正大的部落精神信仰,这种信仰最终形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

 如果追溯鱼文化,鱼与人类的关系源远流长灿烂而悠久。可以说,人类从诞生之日就与鱼结下不之缘,鱼文化伴随人类走过渔猎采集农耕文明时代,直到当今的数字时代。是人类最早的鲜美食物,人类有了鱼类食物,人类的体力和智力得充分利用与发展。喜欢吃鱼的人聪明,可以确定吃鱼曾经促进了原始人进化。古代鱼有占验巫药功能。人利用鱼的形象以及由此产生幻想,参杂着人类想象中的超能力,鱼成为一种能够预知未来吉凶甚至改变事物发展方向达到趋吉避凶目的神圣之物。直到先秦时期,鱼还被视为极具价值的巫药能治愈疾病,缓解痛苦,惠泽人类。如鲤鱼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治水肿胀满黄疸咳嗽气逆药用价值。鱼因此带给人们福音、带来美好生活的更是先民们心中的神物。

 更有现代学者研究认为,人类祖先是大约3亿年前的脊椎鱼类进化而来这个颠覆人类认知的研究表明,人类对鱼如此情有独钟,是否源自人类对自身古老的遗传基因认同的特殊情感?《山海经》也记载了氐人国是炎帝的后裔,都长着人脸鱼身他们颇具神通,能够在天地之间任意往返。这个古籍记载的神话,背后或许有什么特殊的隐喻,炎帝后裔不是一般的美人鱼,是能顺着风雨上天的超能力种族。依据现代人的审美,是不能接受《山海经》里半人半兽的形象,作者认为在不一样的古代,半人半兽代表的就是一种神异,鱼与人组合神灵的寓意可能是古人从一种崇拜、向往的角度来描绘种族的。试想,炎帝后裔是美人鱼,那炎帝又是什么?必是鱼始祖这与我国西南地区的侗家族人普遍祭拜的和始祖含义的“萨”并无二致,也由此证明了鱼图腾崇拜的远古性和炎帝神农的始祖性地位。

 据卫聚贤先生考证,从《山海经》书中地名、物名、神怪图像,以及称书为“经”“藏”等的说法,推断《山海经》是从天竺至中国各地的一路记录,而这一记录者,就是战国时墨子的学生随巢子。随巢子是战国时期随国(今随州)人,他所搜集的神话理应多数在随州获悉,或以随州本地神话为主。“人形符与双鱼”岩画印证了炎帝后裔人面鱼身之说及人鱼组成了炎帝部落的图腾和随州渊源流长的古老鱼文化。

 从岩画中鱼的形态、当地鱼种及生态、表达寓意、图腾文化等方面看,岩画中的鱼应为鲤鱼。图中鱼形体较长且厚实,与鲤鱼形态极似,而且鲤鱼是随州古老的中大型鱼种,寿命可达200余岁,体重能达几百斤,鱼小时身色白,鱼大体色黄,嘴角长有小胡须鱼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宋《梦溪笔谈》:“鲤鱼当肋一行三十六鳞,鳞有黑文如字,故谓之鲤,文从鱼里者,三百六十也”。为了验证鲤鱼的十字纹理,作者多次到鱼市观察大小鲤鱼,其36和十字纹理的记载准确无误。鲤鱼聪明机警善跳跃,身上又有神奇的“十”纹理,这与岩画中象征神灵的“蹲立人”人形符也是“十”的变异形体不谋而合,显得非同一般,以致古人把鲤鱼当作神物。《本草纲目》:“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并且鲤鱼的繁殖能力特别强,排卵都是数十万+,从古代生殖崇拜来说,繁殖力强的鲤鱼成为首选,称鲤为“樨龙”把它视为灵物鱼在古代被看作是女阴的象征,人从何来,从女阴中来,所以鱼又是生命之神。另外鱼为阴,是水中之神,岩画中的“蹲立人”双腿微蹲张开,露出巨大阳具,“人形”与鱼又是人口繁衍的阴阳祥和图符。也可将人形符与双鱼“炎帝”图腾理解为远古先民诉求生命的延续是以一雄一雌阴阳相合的两条鱼永无休止的追逐、运动的形态图式来寓意的。

 《国语·晋语》有记述和考证称炎帝“以水成”,其后裔“有的以鱼为氏,有的以鱼命国”。鱼为水中之神,也称龙鱼。炎帝就是一位人格化的借力于河泽的“龙”。原始时代的炎帝部落人以两鱼相随的形象创造出的作为本族头领的名号称呼自己的头领,炎帝为本族标志,是他们鱼崇拜观念的自然反映。“人形符”的“神人”与象征众多、生生不息的双鱼,创造了“炎帝”图腾,这个名号还表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原始鱼从观念鱼从就是两条以上的鱼相随参诸古汉字义,鱼从的含义可以解释为显示众多和盛大由此看来,作为部落的名号,不仅具有图腾意义,而且表明了一种自强不息的文化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刚健、正大观念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由此,我们不能忽视两鱼相随的所开启的一种思想的巨大文化意义。炎帝神农故里随州“人形符与双鱼”岩画的发现,印证了鱼与神农氏族有关的古籍记载,见证了炎帝部落与随州的渊源和恒古久远的鱼崇拜文化。这个形成“炎”的古老双鱼图,也应是后来派生出道家阴阳双鱼和道教哲理观念的最古老的文化源点。

