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城固一中校长冯存禄
巍巍秦岭,茫茫巴山,云遮雾罩,松翠石白,其间有多少动人的故事......
座落在秦岭、巴山之间的汉江岸边陕西省城固一中,飞出了嘹亮的歌声:张骞故里,汉江河畔,坐落着我们美丽的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把智慧之花浇灌,辉煌的人文传统将理想之火点燃。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八字校训,牢记心间。面向世界,我们在学海扬帆,面向未来,我们向书山攻坚。前进,城固一中的同学,前进,桔柑之乡的青年。……
这是城固一中的校歌。歌如其校。校有校魂。校魂就是校长冯存禄。他不像孔夫子的信徒,倒像张学良手下的大兵,1米81的个头,方方正正的脸盘,黑不拉茬的胡须,握手生硬, 骨胳胞满。校办公室布置的很得体,充分显示出整齐、严谨、大方、向上的运动力之美。三面悬挂了齐刷刷的三行锦旗、奖牌,一数,单从1985年以来就有中、省、地、县的119面!啧啧,怪不得有位诗人赞城固一中创造出了:“秦巴神话”!
冯存禄上师范就是优秀学生,全校唯一的学生党员。1956年毕业后分配在城固一中搞党务工作,兼任校团委书记。少年得志,一切都觉得“无所谓”。但是,一件平凡的小事,却促他沉思……使他认真地面对人生。那是1957年回家探亲,手腕上戴了一块明晃晃的手表,全村人都羡慕他。他震惊了。家乡太穷了,农民要挣到一块手表的钱谈何容易!“鱼米之乡”的父老乡亲们没有三天能吃上一顿大米蒸饭的……乡亲们越是吃惊地望他手腕上的手表,冯存禄的心灵越是颤抖的厉害; 他不敢面对生他养他的故土,他不敢面对儿时的伙伴, 他背过身去取掉了手表,装在兜里不敢戴。
我的父老乡亲们啊,你们何时才能摆脱这恶魔般的贫穷呢?他坚定了终生当教师的信心,为科技脱贫、治穷致富、贡献才智……1970年,他被提拔当校长,调到了当时全县最乱的城固三中。很快使三中成了汉中地区先进单位,学生高考成绩超过了县城里的重点中学;特别是勤工俭学方面,受到省上表彰。相反,与三中形成反差的重点中学城固一中,却是“灶门口拜年------一年不如一年”,高考录取学生最多19名,最少照顾性1名;1982年还有3名学生被政法部门逮捕。社会反响强烈,群众意见很大,学校形象不佳。
县委书记看冯存禄是块料子,把他叫去,要他挑起城固一中这副担子,尽快改变一中面貌,使一中走到全县各校前头,真正起到重点中学的带头、导向、示范作用。冯存禄没有推辞,也不愿退避。他说:”我是人……”!因为,他胸有成竹。
县委书记用小车把他送到城固一中。他没有春风得意马蹄欢,更没有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甚至连当代所谓的“强人”那种“三板斧”也没有。有的只是默默地工作,细细的调查研究,认真的观察分析,不言不传地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学校的中院没有路灯,老教师上楼梯要扶着墙壁走。他叫来总务处的同志,看着换上,当晚楼道变成了光明世界。全校师生3000多人却用水只有三个龙头,他去自来水公司,请来管工,一天内增装了20多个。城一中长期形成了“七点开会八点到、九点领导做报告”的“马拉松”开会方式,并且在开会中议而不决,左右难以平衡,久积成病。冯存禄革新鼎故,宣布:开会10分钟不到位者,扣除全月奖金。冯存禄故意从自身开刀,第一次开会因有接待任务而迟到了5分钟,他当着全校教师面宣怖: ”扣除我的当月奖金”!此后,学校开会,10分钟前全体教职员工齐刷刷到场,坐得端端正正,老教师们翘起大拇指:“神”!10分钟的小小律条比过去抓了三年的效益好。
师大毕业的蒋明发,教学造诣较深,60年代初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结果“考验”了20多年,还搁着不动。民盟汉中领导前来考查,认为他是一位事业心极强的好同志,一星期内批谁接纳他为成员。蒋老师感慨地说:“我如《人生》中的高加林,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却意外地到了”。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的冯存禄了解后,快刀斩乱麻。 —是不准蒋明发加入民盟!二是亲自翻阅档案……在支部讨论会上他痛心地说:“这样的好同志长期拒之党的大门之外,是领导的失职啊”!