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随州 > 随州人物

随州人物——明秀英

时间:2012-03-02 13:08:32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通讯员 王贵生

    隆冬的一天,操劳了一辈子的她终于走了,走的是那样安祥。谈及她,三里五乡的人们无不夸赞她是一个好人!

她,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村妇女,婚后不久丈夫瘫痪。在漫长的40多年的岁月里,面对丈夫一次次病危,婆母、公公相继去世,房屋倒塌,三个儿子就读和成家立业等重重困境,是她用一片爱心苦苦支撑着那个家,无怨无悔爱着那个家,终于使一个即将瘫痪和破碎的家重返生机。她,就是广水市杨寨镇陈家河村农民明秀英。

她用美好的心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

     1958年大办钢铁那年,“花季” 的明秀英通过热心人的介绍,与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施泽对上了象。次年十月,施泽应征入伍落选后,被武东机械厂招为一名工人,而且每月都能拿上30多元的工资。这在当时来说,是众多农村姑娘打着灯笼也难找的。

1959年腊月十八,在那个好些人连饭都吃不饱的年月里,施泽还是花了几十元钱给秀英和自己购买了两套新衣服,双方父母择了个良辰吉日,简单地举行婚礼后,他们成了终身伴侣。

佳期密月,小俩口恩恩爱爱,对待年迈的父母也十分孝顺。一家人虽然挤在祖辈留下的二间又破又矮的瓦房里,但还温韾。

19624月,随着一个白胖小子“呱呱”坠地,一家人更为喜煞。他们给孩子取名“乐润”。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同年8月的一天,一个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在武汉工作的施泽因长期睡水泥地板,加上原来右膝有关节炎病,先是右腿精骨萎缩,继日蔓延到右臂部,最后致使下肢瘫痪,上身弯曲,头部低垂。随着一纸诊断,施泽这辈子恐怕再也站不起来,说不定病魔随时都会夺走他的生命。

施泽瘫痪的消息传回后,顿时一家人犹如五雷轰顶。公公一个劲地抽闷烟;婆母啼哭不已;秀英更是痛不欲生,哭得死去活来。有人劝秀英说:“施泽这一瘫,怕是今后的日子难得熬,还是快刀斩乱麻趁早离婚吧?别自讨苦吃!”

“秀英女,自打你过门来,我们老俩口就把你当亲闺女看待,如今施泽瘫痪成了残废,趁你年轻,另找一个吧?”公公婆母商讨了几天后,也把秀英叫到一边动情地规劝说。

为了不连累秀英跟着自己吃苦受罪,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施泽痛苦地对她说:“秀,过去你对我好,我终身难忘,现在我成了个废人,你就别再念旧情,狠狠心去吧?”

坚守还是遗弃,她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

她哭着,越想越觉得可怕:万一我离开这个地方,孩子怎么办?施泽怎么办?这个家又该怎么办?

无可奈何,明秀英回到娘家征求父母的意见时,得到的回答是:“你虽是我们的亲骨肉,我们做父母的,没啥好说的。但有一条得记住,为人处事要对得起良心!”父母的一番话,终于使明秀英豁然开朗。她觉得:施泽瘫痪失去劳动能力,本来就承受了千斤重的压力,如果在这个时候离他而去,岂不是雪上加霜?再说,施泽虽然身子瘫痪了,但不能让他在精神上瘫痪下去?为了他,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我不能走啊!

她用纯真的爱情, 创造了瘫痪病例的奇迹

196311月的一天, 施泽的病情突然恶化。明秀英说什么都要把他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治疗。没有钱,万般无奈之下,她在信用合作社里贷款一千元,这在当时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住院期间,秀英日夜守侯在施泽的身边,送吃送喝, 端屎接尿, 按摩擦身样样干。半个月下来,她憔悴消瘦了许多,圆圆的脸拉长了,水汪汪的眼晴失去了光泽,眼窝深深地塌陷下去,过去有说有笑的她也变得沉默寡言。

出院这天,北风呼嘨,因手中无钱,秀英背着丈夫上气不接下气地穿街过巷,不足五公里路程,她走走停停走了大半天。来到汉口火车站,没有钱购买车票,她就挨个乞讨。看到这些,不少旅客纷纷解囊相助,为她俩购买了车票,还帮助把瘫痪的丈夫背上车。

回家后,明秀英一面精心照料丈夫,一面到处打听神医妙药。

196410月的一天,施泽的病情又一次发作,全身抽筋,口吐白沫,直翻白眼。这时,听说河南郑州郊区有一家专治瘫痪病的诊所,秀英惊喜若狂,把家里所有能值钱的东西都卖掉。背着病重的丈夫又踏上了艰辛的求医问药之路。

郑州是个大城市,人海茫茫。下了火车,明秀英背着丈夫不知往何处去,她只好一边问路,一边乞讨。看到这对不同寻常的夫妻俩,好心的人们有的给钱,有的给食物,使得夫妻俩感恩不尽。

天渐渐黑了下来,为了节省钱,秀英把施泽背到一个僻静的屋檐下露宿。夜深了,中州大地寒意嗖嗖,夫妻俩紧紧依偎在一起。到了下半夜,夫妻俩冻得直打哆嗦,那日子真好比度时如年!

