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随州 > 随州文学

冬日赏石

时间:2016-12-08 15:52:14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杨自强
        我是一名奇石爱好者,喜欢上帝赐予人类的这些天地造化,天斧神工,天成自然的瑰宝。限于财力精力,个人藏品有限,我坚守“不求所得,过眼即是拥有”的信条聊以自慰。我见过专业收藏太湖石的,专业收藏灵璧石的,专业收藏大理画面石的,专业收藏木化石的,要说我的最爱,还是中国的寿山石!这绝不是因为寿山石投资价值高,升值潜力大去“攀枝花”。而是我喜欢寿山石那种丽质天成的石材美:  田黄石“秋霜老柿子,红意成饴饧”;荔枝洞石“凝如冰精,消如绛雪”;芙蓉石“质极温润,娴雅可珍”;山秀园石“夏日蒸云,夕阳拖水”... 如脂如膏如腴,凝结脂润,细腻纯净,与中国人的情感相吻合。不仅如此,寿山石作为中国四大印石之首,从金石篆刻中延伸出“诗书画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寿山石始于宋,盛于明,辉煌于清。她不仅质地通灵,而且硬度适中(莫氏硬度2-3),绵绵欲化,容易入刀,适合圆雕、深雕、薄雕等艺术再创造。经过千百年的开采,在福州市寿山村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这种本名为叶腊石的原材料早已稀有珍贵,特别是田黄,她以独石存在,就是一小块质地色泽不那么好的也极其罕见。为了尽量保护田黄石的自然形态,不减少其重量损失,又能因材施艺,巧掩瑕疵, 石雕工匠艺人在圆雕,深雕的基础上,创新了“薄意”雕刻。 所谓薄意,是围绕石材表面所做的极为纤细浅薄的雕刻,有浮雕的立体感,又充满了中国画式的意境和构图,既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珍贵的石材,又能够展现出寿山石雕天人合一之美。 我尤其喜欢以刀为笔,以石入画的“薄意”寿山石小品,因为她更多地赋予了文人雅士的情愫...
        我收藏了一枚“薄意”田黄摆件,高9.5CM,最宽处4CM,带座全高12.5CM。作者充分利用了石头的原形创作。带皮的正面,最上端借用了红的俏色,雕刻了一轮旭日,冉冉升起。一棵大榕树,气根上还挂着露珠,树下“福、禄、寿三老”吃着早茶聊着天,神采奕奕,“三人品其味”的画面栩栩如生;背面是沿石阶而上,临崖峭壁傍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榕翠竹之中,石 阶路傍,芭蕉婉婷。好一幅鲜美的闽南生活画面跃然石上,刀法如神,娴熟精妙,流丽自然,令人叫绝! 当安静的顽石嵌入极富韵味的笔墨画,立马俘获了爱石的我, 石不能言最可人!
        这块薄意田黄石是不是真田黄,我自己原来也纠结其真伪,除了上端太阳远山部分接近正宗的田黄外,石的正面表皮为浅黄色,背面反而更近于田黄,用手机照明灯一打,非常通透。 因为鉴证田黄石是一个大麻烦,举个例,翡翠玉石不难学得鉴辨真假,但孰优孰劣的排列非专家不成。田黄是倒转过来的,肯定是田黄熟优孰劣不难排列,但究竟是否田黄专家也可以吵起来。这困难源于田黄是独石,零散地分布在寿山下的一小片地带,埋在3米以下的泥土中,近于田黄或算是田黄的多有变化,范围可宽可窄,而那些所谓开门见山、众人皆认同是田黄的不多。不一定精彩的才是,劣品也可能明显地是。田黄的色泽并非都是黄泥色,由白到黑,其中最好的是黄。
        只要是天然石材,我真不介意是否真田黄,那怕不是寿山石也罢。我更看重的是这块石头“薄意”雕刻艺术之精湛,画面之精美,足以唯文人雅士书房之清玩,因为石材石料有限,艺术创造无限!现代薄意艺术“开山鼻祖”林清卿是这样讲述薄意创作的:“刻当相石,凡石色巧则宜花卉;凡石呈裂痕则宜山水;以尽石势。下刀之先心开一境,以尽画意诗情。”他又说:“薄意创作以花卉最难,妙在善配巧色。”无论什么事,似乎一旦有了中国文人的介入,都立刻显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来。或者说,能够有闲情余韵将美学和精神意象充分落实于生活的每一处,从起居饮食到诗书画印无不饱含悠久的文人美学的传 统。石中的美景,让人看后不禁有了想吟诗的冲动,感觉要是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
        鬼斧田黄天成巧,
        神工薄意韵味妙,
        登堂入室造化深,
        吾装雅士石当宝。

(编辑  周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