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随州 > 随州文学

走 进 栲 栳 山

时间:2019-05-06 06:50:24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艾万楚


四月芳菲尽,春色正当时。2019412日(农历三月初八)清晨,随州市瓜园艾氏宗亲一行九人结伴而行,驱车前往随州西北古镇吴山店的栲栳山清游深秘。具有千年名山古寺的栲栳山位于随州西北境内,东与万和镇、新城镇交界,西与枣阳市毗邻,南与唐县镇接壤,北与河南省唐河、桐柏县相连,距随县吴山镇约13公里,距随州市区70余公里。栲栳山群峰环拱,沟壑纵横,层峦叠嶂,雄奇险峻,山泉迤逦,云烟缭绕,古木参天,自成圣境,诗云:“云拥半岭雪,花吐一溪烟。”据清同治《随州志》载:栲栳山在州西北一百五十里,高压群山,广围五十里许,众峰环拱,森若雉堞,撰称为随阳第一高峰。深藏山腹之中的千年古寺栲栳寺、普济寺更是始建千年,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山以寺而名,寺以山为盛,深静谧,神圣高远,香火鼎盛,信众潮涌,佛名远播,经久不衰。栲栳山既为鄂北佛传名山,也是随州艾氏乃至湖北艾氏先祖的长眠之地。此次我们执手同游青山下,不负春光祭祖先,以实现随州艾氏后人多年的愿望。

上午八时,车行随州炎帝大道,经随县厉山镇驶入新316国道,过净明铺、唐县镇转由唐王店、吴山店、种牛场一路北上。窗外艳阳高照,微风轻拂,满目绿荫,温润和煦,生机盎然,春色撩人,一切都在传递着春天的气息,车行山水间,人在画中游。十点左右,我们来到栲栳山所在的吴山镇河西村联工小村落,与路边几位村民交谈,询问进山的路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眼前的河西村紧靠栲栳山西侧,这里山水相宜,风光旖旎,一条乡村公路穿街而过,除偶有几台运输矿石的大卡车惊扰之外,四周显得出奇的安静。天蔚蓝、云轻盈,山风微拂掠过堰塘,水面漾起涟漪的春波,时而有几声蛙声传出,时近时远,此起彼伏,清翠锐耳。青山脚下,蔓延的萌绿紫滕一片片、一蔟蔟,有的含苞,有的盛开,有的萌芽,花草烂熳,争奇斗艳,赏心悦目。远处有几处丛怒放的映山红,更是花色艳丽,欲燃如霞,风情万千,尽显风流,好一派恬淡而宁静的盛世田园风光。据村民张尚清介绍,眼前的群山就是栲栳山,方圆有几十里,距山中的栲栳寺有十余里的山路,山高坡陡,一般小车是开不进去的,且山路岔道多,稍不注意就会走错方向,初次上山就更困难。为图方便我们热心邀约厚道村民张尚清当向导,伴我们一道进山。车行小路不到二里就难以前行,只得下车作步行准备,随行的几位女士们却顾望徘徊,望山却步不敢进山,只得就地自由行,我们三位男士也是怀着忐忑的心情,与向导一起向着群山深处进发。一路经张湾、枣树沟、校场河、小门前岭、猪佬寺、龙眼山前行,沿途未遇村庄和行人,唯有远处几只散放的牛羊,悠闲的穿行于林中,四周寂静无声,甚至听不到一声鸟叫,此时此刻能真正体会到一种特有的静谧和不安,这种安静在笼罩你压迫你,眼前陡峭无声的山岩似乎有意推波助澜向你逼视,头脑顿时变得空洞、简单、停滞,偶尔能清晰的听到自己的耳鸣声。除去远山近绿,一切变得混混沌沌,山朦朦、树朦朦、路更朦朦,超凡脱俗的静穆更加激起我们对大山、大自然的虔诚和敬畏。

登上栲栳山西南的象山、龙眼山顶,四周豁然开朗,放眼远望,群峰拢翠,或巍峨逶迤,雄迈奔放,或壁立千仞,高矗入云,似几位深思的学者、沉默的老人四围打坐,深情脉脉的注视着我们。四处或挺立或流动在山道边、峭壁间、崖石缝的山松古柏、紫滕黄荆、山涧小溪,沐浴着千年的风雨,铭刻着岁月的年轮,记录着大自然的风华。溪以长流乃及远、山因直上而至高,山水生辉,风情万种,犹如天工用浓墨重彩一挥而就的巨幅写意画卷。翻过山坳,顺着平缓的下坡路走近栲栳寺,沿着废墟的方向驻足观瞻,这里的场景实在令人震惊,文史中著名的寺庙古刹和人文景观已荡然无存,满目疮痍,杂草丛生,遗址难寻。唯有一方“随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栲栳寺塔”的水泥刻碑新立于杂树丛中,方能钩起人们对历史的联想。据张向导介绍,栲栳寺、普济寺已荒废多年,地面建筑已无遗存,原有的七、八座佛塔已毁坏多座,寺前的水池水质污染接近干涸,眼前这棵仅有的古柏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寺西北的古坟古墓多被挖毁掏空,不多的墓石墓碑被毁作它用。正是无情的风雨加之人文的淡漠,湮没了这片先民亲手创造的灿烂文明。千古英雄浪淘尽,九洲名山僧占多。据考,栲栳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普济寺始建于明朝,为明僧觉海的开山地,兴于明盛于清。两寺盘基宏旷,古柏盘郁,叠石成桥,溪涧迴巡,流泉滃出,飞泻直下,银珠洒空,声如骤雨,自成圣域,神物所居,实为栖真之窟宅,隐圣之幽乡。近观遗址,大殿塔基是清一色的乳白色花岗岩条石所砌,零星残存可见石墩、石门、石梁、石墙,似有蟠龙花纹,工精形肖,精善秀雅,文笔不凡。四围气势恢宏,神韵犹存。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难得的遗存无疑为我们怀古幽思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抚往追昔,暏物生情,先民朝圣的石阶小径依稀可辨,曾经的这片净土,古人在此闻晨钟而起,听暮鼓而眠,与青灯古卷相伴,与亲情红尘绝缘,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见山而体道,闻水以悟心、寄情高远、普渡众生。感叹我们勤劳勇敢的先民,以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中华文明。匠心凝画意,妙手写自然,为我们留下如此辉煌独特的文化古迹。古柏尽览山间趣,残寺可鉴佛中缘,我们衷心期待名山古寺涅槃重生,盛世再现,梦回千年。

