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又可以听到两位老师的精彩课了。一看听课表没有三年级的,有点遗憾,再一看,有四年级杨老师的课,没关系,教学本来就是相通的。
杨老师选的《小珊迪》是篇选读课文,自己对于这类的课文真的是力不从心,要么感到没什么可讲,要么是这也得抓,那也得抓,非得二堂课才能解决。今天借此机会就好好学习吧。课一开始课件出示现代孩子幸福生活的照片,和课文中小珊迪的悲惨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自己平时的语言太平淡了,杨老师的每一处过渡都值得我学习,比如:小珊迪只是想要件能御寒的衣服,要个可以充饥的便当,这样的要求过分吗?吃饱穿暖这样的要求过分吗?这样扣人心弦的话语,怎么不让学生感到小珊迪的可怜呢?杨老师的媒体激发,更加呈出小珊迪的可怜以及他诚信的可贵。在黑背景中跳动的白字,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到珊迪的可贵之处,那忧伤的音乐让人从听觉上感受到了小珊迪的可怜。听杨老师说为了选这首背景音乐,他听了五六十首歌,才选中了这么一首。这是怎样的概念啊,难怪感觉那歌与文字似乎是同存的。而后一节六年级胡老师的古诗又是另一种感觉。课前的找两张地图的不同点,让学生对北宋和南宋从地理上有了大致的了解。抓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遗民和《题临安邸》中游人这两种截然不同身份的人,细细分析古诗,让人感受两种强烈的感想,这两者间微妙的关系正是课堂的升华。最后在“醉”和“累”的关系中很自然地结束课文。这种效果特有震撼力。
听到的终究是别人的,要把这些精华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这是听课的最终目的,这样的学习就是幸福的。
(编辑 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