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随州 > 随州文学

龙、龙族和龙的精神

时间:2012-01-18 15:37:34  来源:  作者:

         龙年到了,有了谈龙的最佳时机。

       《老子》书中有一句“道之为物”,曾引起诸多注家的不同解释。怎么解释,我不关心。我只是套用这一句,提出一个“龙之为物”的问题,讲一讲龙的事情,特别是龙的精神。

         龙为何物

       “龙”这种动物,或许并不是动物学范畴,因为它并不具有动物学的意义。但是,在动物学之外,在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内,“龙”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可以说是真实意义上的文化存在。不过,要讲清龙的文化意义与价值,就要先解决“龙为何物”的问题。

        我们的老祖先很早就将龙分为真实与虚构的两类,例如为毛泽东所多次引用的“叶公好龙”的典故就是如此。“叶公好龙”或许是因讽刺伪君子之流而生,但它以承认自然界里有龙的真实存在为前提,从而将龙分成了真龙与假龙两类。

      这个世界上果真存在龙这种动物吗?对这个问题,我们最好不要独断主义地说否,或说是。动物学研究显示,在自然界中,至少在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中,龙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文化人类的层面,龙之为物倒是真实的。龙,最早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一般认为,它是先民们对生活在地球上某几种强大生物的综合。考古学已经证明,龙形的确与先民们的创造有关。例如,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它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属“前红山文化”的遗存,距今约8000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本草纲目》称“龙有九似”。九似者何?据东汉思想家王苻之言,龙之形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当然,也有另外的说法,比如说龙的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像蛇、爪像鹰等等。可见龙乃多种动物的复合体,这一点,我们从《易经》中也可以看出。因为易之谈龙,云其在渊、在田、在天,云其或游,或爬,或飞,具有多种动物的属性和功能。

        对原始人何以将几种动物综合成龙形?我们可以做出多种解释。比如,龙是不同氏族图腾的综合。在氏族发展为部落的过程中,不同氏族的地位虽然并不一样重要,但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部落形成的过程中,马氏族、蟹氏族、羊氏族、鹿氏族、牛氏族、狮氏族、鲤氏族、蛇氏族、鹰氏族等等的图腾都要在部落总图腾中显示出来,结果就产生了“龙”这种神奇的动物。

         龙的传人

         龙之为物与其说是自然界的真实存在,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存在。在此文化存在环境中生活且作为此种文化传承主体的那些人,就是“龙的传人”,而人们常说的“龙的传人”与“中国人”是联在一起的。“龙的传人”就是“中国人”。

      龙文化体现了西方国家和社会对我们中国人的本能认知。西方国家和社会称中国人为龙,不过他们一直将自己文化中的“暴龙”形象强加于中华龙身上。但事实是,中华龙形象神奇,主要象征正义与吉祥,而西方的“dragon”外貌丑陋,猖狂肆虐,主要代表邪恶与祸祟。这种不同的认知其实是“龙文化”与西方文化对立性的反映,即“龙文化”所崇拜的,正是“基督文化”所反对的。例如“龙” 含有“蛇”的因素,伏羲、女娲的神话形象都与蛇有关,作为神农之母的“有侨氏”,据一些专家考证,就是“蛇 ”。可以说,龙形象的主体是 “蛇”,当然经漫长岁月演进,它也融合诸多动物形貌特征,但是主要成分是蛇。对“龙”的赞美其实也包含着对蛇的赞美。这就是说,蛇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它成了神农的母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我们是“龙的传人”。但是在基督文化中,蛇却是被咒骂的对象。根据《圣经》“创世记”:蛇引诱始祖吃了智慧果,所以人类有了为上帝所不许的分善辨恶的能力。因此,“神对蛇说:‘你既作了这事,就必受咒诅,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

