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随州资讯

用建设富裕、文明、宜居和美乡村 全面推进老区乡村振兴

时间:2023-11-17 21:19:26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随县三里岗镇镇委 沈晓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用建设富裕、文明、宜居和美乡村,全面推进老区乡村振兴
 
   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讯  绿色三里岗、树影婆娑,山水如画,一个个散落在崇山峻岭中的村庄,村民推窗见树、开门见绿,迤逦宛延的彩虹公路,车水马龙与优美环境交相辉映,将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珠成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必须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中,我们始终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利用自身优势,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设施提档升级,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滋养乡野,建成产业兴村、民富人和、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寄托起老区人民的浓浓乡愁。打造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让乡亲们看得见美丽,感受得到宜居,体会得到幸福。把留有江汉军区司令员赵基梅等老一辈革命家光辉足迹的山区农村建设成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关健是建好各级党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在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中,党员得带头奉献,镇党委书记更要为人师表,冲在前。把镇、村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保垒。教育镇、村干部“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锚定目标、快步前行,精细谋划、注重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防止“沙滩流水不到头”,确保目标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影响落实效果的因素很多,除“奋始怠终”之外,还有思路不清、方法不当等,注重激发基层活力,葆有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弓满弦张加油干,全力以赴拼发展,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岁月不待人,机遇不等人,同时间赛跑,让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作为,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带领群众加油干。不断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形”是用多元的特色产业作支撑,建设现代的生产生活设施基础;“神”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更普及,生产生活方式更绿色,生态环境优势凸显,文化繁荣发展,治理有序活力迸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涉及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和治理九大场景,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20分钟医疗圈、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养老圈,构建干事创业的热土、创新创造的蓝海、梦想实现的舞台。建设形神兼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短板变身“跳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让乡村生活更现代更和美,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不是靠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更不能一蹴而就,而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用春日的辛勤耕耘赢得秋天的硕果累累,打造农民幸福生活舞台。三里岗素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俗,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尊重民意,聚焦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需求最强烈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程度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农村真正建设成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让住在这里的乡亲们,体会得到幸福。以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常安店村为例。村内有东汉绿林山寨——元宝寨、传奇景观厢子石、东周遗址常安店、明清遗迹何家楼,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这里曾是一里三座庙,三步两座桥,古木参天,千年银杏、千年建筑,透出历史和文化的厚重。透过这里匾额楹联,我们能够穿过岁月悠悠,品读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据史料记载:明朝时,常安店村陈寿、陈磷父子皆官至二品。琢玉能手卞和的故事流传至今。新四军五师被服厂、抗日战场——白杨寺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景观。以及富硒山水生产出的富硒大米、小麦、玉米、黄豆、板栗、葡萄、核桃、茶叶、枣子等富硒食品,都是建设形神兼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旅融合不可多得的元素。我们有效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坚持保护性开发,下足‘绣花’功夫,留住烟火气,动员群众参与共建,在实践中切实感受文物丰厚的内涵,享受到文物保护带来的好处,了解常安店村真实的过往,留住形神兼备的乡愁,有效激发调动人们保护文物的积极性,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建设宜居宜业又宜游的特色村庄,为当地百姓带来生活环境的改善、物质条件的提升、精神生活的丰富,文旅文化的“钱景”。使昔日“空心村”蝶变为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游的打卡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筑牢农民美好愿景根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鸟语花香、流水潺潺、产业兴旺的乡村,是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向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健是要坚持依靠广大农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引导农民群众依靠勤劳双手改变家乡面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全镇乡村在实现“物”的现代化同时,实现“人”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迸发新的动力,让乡亲们日子越来越红火。
   就三里岗镇而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首先要促进城乡功能衔接互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较多,推进乡村建设。针对农村点多面广,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迥异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不搞大撤并村庄、建大社区;不搞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重在提升村庄风貌,留住乡韵乡愁。去年,我们首先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刘店、贾家湾、八一桥、常安店、吉祥寺5个村因地制宜,通过板凳会、乡村夜话、家访等民主形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群众参与乡村规划全过程,挖掘各村农耕、民俗等乡土文化,结合乡村旅游、现代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营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进行一村一品地规划设计。使规划更接地气、更顺民意。在群众认同的基础上,我们在全镇开展“三清两建一提升”专项行动,“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推进“三三工程”、“三园”建设。按照“扫、捡、拆、码、铲、修、转、遮”八字工作法,进行“周督办、月评比、季拉练”,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四分制”考核,定期督促各村(居)长效整治,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发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覆盖,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一座座村庄在产业链上纵向延伸,在功能上横向拓展,加速融入城乡经济循环,释放出乘数效益。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我们重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让村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从而增强村民志气、骨气、底气。2022年,危房改造39户,到位资金67.5万元,修缮后的旧房子“变身”画室、课堂、文艺创作基地等。新纳入低保保障60户80人;发放和申报计划生育政策性资金95.8380万元;核审通过临时救助申请153户,发放救助资金16.5125万元;监测对象产业奖补资金20.45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81人,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不断提升。村村通了产业路,喝上了洁净水,连上了互联网,建起了旅游厕所及停车场。环境好起来,产业旺起来,山沟里的“土特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长”成富民大产业,筑牢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坚实基础。

突出重点衔接整合  多措并举解决黑臭水体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我们重点抓住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一方面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污、水产养殖污物、种植业面源污染、改厕等治理工作统筹整合,强化治理措施衔接。有的户养殖70多头牛羊,平时臭气熏天,遇到下雨天粪水便会流到圈外,污染环境;有的养猪、鸡,粪水随意排进沟里”造成面源污染。我们化被动为主动,对畜禽粪污进行科学处理,降低养分损失,促进种养循环,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真正将“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其次,根据黑臭水体水质和底泥状况,合理制定清淤疏浚方案。对整治面积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水体,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对新发现的黑臭水体及时纳入监管清单,加强动态管理;推进水体水系连通,增强渠道、河道、池塘等水体流动性及自净能力,促进农村水生态系统健康良性发展。第三,村组选配清洁员,负责垃圾清理、收集、转运、处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长治久清;第四,埋设污水管道,建污水处理厂;第五,建立环境监测机制,对水质、土壤、病虫害等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比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氮、磷、钾配比,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通过建设一批智能化、自动化田间监测网点,构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与此同时,细化村居环境治理工作,明确住村第一书记、镇直部门具体责任,建立台账,定期考核,让群众监督。“设立村民小组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在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村黑臭水体沿岸随意倾倒、填埋垃圾行为”,“每月组织一次村民志愿行动,清洁卫生,共同维护村居环境”,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就村里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解决办法。刘店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道路绿化排列规整、香菇大棚整齐划一、村民庭院干净整洁,曾经的“脏乱差”,村变绿 水变清、路变畅、网变快,公共设施提档升级,“环境美”携手“生活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这就要求我们牢记宗旨,适应新变化、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勠力同心,城乡共谱“协奏曲”。运用辩证思维,坚持上坡路难走,力行则将至;顶风船难开,笃志则必达的辩证理念。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在攻坚克难、踏平坎坷中拼搏进取。全面推进富裕、文明、宜居和美乡村建设,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责任担当,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成为现实,为实现老区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沈晓鹏,系随县三里岗镇党委书记)
 
(编辑   周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