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医药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大国粹之一。随州地处南北交汇地带,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中华民族始祖、药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是农耕文明、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大中医药文化的利用、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社会教育,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厚植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健康随州建设的文化土壤,为文化自信贡献随州力量,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随州分局联合本报、健民集团叶开泰国药(随州)有限公司等单位,启动开展了以“重走神农路 振兴中医药 ”为主题的中医药民间文化藏品、中医药文化、特色本草实物标本的征集,及编撰出版中医药文化集图书和实地走访考察的五大活动。系列活动开展以来,收获颇丰,除征集了一批中医药文化藏品信息、中药材标本,十万余字的中药材民间故事、几十万余字的中医药有关文化等信息资料外,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中药材和中医药文化信息,本报拟对有关信息给予选登,以飨读者。
“重走神农路 振兴中医药”之发现:
“艾中之王”---随州大白艾
艾,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自然分布极广,遍及中国各地,多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茎直立,圆形有棱,主根明显,略粗长,侧根多,地下根状茎横卧;茎单生或少数,植株有浓烈香气;叶被有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秋季开花,整株都有芳香气味,揉之香气更浓。艾在野外有很多同属的植物,并且长得相似,人们常常会弄混淆艾、南艾蒿、野艾蒿等,也将其统称为“艾蒿”。
随州大白艾
随州大白艾
随州大白艾,又名冰台,艾草、香艾、灸草、白蒿、白艾蒿。大白艾是随州古老的艾草品种,其叶面翠绿至墨绿,叶肉厚实,叶片背面银白色,茎秆灰白色,叶片背面呈现灰白色绒毛,微风吹过银光闪闪,故名大白艾。
随州地处南北交汇,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的特点,气候和土壤都十分适宜大白艾的生长。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出产的中药材药用价值极高,尤其是野生大白艾遍地生长于山坡向阳地带,沟边地角,资源十分丰富。目前野生大白艾年产3万余吨,占全国野生艾草的三分之一。种植面积超2万亩,艾草企业13家,艾灸馆300多家,年加工艾草2000多吨,产值在2亿元以上。
随州大白艾香味浓耶,全草可入药,端午节前后采收的艾挥发油含量最高,质量最优,艾绒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有“艾中之王”的美誉。大白艾被作为药物记载,始见于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比该书更早的汉代典籍《神农本草经》也记载了“白蒿”,据考证白蒿就是艾叶。随州艾草的主要特征就是艾叶背面的颜色呈白色,具有典型的独特地理标志特征,故,依据渊源,随州白艾又被誉为“神农大白艾”。
艾草药名与种类
艾草在药典及地方俗名中名称有:艾蒿(《尔雅》《本草纲目》);白蒿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冰台(《尔雅》);医草(《名医别录》),甜艾(《本草求原》);灸草(《埤雅》);海艾、白艾、蕲艾(《本草纲目》),阿及艾(《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家艾、艾叶、陈艾(中药俗称);大叶艾、祁艾(河北);大艾、艾绒、艾蓬(江苏、江西、上海);五月艾(福建、广东、四川);黄草(台湾);野艾(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白陈艾、家陈艾(四川);红艾、火艾(云南);“恰尔古斯一苏伊加”“荽哈”(蒙语),“黑阴威”(瑶族)等。
药用艾草的种类有:生艾,在每年五月的最佳时期,将采摘的鲜艾叶反复日晒后的干品即为生艾,生艾叶就是中药材原料,也是制作陈艾叶、制作艾绒的原料;陈艾,是指艾叶制作方法与储存的时间,每年收存的生艾,再加以长时间的避光储存,使生艾叶慢慢老化,散去艾叶中过多的挥发油,如此加工之艾叶称为陈艾。陈放时间应大于一年以上,三年为佳,更长久则不宜,这种艾叶加工艾绒在外观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容易加工艾绒、二是加工的艾绒柔软;熟艾,是指艾叶的炮制过程和炮制方法,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与熟,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陈艾,熟艾是指用陈艾叶制作成艾绒后即为熟艾。古法制绒与当今有天壤之别,要将陈艾叶置于臼内,经过百千次的反复捣捶筛检,已达量变至质变,最后将陈艾叶制成软似棉絮一样的艾绒,为之熟艾。
艾草的传统文化
“神农尝百草,百草艾为先”。民间认为,由于艾草生长周期长,分布范围广,繁殖生存能力强,茎秆叶片气味芳香,可直接利用等特点,是炎帝神农在品尝百草中,最先发现了艾草。到了3000多年前的《诗经》时代,就有艾的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说明当时艾草已发展为很重要的药食同源的民生植物。
