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学生小佳佳是一个爱动脑筋、喜欢读书、有独特见解的男孩,不喜欢人云亦云。
午读好时光,小佳佳手捧一本儿童故事书,指着上面的“狐假虎威”四个字,问我是什么意思。
我心里一动:不会吧?以他的水平他不会不知道……莫非他是想考我这老师?有点意思,好吧,我就向他这“考官”说道说道。
我把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故事给小佳讲述了一遍,然后告诉他:“这个成语现在经常用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弱小的动物大多都上过狐狸的当,现在人们对于狐狸这种动物是没有什么好感的,憎恨它的狡诈和诡计多端。”
小佳听后若有所思。他歪着小脑瓜,拧紧眉头,思考了一会儿,机灵的眼睛眨巴了一眨巴,说:“老师,听你一说我怎么觉得狐狸很聪明呢。”
我惊喜地问:“它怎么个聪明呢?说说看。” 小佳扳着指头说:“第一,狐狸不和老虎拼力气。因为狐狸对于老虎来说,分明是一个弱者。并且,它们的力量相差太远。和老虎硬拼,无疑于鸡蛋碰石头,只能是被老虎当美餐。”
“第二嘛,狐狸‘临危不乱’、‘借力打力’。身处险境,它能够急中生智,吓唬老虎说自己是上天派来的,实际上是借用老虎的威风,吓退百兽,让愚蠢的老虎不敢吃自己。亏它想得出来。它用智慧挽救了自己的生命。狐狸真是不简单啊!”
我用赞赏的眼光看着小佳,并且鼓励他:“小佳同学,你能够独立思考,说得很有道理。我们不管遇到多么危险的事,都应该多动脑筋,不能蛮干,要用‘智’而不用‘力’,寻找脱身之计。”
机灵鬼小佳心领神会:“老师,我明白了,我们小朋友假如遇到歹徒,就要像狐狸那样来它个生活版的‘狐假虎威’。”我笑倒……
“你没发觉?读书多好啊!”
“是,我要把读书进行到底!”
接着,我向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三个学生同时观察一只小青蛙从井底爬到井口。井的石壁上长满了青苔,井壁是很光滑的。这只小青蛙费尽力气艰难地往上爬,爬啊爬,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第一个学生想到的是:坚持不懈,遇到挫折,不能气馁;第二个学生提醒自己:干任何事情都不能蛮干,要动脑筋,想办法。例如,青蛙应该在脚掌上穿一双‘草鞋’,以防止下滑等;第三个学生则认为:青蛙有点自不量力,好高骛远。既然生活在井底,就不要奢望水井外面世界的精彩。同样观察“青蛙爬井”这一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个人的受到的启示截然不同,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满足固定的、统一的答案,在多元化的当下,应该提倡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提倡学生有独特创意、个性化的解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激励探究,碰撞出思考和睿智的火花。
划亮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你点亮了学生心中兴趣、智慧的灯,却可以永恒发光。
(编辑 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