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比美好的八十年代,有一个广受群众爱戴的艺术形象-----乡村小学女教师。她们穿着蓝色的翻领布褂,露出白色的衬衣领子,领子旁边摆着两条粗黑的辫子。她们有着跟姣好面容一样美好的心灵,像妈妈一样爱着乡村里的孩子,教他们知识、给他们勇气,骑着自行车家访,在昏黄的灯泡下批改作业。是的,著名的影片有《一个也不能少》。
当个小学老师,也是我的理想。学校就在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校门口的老槐树上吊着一口钟,钟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像潮水般涌进教室。我跟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唱歌、一起参加比赛,我们每天都过得开心而充实。我的同事也很友好,我们一起工作、一起散步,一起分享好书,我们不用竞争、不用提防、不用在考核表上给对方打不合格。 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有一位好校长,他爱这所学校,爱学生也关心老师,他为人正派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又和蔼可亲,他像那棵老槐树一样让我们感到踏实可靠。
当然,我的理想没能实现。但在昨日,我却幸运地见到了我理想中的小学校园----净明小学。干净整洁的校园里弥漫着腊梅的清香。学生们比一般的乡下孩子要活泼大方。同行的朋友告诉我,主要得益于学校经常性开展的文体活动。因为这些孩子多为留守儿童,学校也实行的是寄宿式管理。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开展了美术、歌唱、舞蹈、跳棋、跳绳、手工制作等艺术教育。“我们开展这些课外教育,跟市里不一样,是不收一分钱的。我们的孩子绘画在省里得过特等奖,合唱在市里得过二等奖,其他项目在县里和镇上得奖无数。”学校李主任说。她也是一位女教师。当我问起这些孩子会不会想念父母时,她说:当然会。她还曾收到一个小女孩的纸条:老师你就像我妈妈一样,我好想喊你妈妈。她跟我说这件事时,眼圈都红了。“我们虽然收入不高,又工作在乡下,但是自己觉得非常充实,很幸福。”
这次陪朋友来,主要是采访这里的校长的。据说这所学校非常有名气,好多外地的学生来这里就读。一些家长把孩子转到市里私立学校后,发觉还不如这里,又把孩子转了回来。校长的名字很特别,王云想,“云想衣裳花想容”,没等我反应过来,女老师们已经开始调侃了,校长只好腼腆地笑着。说起学校的艺术教育,校长说多亏了这些老师们,她们多才多艺,利用课余时间来培养学生才艺。校长自己也负责一项艺术课,是吹葫芦丝。“当时没有老师教,我也不会,就对照电脑学,学会了再教学生。”校长说。现学现卖,居然带着40名学生在县教育局艺术节上凭借一曲《荷塘月色》获奖。“最好玩的是一个叫陈娟娟的学生,在学校学跳棋,跟校长下输了,很不服气,说我非要下赢校长不可。校长也乐意奉陪。一个星期后,再下,又输了。又学了一个星期,真的把校长下赢了。那孩子特别开心,后来在尚市镇还得了冠军,现在都上高中去了。”有这样的校长,也真是学生们的幸运。
(编辑 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