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认为,教学就教给知识,传授本领.但是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却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教师“教”的重点,确实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鼓舞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自信心.
我们常常把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归之于学习态度不自觉、学习基础太差等等,而很少去关心学生的心理因素。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不知道他们需要些什么,于是多半采取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疗法”:学习态度不自觉就严加管束,学习基础差就逼使学生死记苦练,但结果却只会使学生望老师而生畏,见学习而却步,不仅治不了病,反而加重了原来的症状——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其实,任何一名智力正常的青少年都有求知欲望,正如小孩子对一切陌生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一样;而求知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对“差等生”“优等生”具有同样的鼓舞力量.一些学生成绩差,绝大多数不是智力差,而是由于某些原因,如贪玩、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工作失误等等,使他们成绩落后,以致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如果我们真想帮助这些学生,首先就要想方设法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厌食”的人,首先要用美味可口的食物去吊起他的“胃口”,教学上,也是这样的理.
下面的例子,也许有助于我证明自己的观点.
课前两分钟的预备铃早已响过,可大部分学生仍在课桌间穿来穿去,打闹的、傻笑的、嚷嚷的,使整个教室乱糟糟、闹哄哄的.
这就是我这个学期教学的二年级四班.与其它学校相比,我们这里都是“差班”.
今天的语文课要对新学期的第一篇作文作一些“评讲”.说是评讲,其实我对学生的文章除了打个分数以外,大部分没有仔细看,倒不是偷懒,而是实在看不懂.句子不通倒还不算主要障碍;单是那些缺胳膊少腿的千奇百怪的文字以及文字间莫名其妙的组合关系,就让你头晕得没勇气看下去.上课以后,等到教室里初步安静下来了,我请各组组长帮我把本子发下去.我等待着一种戏剧性的“轰动效应”.
果然,当同学们打开作文本,一看之后,立即出现了意料之中的强烈反响,有高声嚷的,有拍手笑的,有把本子往上抛的…
“哈哈!85分,我得85分!”
“老师,寻什么开心,凭我这个水平,90分,像吗?”
“我这篇作文,天知道写了什么,也得了80分,老师,寻开心的吧?”
这些往常作文“吃惯”了30分、40分的学生,一下子得到了“优秀成绩”,当然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结论只能是“老师在跟我们闹着玩”.
可是,我的表情是严肃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
等课堂里稍稍平静以后,我郑重其事地说:“在学习问题上,老师从来不开玩笑.打这些分数,我都是经过郑重考虑的.我相信我打得正确.你们的作文完全符合我提出的两项要求,得90分以上的作文,还超出了老师要求的标准.”
原来,在前两天的课上,我对这次题为《我的一家》的作文提出了两项要求:①标题必须写在第一行的正中;②文章要分段,家里有几个人就分几段,每段起始必须空两格.我对学生说:“我是严格的,提出了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现在我担心的是,你们没有能力做到这两点”.当时他们都笑着表示:“别太小看我们了!”
作文本上来后,我就根据这两项要求打分,其他一概不看(如果要看,只能统统打不及格),凡完全符合要求的,至少80分;字迹还算清楚,大体能看懂的,给90分以上的高分.我料到作文本发下去会掀起一点小小的波澜.事情果然如我预料的那样发生了.
我在郑重地宣布了自己的评分依据后,又跟同学们作了如下的“恳谈”: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学习,这不能全怪你们,造成这样的后果,老师也有责任.你们被人叫做‘差生’,是不公平的,因为你们的智力一点也不比别人差.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是个名符其实的‘差生’,可是上中学以后,经过努力,各科成绩都上去了,语文更是名列前茅.我有过和你们一样的经历,因此完全理解你们的苦恼.我知道你们也渴望报告单上有一个体面的成绩,但由于缺少真诚的帮助,你们暂时还不能改变自己.现在我愿意给你们提供这种诚心诚意的帮助,相信你们也会理解老师的心情,愿意跟我好好合作的.”
学生神情专注.课堂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肃静.
“这次作文就是我们的第一次合作.作文之前我提的那两点要求,你们别以为做到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要把你们应得的成绩看成是老师的慷慨,更不要把这种真诚的合作当成开玩笑.”
教室里更静了.我透过同学们“心灵的窗户”,窥视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
“今后,是不是让我们订一个长期合作的协议,每次作文或每一篇课文,我都提出一两点要求,只要你们肯努力去达到这些要求,我保证你们的成绩会有很大提高.别看每次要求不多,人的知识就是这么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
转机终于出现了.由于每次作文都提出一些要求,学生作文的面貌渐渐改变了,学语文的兴趣也浓了,语文课上也出现了生机.
这个例子说明:教学,首先不是教知识,教本领.而是先以不高的要求助其成功,继以体面的成绩激其兴趣,又以充分的理解动其感情,使他们不但感到老师真诚的关心,而且确实给他们提供了步步上升的台阶.一旦这把“生锈的锁”被“心灵的钥匙”打开,即使成绩很差的学生也会萌发出求知的渴望.所以,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衣带渐宽终不悔,做育花使者,唤醒花香,看满园芳菲,精心呵护这份美丽。(编辑 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