        我们也不否认其他民族的文化中有龙。例如印度文化中就有龙。在佛经中,龙王的名目繁多,如《妙法莲华经》称:龙王有八,一为难陀龙王,二为跋难陀龙王,三为娑伽罗龙王,四为和修吉龙王,五为德义迦龙王,六为阿那婆达多龙王,七为摩那斯龙王,八为伏钵罗龙王。

        尽管学术界有人说中国的“龙王”崇拜是随佛教从印度传入的,但是更有人主张印度佛教中的龙是中国文化“出口转内销”的结果,而我则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我们前面已经讲过,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的石块堆塑龙距今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了,此外,河南西水坡的蚌壳龙、湖北黄梅县白湖乡张城村焦墩遗址卵石摆塑巨龙、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等,都充分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龙崇拜在中国已经十分普遍。

       中国原龙是否传到了印度,或者印度文化中本来就有龙,这自有专家去考证。我关心的是,中国原龙与印度龙是否属于同一个东西。我们看到,二者的共同属性是明显的,因为它们都有蛇形象和属性。不过共同性掩盖不了二者的巨大区别。比如,中国龙能升天入地;能为神仙乘驭,来往于天地之间。黄帝乘龙升天,颛顼、帝喾、启亦乘龙往来。印度佛教中的龙则没有这种神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龙崇拜与政治结合起来之后,龙成为帝王的象征。而印度龙则是一般的神灵,在印度的动物崇拜中,金翅鸟受到最高的崇拜,而龙经常是金翅鸟的猎物。龙在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中的不同地位表明,龙是中国文化的圣物,华夏民族才是龙族。

       龙的精神

       “龙”这形象着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易经》即以“龙”开篇,讲龙放在天的范畴里讲,云“潜龙”,云“飞龙”,云“亢龙”,云“群龙”,但是易并没有就龙论龙,它是通过“龙”行来讲人生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与价值,我们可以简称之为“龙的精神”。

       关于龙的精神,人们可以发挥自由想象与创造,列出许多条条款款来,但是我认为,任何条条款款都要以易经为根。

       我在《易经》看到的龙的精神主要是三条。一曰应物治事。《易经》的以乾卦龙为对象将事物描绘成为一个不断变易的过程,此谓之易。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对于人来说,应该根据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应事之策。如“龙”之初在水中潜伏,暂时不能发挥作用,就人而论,在这样的阶段就要学会忍耐,厚积以蓄势;当事情到了“见龙在田”的阶段后,人就可以可以见到高贵的大人物从而可以借势有为,此谓之“善假于物”等等。当事情到了“飞龙在天”的时刻,人也就走向了成功。应物治事构成龙的精神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中国人素来强调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将“识时务”当作“俊杰”的品质要求,而“与时俱进”则成了当代的核心价值观念。二曰自强不息。易经强调应事治物,但是它并不认为人为物所役。强调应事是一方面,而在另一方面,易之乾卦又非常强调是个人的作用,即看中自强。所谓自强,就是自己靠自己,自己构成自己的运动。而且这种运动是没有终止的,此谓之至诚无息。所以易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与“君子以自强不息”相联系的句子还有 “君子终日乾乾”,讲的也是人的作用,即强调人的不断奋斗。三曰内省无咎。《易经》乾卦充满了辩证法,认为事情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如乾卦之上九即是“亢龙有悔”, 讲的就是成功人下‘走向失败。正因为事物会走向反面,即成功了可能走向失败,所以乾卦之“九三”强调“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即君子终日努力,虽然到了夜晚,还要像白天一样的警惕自励,这样即使有祸患也能逢凶化吉。这是一种自觉的内省精神,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儒家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而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前的进京赶考,也是这种内省无咎的体现。应物治事、自强不息、内省无咎构成了伟大的龙的精神,凝聚在一点,它就是刚正坚毅,这就是龙的传人之人格魅力。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有困难不可怕,因为新的一年正是龙的精神发扬光大之年,所以任何困难,对于刚正坚毅的龙的传人来说,都不在话下,“飞龙在天”应该成为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愿景。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