民间端午挂艾的历史悠久,南北朝时便出现在门口挂艾人禳毒的风俗。在宋代,端午挂天师符,且以艾草、大蒜诸物缚成骑虎天师像,用以驱邪辟毒。中医的“针灸”分为两个部分。“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点燃之后的艾草去熏、烫。艾草具有驱虫消毒、消痈止痒、活血驱寒等作用,因此,艾草也应该是中国使用时间最为悠久,药效最为齐全,应用范围最广的植物类的中药。孟子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名言。我国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第一部中医理论《黄帝内经》、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等都对艾草应用有记述。这些古老的记载,无不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农业、医药、天文、气象等知识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艾草的功效作用
《神农本草经》:艾叶,别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炙草、蕲艾、黄草、家艾、草莲、艾蓬、香艾、野莲草、阿及艾。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性温和,味道微苦,入口无毒,而且具有回血、顺气、去湿寒、止血安胎等。对于妇女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能够暖筋去寒。艾草能很好的在妇科疾病上起到中和的作用,无论是保胎或者养身都有很好的功效。在针灸上,艾草驱寒的效果也很明显,也一定的影响了针灸的发展。艾草的作用比较广泛。在古代,艾草经常被用来预防瘟疫,经现代科学表明,艾草对很多病菌细菌都有很好的杀死功效,一般用作烟熏疗法。艾草还能用来防虫,用艾草制作的药丸对慢性支气管炎有很明显的疗效,搭配一些辅助药材,对月经不调、经期混乱也有一定的功效。古代还有偏方能够与其他药物制成药膳,具有治疗不孕不育的效果。
艾草的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除记载有“白蒿”及“白艾’外,还记载有“蕲艾”(产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可入药。此系艾的栽培品种与原种(野生种)的区别在于:栽培品种植株高大,香气浓烈;叶厚纸质,被毛密而厚,叶揉之常成棉絮状;入药,性温、苦、辛、微甘。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艾灸历史悠久,三国时期曹翕撰写的《曹氏灸方》便有记载,艾灸对人体体表或体内生长出的肿瘤等有特殊疗效。
《本草》:“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它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不仅可以做中药,也可和其他药食材配合制成食疗药膳,其加工的艾绒、艾条、艾柱,通过艾灸能散寒止痛。艾叶还可制成口腔嗽口水、驱蚊胶囊、驱蚊水、止痒水、艾叶香皂、艾叶洗发水、沐浴露、防感香囊、空气净化液、痛经贴、腹泻贴等多种健康产品。
艾草的食用价值
通过现代的科学检测发现,艾草其内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含量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传统的艾叶饺子、艾叶鸡蛋、艾叶青团等,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的食用方法在古代流传至今已经有很多传统,发明了很多种食用方法,艾草的食用被称为艾草食疗之法:
艾草粥或汤:煮粥时可以加入1两艾草,做调味用,也可养生沁脾;艾草饺子:艾草与饺子馅混拌,注意不能太多,不然会觉得有点苦,也可与面和成饺子皮食用;艾草糕:在糕点的制作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艾草,浸泡制作,可以食用,口味香甜;艾草鸡蛋:结果艾草与鸡蛋打碎搅拌后用油煎,能制作出令人开胃的艾草煎鸡蛋,具有活经络穴,暖胃之用;艾草蒜汤:大蒜荷叶适量,配合生艾草,以水煎服,可生血顺气;艾草红糖水:取生姜、红糖适量,红枣艾叶少许,具有很好的治痛经效果和因月经引起的一些症状。艾叶粥,可对子宫进行适当的食疗作用,适用于不孕不育或者月经不调,但是注意月经期不适合喝艾草粥。艾叶鸡蛋,可对经期延长,痛经等,对孕妇畏寒、脉沉等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对于孕妇顺产也有很好的帮助。
随州大白艾生产的系列用品
繁殖栽培方法
艾草的适应性较强,但以潮湿肥沃的砂质壤生长较好,较耐寒,我国南北各地都可栽种。
以根状茎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留种和种子培育:留种应以2~ 3年生植株为好,选留生长健壮、铲、无病虫害的植株留下不收割。待果实成熟时10~11月,当瘦果呈浅黄绿色时,剪下果枝,摊晾至干,脱粒、过筛、簸去杂质,种子装于布袋里,放于阴凉干燥处贮藏。种子寿命短,经一夏季就丧失发力;种子繁殖方法:应于早春播种,南方2~3月,北方3~4月,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行距40~50厘米,播种后覆土不宜太厚,以0.5厘米为宜或以盖着种子为度,覆土太厚种子出苗难。出苗后注意松士除草和间苗,苗高10 -15厘米时,按株距20~ 30厘米定苗;根状茎繁殖方法:产上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栽种期通常在早春,在芽苞萌动前,挖取多年生地下根茎,将全根挖出,选取嫩的根状茎,掰成10~12厘米长的节段,晾半天,栽时按行距40~ 50厘米开沟,把根状茎按20厘米左右的株距平放于沟内,再覆土镇压,土壤较干的栽后应及时浇水,出苗后要注意及时松土除草和追肥。
(编辑 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