第二天、第三天,她们继续寻找、继续乞讨,继续是蓝天当被,大地当炕。

功夫不负有心人。明秀英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这家诊所,在医生的精心诊治下,施泽的突发病再次得到控制,而且大有好转。

后来,为了稳住丈夫的病情,而且少花钱。秀英走村串户,翻山越岭寻求偏方秘药。方圆几十里的村村湾湾,她几乎跑遍了。当打听到一种草药可治丈夫的病时,她不管生产队和家务活有多忙,一有空便到对面的陡石崖山上去采摘。

一次,天下着毛毛细雨,看到家里的草药用完,秀英收完工便往山上跑,雨天山坡上的青石板长满了青苔,她一不小心滑到山崖下,造成左臂骨折。此时,疼痛和艰难使她的泪水和着雨水不断地往下流。然而,当想到丈夫还等着她采摘的草药时,她顽强地支撑起来,艰难地爬上山坡继续釆药。

回到家里,看到秀英象个落汤鸡似的,施泽难过极了,他对秀英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感动得泣不成声。

为了不再拖累她,施泽曾对自己的病症失去信心,几次产生轻生的念头。

一次,他看到屋角还存有半瓶“1059 农药,正准备喝下去,被秀英发现一把打掉。还有一次,趁秀英不注意,他把每次节存下来的大把安眠药喝下,幸亏秀英发现早,抢救及时,才幸免一死。

为这,明秀英不知流了多少泪,她曾气恼地对施泽说:“自你瘫痪后,为给你治病,我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我之所以这样做,只求你能活下来,有人跟我说句心里话,我就心满意足了。哪晓得,一遇到困难,你就寻死寻活,这叫我多心寒啊!”……

肺腑之言说得施泽羞愧得简直无地自容,不住地捶着脑门骂自己:“我真混, 我该死, 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 看到此情此景, 明秀英感慨万千, 抱着丈夫痛哭了一场。

精诚所致, 金石未开。在秀英百般的照料和精心护理下,施泽的病情完全得到了控制,而且长期稳定下来。

这时,看到长年躺在病榻上的施泽精神空虚,秀英便从生产队长那里找来各种报刊书籍让他看,还为他购买了一部半导体收音机。天气晴朗时,秀英把他背到屋檐下晒太阳。每逢上下三湾放电影、唱戏,秀英总是百厌不烦地把他背去看,还时常跟他讲人生、谈未来,从而使他的精神状态有了极大好转。

慢慢地,施泽再也躺不住了,他要下床,他要活动。于是,秀英又请人做了一个低矮的小木凳,天天让他锻炼。后来,他试着抛掉木凳,撑起弯曲的身子行走几歩。再后来,他竟能帮着妻子烧火、做饭、喂猪。几乎泯灭的爱情火花终于得到了碰撞,明秀英为施泽又生下两个儿子。

如今,当不少老中医看到施泽还健康地活在人世,都感慨道:“奇迹,奇迹啊!”这奇迹,难道不是秀英用纯真的爱情创造出来的吗?她用柔弱的肩膀,顽强地支撑着摇揺欲坠的家庭

19768月,长期患高血压病的婆母突然不行了。弥留之际,她把秀英叫到身边哽咽道:“秀英女,自……自你嫁到我们家,你就没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特别是施泽瘫痪的十几年里,为了他,为了这个家,你吃尽了苦,受尽了累,我们一家对不起你啊!我死后,再……再别为我拖累,到时侯用块破草席把我包上,挖个坑埋掉算了!”婆母哽咽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妈妈,别再说了,你不会死的,一定会好起来的!如果真的到了您老人家百年归世,不说把丧事办得很热闹,最起码也要买副棺材,做身新衣服送给您,让您老人家在九泉之下得到安息!”明秀英抚摸着婆母满头白发凄惨地说。

几天后,婆母辞世了。为办丧事秀英黑灯瞎火地到处“碰壁”。

原因很简单,大家手头紧不说,象她这样的家庭,谁敢把钱借给她?但秀英还是想千方设百计履行了诺言。

婆母死后,为了把欠债尽快还清,明秀英没日没夜地勤扒苦做。到了1981年,随着农村实行责任制,明秀英更是豁出命来干。她在种好五亩责任田的基础上,养牛、喂母猪、放山羊,常常是不见太阳出,又不见太阳归。