顺着张向导手指的方向,望着那片并不起眼的古墓老坟,思绪万千。心如旭日腾空起,情似春潮带雨来,心情凝重,浮想联翩。遥想长眠此地的艾氏先祖,因何故而葬之于此,其后人又因何故而远离于此,我们不得而知,先祖长眠之地的原始地址、墓穴方位,已无从考证。尽管年年岁岁清明祭祖已中断百年,现今身临其境,能慎终追远,已得偿所愿。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这里的泥土中仍有先祖生活的气息,这里的一切饱含着他们岁月的沧桑,记载着宗族的历史、繁衍的脉络。他们曾背井离乡,扶老携幼,荜路蓝缕,从千里之外的故乡远离亲人迁徙此地,第一次在这里搭棚建舍,第一次点起炊烟,第一次喜怒哀乐,第一次仰望期待。他们在此地迎接第一个孩子、孩子的孩子。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直到那一天他们用颤抖的双手将锄头和蓑衣,传给了下一代,将身后和希望永远地留在了这里。据湖北洪湖市艾耀庭先生主编的《艾氏宗谱》载:先祖艾长卿,生于南宋咸淳丁卯年(公元1267年),博学能诗,操行清介,明尚书及春秋,发为文词浑厚尔雅,动循礼法,非名士德人不与之交。平居深衣幅巾,端坐一室,左图右史,庭前列植花木,以供玩好。少年伴父随侍就学,居湖北随州,元屡征不就。大德年间(公元1291年前后)令二子觉民、观民仍居随州,侍父回江西吉水冠山上坪,后以三子观民拜官恩例,诰赠奉直大夫知唐州事。殁于元至正壬午年正月(公元1342年)葬江西原籍。长卿夫人艾杨氏,生于南宋咸淳己巳年十一月(公元1269年),殁于元至正丁亥年七月(公元1347年)以三子观民恩例,追封为宜人。葬于德安府随州三里潭上山背,立有墓碑。育三子,长子俊民(早逝失后)、次子觉民、三子观民。长卿公次子觉民,生于元至元壬辰年八月(公元1292年),明书经,自幼精通经史,博览群书,过目成诵,登进士第。元至正年间,德安路聘为随州蒙古学教授,屡考试湖广、河南二省同考试官。著经疑古赋数十篇,又《南溟集》十卷皆诗文。元延佑庚申年宦游随州,后葬于随州西北吴山之栲栳山。长卿公三子观民,生于元大德癸卯年(公元1303年),明书经兼晓韬略及阴阳、医学,初随兄宦游随州,与侄用济公留居随州西偶,曾授远安县簿、历富顺县丞、升唐州知州敕、德安路总管事、奏赠授中宪大夫等。于元至正己亥年二月(公元1360年)卒于难,葬于随州三井巷大园内。其后人开枝散叶于随州、安陆、京山、钟祥、监利、石首、仙桃、洪湖、潜江、宜昌、应城等县市及湖广数省。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难忘远行客。汉水滔滔,烈山莽莽;吾祖赫赫,功德煌煌。千秋基业,万世华章,德泽后世,无限景仰。吾祖佑我,国泰民康,颂我先祖,振我家邦。

下山返回河西村,已是午后一点多钟。我们沿乡村公路继续向北,车行十余里,来到了桐柏山南麓晃山脚下的古镇三合店。此镇实处鄂豫两省,随、枣、桐三县交界处,四面群山环围,东、南、北有三条小河于镇西两峡谷锁口处汇合,故此而得名。该镇原名白赶店,旧址在镇西北一华里处的白粉台。白赶店始建何时,迁移缘由何在,尚无考证,以元代碑文推断,应始建于西汉、兴盛于元、明、清、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三合店地处要冲,地理位址特殊,自古小有名气。自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都建有我党的红色政权,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三合店因地处群山之中,平畈不足两平方公里,发展规模不大,但这里村容村貌、田园农舍、街道店铺规划齐整、建筑新颖、环境优雅,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小而精致,自成一景,往来游客无不交口称誉,赞美有加。随后一行人等在迎街的许氏饭店点菜就餐,有幸品赏了当地原汁原味、香纯可口的农家饭菜。漫步在街道上,大家既收获满满又觉意犹未尽,此时艳阳正西下,时光催人回。返程西行的路上,目视渐行渐远的群山,依依难舍之情油然而生,有意再游栲栳山。一路上,车沿着来时熟悉的道路行驶,顺风顺水流畅自如,感觉路程也不是太远。大家谈笑风生,欢歌笑语,春光如故,心潮如故。

(编辑  周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