入党宣誓会上,蒋明发感动地热泪盈眶……1984年以来,冯存禄已经连续解决了40多名知识分子的入党难问题。现在,城一中把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问题列入党建和学校中心工作来抓,年年都有4名以上的先进教师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人们说冯校长是:春风化雨润心田。有人问冯校长为啥这样积极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他神秘地说:”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别说到底是校长素质的差别!学校教育质量的竞争实际上是校长素质的竞争!因为各校教师队伍素质不相上下,能不能把学校办好,关键就在于校长如何治校,如何把教师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重视知识分子入党难问题,是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性的关健工作”。
他道出的是“校长经”。
城固文化底蕴深厚,历朝累代名人辈出。远古时三皇五帝中的舜帝出生于此,西汉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故里在此,东汉时丞相李郃成长于此,“北斗喉舌”李固家乡也在此地;刘邦于此,雄起出山,灭三秦、平群雄、建立汉室基业;诸葛亮居此屯三军、布八卦、筑乐城、北拒曹魏、南控荆楚、建起蜀国北方铜墙铁壁屏障,使蜀汉偏安43年……历史在城固演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活剧。冯存禄以这些中华民族的圣贤、伟人、名士为榜样,时时激励自己,未敢一日怠慢;利用伟人们的那份阳刚、那种自信、那份精神、那种气质,鞭策自己,“宽大信人”,团结全校师生,殚精竭虑,开拓奋进。
苏联心理学家逻明斯基曾指出:“人际关系的融洽性,可以完成集体成员目标一致,产生好感以及积极的心理定势”。冯校长特别注意沟通领导和教师的思想感情,经常了解教师在工作、生活、住房、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贴心贴意帮助教师解决困难。他宣布:凡是一中教师的子女上中学,不论家居哪里,均可在城固一中上学。几年来,他陆续为全校教师解决了住房问题,修建了宽敞明亮的教师住宅楼,户均90平方米以上;协助20多名教师解决了子女就业问题;为10多名青年教师结婚分配了大房子;为15名教师从外地调来了家属……极大地促进了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教学是城固—中的核心工作,而加强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冯校长召开诸葛亮会议,集思广义,制定出目标、质量、常规、行政管理方面的41种规章制度,装订成《城固一中管理手册》,人手一本,自我对照、时时鞭策、寻找差距、迎头追赶,领导和教师均照章办事,很快促进了校风校纪的转变,为教学质量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冯校长独具匠心,别辟新径,引入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大胆改革奖金发放办法,制定了科学、适用、刺激的《工作量奖》,经过校党支部、民盟、民进、教师代表、教研组长等三上三下广泛讨论、征求意见、充实完善,然后公布实施。其公式是:A=n.m.x。即:把教师的周实际代课时数与规定周代课时数的比值(n),同教师职称(m)挂起钩来,按统一的基金数(x)相乘,所获得的奖金为适量奖金(A)。使奖金真正起到了“奖”的作用,端掉了“大锅饭”,增进了激励因素。人人高兴,个个欢迎,心服口服,毫无怨言。第三年,这个方法被省内外100余所学校仿效实施。
数字是枯燥的,可是,排列在一起颇能说明问题:该校从1985年以来,共为大、中专学校输送合格新生2800多名,是解放后35年总和的3倍有余;其中有不少还被清华、北大、复旦等重点大学录取。为当地工农业建设输送全面人才6400多名。1988年还培养出了全省理科状元和全地区外语第一名。“人走红运了墙都挡不住!”电台中又传出了城固一中被团中央、中国科学协会、农业部命名“实践教育先进集体”的嘉奖令!
城固一中,扶摇直上。
城固一中,用新疆同行的方言说:亚克西!