就这样,通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到了1992年,明秀英终于还清了当年给施泽治病时借的一千元货款和婆母死后所有欠款。照说,现在秀英可以轻松地生活了。然而,就在这一年的十月,瞎了几十年的公公又不幸病世。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1996714,在一场特大暴雨的袭击下,祖辈留下的两间破土瓦房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土崩瓦解。听到响声,乡亲们以为施泽一家这下塌了天,幸好秀英发现早,撤离及时,一家人才免遭灭顶之灾。

“窝棚” 没有了,苦命的一家老小只得挤在倒塌的屋檐下栖身。看到这个灾难叠起的家,村里一好心人特地为她腾出一间房子。可长期住在别人家也不是办法,明秀英决定靠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

没有钱买红砖,她索性自己踩泥巴做土砖,40多斤重、1500口土砖她断断续续做了50多天,修砖、翻面,手指磨破了皮,鲜血直流,无数个风雨黑夜里,她抢堆盖雨布,累伤了筋骨。没有钱买瓦,她顶烈日,冒严寒,一有空便到山上或田埂边割茅草,经常忍饥挨饿,几次昏倒在田沿里,是过路人发现救了她。她硬是用一双纤细的小手,收割柴草五千多斤,终于在附近的窑上换回了三间房的歩瓦。可破土动工那天,竟连招待费都没有。得知这些,上下三湾的劳动力都主动来帮忙,而且只干活不吃饭。一个多星期里,秀英愁这愁那,忙不迭地跑上跑下,三间瓦房倒是盖起来了,可她却累得吐血,险些把命都“搭”了进去!

她用慈祥的母爱,托起了一片生命的绿洲

19699月,7岁的大儿子乐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背着书包上学报名,他也扯着秀英的衣服不停地叫唤:“妈妈,妈妈,我要上学,我要读书!”

看到那充满渇望的眼神,她想,如果不让儿子上学读书,那么孩子的前途在哪里?这个家的希望在哪里?想到此,她狠心地把儿子送到了学校。

孩子上学没有钱买书包,秀英把穿破了的棉布衣服折掉,一块一块地缝制了一个布包当书包。冬天到了,大雪纷飞,儿子还穿着他爸那件又破又大的棉祅,腰间缠着一根草绳,拖着一双没有后跟的布鞋,风里来,雪里去,时间一长,双脚冻肿了,化了脓。秀英不忍心,从牙缝里细出几斤大米拿到街上去卖点钱,买四一双水鞋,儿子竟高兴得几天腄不着觉。

开始,只有大儿子一人上学还好打发。后来,随着二儿子、小儿子渐渐长大陆续上学,经济负担重了。为了供三个儿子读书,明秀英苦苦寻觅着挣钱的门道。

听说陈家河沙站在收碎石,好几年里,她起五更睡半夜,上山捡石头,砸成碎石,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渗出道道血口子。百十斤重的担子,毎天早晚一趟,到四、五里路远的沙站,累死累活只能卖得二、三块钱。时长日久,明秀英累得黄皮刮瘦,可从不舍得称半斤猪肉补补身子。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不辜负妈妈的期望,大儿子坚持读完高中。紧接着,二儿子、小儿子也读完初中。

大儿子毕业后对机械非常喜爱。于是,秀英四处奔波,为他借钱学习汽车驾驶技术。跑起了运输业。1985年腊月,在秀英的操办下,大儿子结了婚成了家。两年后,他不但有了孩子,还盖起了红砖楼房。

1983年,二儿子毕业后,对建筑业特别感兴趣。明秀英又送他去学习三年,出了师,还帮他完亲结婚,现在有了可爱的小宝宝。

小儿子毕业后,主动要求留在家里帮助妈妈种责任田。同时,还开办了一个小卖部,既方便乡亲,又增加了收入,还为瘫痪的父亲寻到了一个自谋生活的路子,可谓是一举多得。

分田单干的几十年里,明秀英没有因为丈夫瘫痪,家里困难而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就连责仼田的农业税,她从没少交一分钱。对此,大家不理解地对她说:“家里这么困难,何必那么老实呢?”她说:“我一家人能有今天,全靠党的富民政策好,我这样做,是对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的回报!”

弹指一挥间,40多个春秋过去了。明秀英用她自己做人的准则,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和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施泽,奉献给了这个家。如今,当人们看到施泽儿孙满堂,看到这个充满生机的大家庭时,无不夸赞说:“这是明秀英爱在延继的结果!”

                                     编辑 周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