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举起来。”倘若把阿基米德这句名言延伸一下,可以说,每个人只有找到他人生最对位的“支点”,才能充分发挥他最大潜力,把自己的人生“举”起来。我虽然不能断言新闻报道工作是严茂林人生的最佳“支点”,但我知道,严茂林自1979年入伍以来,就始终不渝地耕耘在这片热土上,不遗余力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严茂林并不是那种靠天分吃饭的报道骨干,而是“天分不足勤来补”那类人。一位编辑与我聊天时说:“你们单位的严茂林,不知他为啥有那么多的新闻可写,也不知为啥他有那么多的精力写稿,几乎每天都收到他的稿件,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收到他3篇来稿。”
一时一事容易,天长日久难。如果是某一天或者是某一个时段连续发稿,可以说哪一位通讯员都能做得到,但若是持久不断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天天如此,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但严茂林却做到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很少有节假日,也很少在夜里12点前休息过。几乎把所有时间都交给了这个爱好,白天急急匆匆采访,晚上挑灯夜战赶稿。”
可以说,“采访、构思、写作”成了严茂林周而复始的三步曲;“腿勤、脑勤、手勤”是他告诫自我、激励上进的座右铭。正是凭着这种敬业勤奋、坚持不懈的精神,20多年来,严茂林共计在《工人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铁道建筑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铁道报》《中国建设报》《建筑时报》等100多家报刊电台发表各类作品10000余篇,仅文学作品就有上千篇。年均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文章400篇以上,连续20年被《中国铁道建筑报》评为新闻报道工作一等奖或百佳通讯员,年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对外宣传报道一等奖。有近百篇文章分获湖北电台、《中国铁道建筑报》等报刊好新闻或优秀作品奖。他所在的十一局集团四公司年年被总公司和集团公司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
成功,有时是辛勤埋下的种子,有时是痛苦结出的果实,丰硕成果的背后是付出。一次,他从随州到广东春罗项目部去采访技术科长冯秀国,恰巧这时他的胃病发作了,疼得他直冒虚汗。但他忍着疼痛奔波一天一夜赶到广东,一下火车顾不上打针吃药就直奔工地进行采访。冯秀国见他脸色蜡黄、汗珠子直滴,就问他是不是病了。严茂林摇摇头连声说:“没事、没事,可能是走得太急了。”因为时间仓促,加上此行还有其他任务,两个小时的紧张采访后严茂林又驱车返程。在返回的列车上,他习惯性地拿出稿纸,立即整理冯秀国的先进事迹。他的这篇题为《无怨无悔》的通讯,不久在《中国铁道建筑报》上发表,并被评为年度好新闻。1999年,为采写京珠高速公路粤北项目部“大力挥动挖潜增效锄头,节约一锄、增效一锄、堵漏一锄,三锄‘挖’出50元”的稿件,他不辞辛苦,找了项目领导,又找项目职工,深入采访,为核实一句话、一个简单的数据,竟三番五次往返于10多公里的线路上,文章见报后,引起了很好反响,年底被评为好新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人生就是这样,在一个方面的过分专注,往往导致另一方面的缺失和荒芜,有所得往往必有所失。严茂林在新闻工作岗位上春风得意,而在仕途上却落魄失意,辛辛苦苦几十年,至今连个“正处”也没混上。加之爱人常年有病,是药店、医院的老主顾,仅靠他一个人的收入养家糊口,难免囊中羞涩、生活拮据。说起生活的烦恼,严茂林感慨万千,多次想调换一下工作,但爱莫能助的我心里清楚,他说归说,做归做,严茂林割舍不下他一生钟情的新闻报道工作,他依然每天每夜跋涉在那浩瀚无垠的“方格城”里,依然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耕耘着属于他的那片土地……¡如果有哪位领导认为他是个才的话,请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施展才华,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