 “人形符与双鱼岩画图案由3个形象符组成“三”作为生成发展循环的基数,源自“三生万物”的宇宙观。《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三”成创造之数,化成万有之数,也是“多”和“无限大”的代称,更是表达了生生不息的愿望和盛大、繁茂的意象表达天人合一思想象征的通用符号和神秘数字。此图中共用了3个符号,充分体现了“三”这种原始的、盛大的、众多的、生生不息等古老观念的形成,犹如炎帝“炎”字的两鱼相随意象也是表达盛大和生生不息等原始信仰一样这种最原始的信仰最终发展成为自强不息、刚健正大的民族精神。

                                                                                                                                       

                                                                                                                                                            “人形符与双鱼”岩画文创品

四、“炎”图腾精神成就“随”之地名

 原始含义的“随”,是为大吉。这个表达、彰显炎帝部落精神信仰的“随”,是随“炎”而生,与“炎”共舞,炎随一体,形成“炎”地之地名。

 “字先秦典籍鲜见。清王兰泉《金石萃编》考随本为春秋时国,姬姓,今在湖北随州市。吴玉搢、王伯厚评其曰:随,安步也,吉莫大焉许慎《说文》:从也,从辵隋声卦名”,帛书作“”,楚竹简作“(-又字始见于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仅一字广韵“随,从也、顺也。”卦序上,随卦是继豫卦而来,”为安逸、安乐,子曰:近者悦,远者来。故以;《周易·易传·序卦传“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通行本《老子·道经·第二章“前后相随,恒也。综上,有顺从、自在、自强、恒久、盛大、追求美好之义,是为大吉。

 从“人形符与双鱼”的“炎帝”图腾所蕴含的精神意义上看,其文化十分久远而古老,应历经了人类早期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宗崇拜几个文化阶段。因为“人形符与双鱼”主要含有生殖崇拜、图腾崇拜意义,随着炎帝名号的形成,标志着开始对部落首领个人形成崇拜,后才逐渐形成祖宗崇拜、炎帝神农始祖崇拜。先秦典籍《世本·作篇》载:“伏羲造琴瑟;女娲作簧;随作笙,随作竽。《释名·释乐器》:“笙,生也。竹之贯匏,象物贯地而生也。”竽,也寓有“育”之义。《黄帝内经》:“天有五音六律,人有五脏六腑……”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音乐“可以通天地而和神明”炎帝神农是中华医药的开山鼻祖。《説文解字》:“藥,治病艸。从艸樂聲。”“樂”即“药”,从该字的发展演变和古代原始部落首领基本都是集巫、医、乐师于一身等等,印证了古代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及“伏羲造琴瑟;女娲作簧;随作笙,随作竽。的史记和中医最佳疗法为精神疗法(音乐疗法)的理论琴瑟这些古老的乐器,都是医与药的起源。也表明伏羲女娲”都是集巫、药(乐)于一身的部落首领,而“随”即指“炎帝”。“随作笙,随作竽”表明,早在神农之前,随地就已开始了乐、药、巫术治病的探索,文化总是厚积薄发,到了后来,具有探索创新、勇于牺牲精神的神农将先前古人积累的医药疗法亲身验证和系统分类,形成了初始的医药活动后,中华医药文明才由此滥觞。据此,“人形符与双鱼”也可以理解为是一幅充满欢乐歌舞,精神愉悦的祥和之图,图中巫师踏歌而舞天降神灵,双鱼随乐而欢阴阳顺和,表达了古人对健康快乐、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部落强大、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的祈愿。

 远古时代,炎帝无私为民、昂霄耸壑,他既是部落首领,又是开启医药、农耕等文明的开山鼻祖,因而广受族人及其它部落的敬仰与爱戴。在炎帝人格被神化的魅力感召下,在“随”地引领先进文化科技的吸引下,在象征自强盛大、生生不息的两鱼相随图腾文化的影响下,各地各部落追随炎帝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当时的“随”地应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科技、经济高地,在多代炎帝头领的带领下,“随”地成为声振寰宇,天下氏族部落纷纷追随的文明圣地。可以认为,两鱼相随的形象造就了“炎”,“炎”就是两鱼相随之形态,“随”的意味充分体现了炎帝部落图腾精神之所在,“随”就是这种精神最有意境、质朴最明了直白意味表达由此,“炎”也可代表“随”,“随”就是“炎”之地,“炎”即是“随”,“随”也可代指炎帝。故,“随”之地名的出现,就是一种文化精神形成的,直观明了的,深植于人们头脑的两鱼相随的文化意象,自然而然的文化演化结果。

 “近者悦,远者来!”追求美好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不论“人形符与双鱼”的炎帝图腾,其象形为两鱼相随,其“炎”意是以“随”释义,还是众多部落追随炎帝于两鱼相随之地,充满美好希望与自强不息的“随”之地名的产生,也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远古的“炎帝”图腾中,我们可以深刻认知和感受到远古先民凭籍原始稚拙的生命感悟,展现出强烈而久远的生存与发展期望和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的精神!也正因这种精神肇始了“炎”“随”这两个远古而又原始的文明火种,并逐渐开启了华夏文明、民族一统、文化大同……  

                                                                            

                                                                                                                                                   “炎帝图腾”岩画文创

 

 

(作者系中国岩画学会会员、随州广播电视报社副总编、随州市观赏石宝石协会会长、随州市政协委员

 

 

 编辑   周正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