城固一中把“照顾性录取大专生”的历史抛到了太平洋,硬是在陕南创造了“秦巴神话”,轰动了陕西教坛。冯存禄的名字也和城固一中一样响亮,一样在三秦大地上空盘旋。
探询冯存禄的足迹,不能不说他是个奇人。如果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话,如果他当年听取亲朋好友的劝告、不“弄潮儿向浪头立”的话,现在的城固一中将是怎样的情景呢?答案有多种,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将不会出现这种生气勃勃、蒸蒸日上、朗天丽日的新景象。
有人说冯存禄“运气”好。其实不然,“运气”是自已创造出来的!”运气”永远垂青的是奋斗者!”运气”时刻朴向的是有准备的人!奋力拼搏、卧薪尝胆、挥刀断臂、未雨绸缪、超前设计、励精图治、精准发力、靶向施教,才会踏石留印,才能抓铁有痕,天上永远不会掉肉饼。1985年以来,冯存禄先后组织了8个考察团,分别到全国各地教育教改的先进学校景山、康杰、天门、黄岗、苍溪等中学进行了考察取经,开阔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取到了“真经”,创出了贴有城固一中“商标”的教学改革方案,即:化学单元程序教学法;物理掌握学习教学法;史地学习程序教学法;生物激发兴趣教学法;外语即兴教学法;语文综合训练教学法……这在陕南均是“盖帽”(第一流)的教学法。北京一位搞教育研究30多年的教授考察城一中后连连夸奖:“没想到秦巴山中还有如此的教育陆洲”!
《中国教育报》的一位记者到城固一中采访,在悄无声息的教室里,看到城固一中同学们严谨的学风,个个认真完成的作业,人人唰刷地记着笔记,整个校园像花园,情不自禁地说:“我想到了翱翔在蓝天的雄鹰飞姿,守卫在海岛的战士形象”。他问冯校长是如何进行农村教育改革的?冯校长说:通过组织136名教师对城固一中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反省自己的教育效果,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大家认识,使全校教师认识到农村县城重点中学,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又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大批的合格人才;要把“宝塔”式教育转变为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把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新型学校。
记者说他曾参观过全国不少“洋学校”,目睹了那些洋气的高楼,可对他这个神经过敏的记者来说,却是见惯不惊。因为他们的学校在繁华的城市,有着优裕的经济基础,先进的教学设备,现代化的仪器实验,使人眼花缭乱的电化教学手段,硬件软件都很容易促其成为有名气的学校。然而,城固一中却是在农村,在“赤松丹龟无处去、白云千载拒群峰”的秦巴山中,竟然创造出了教育神话!
城固一中有了冯存禄,由那高考“照顾性的给1名指标”,到去年本科录取189名,这其间包含了多少艰辛、多少精神、多少哲理,足够哲人们去深思一个世纪。9年来,冯校长以“竞争求生存”,以创“陕南第一流学校”为奋斗目标,优化育人环境,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辉煌,城—固中的教育之经、教改之花,已经盛开在安康、关中、四川、甘肃等地的300多个学校,辐射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这就是冯校长提倡的城固一中精神:没有优势创造优势,没有成果创造成果!
秦朝实行郡县制至今已经2210多年了,城固不知更换了多少位县令,他们都没曾使城固经济有大的起色,一直四平八稳,和邻近县一样”齐步走”。只有今天,跨世纪的一代有文化的新型劳动者,才能使城固经济突飞猛进,屹立于他县前列。汉刘邦在这里修筑的“汉王城”已经沉思了2000多年,当年的风火狼烟己烟消云散;三国诸葛亮的文治武略在这“通蜀连秦”的风水宝地上建立了30多个营寨,真可谓步步为营,但除过被曹魏击败还能留下什么痕迹呢?战争、灾难、贫穷、愚昧,病魔般地缠绕着这块土地,今天,秦巴山峰遮不住人们的眼睛,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新人,重拾舜帝、张骞、李郃、李固的仁德、精神、气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用智慧去战天斗地,用科技去开辟新天地,用文化去创造更高价值,使神奇桔乡业绩辉煌, —年更比一年強。冯校长兴奋地看到:西北冉冉升起一颗明星,耀眼夺目,光华九州,城固经济已经跃入全省第五位,名列陕南第一,这在城固历史上还是破天皇的第一次……。
城固明天会更好。
(原载1989年《当代师表》,近闻冯校长逝世,特再次修改发表,以缅怀为城固经济作出特殊贡献的志士仁人)
2020年9月22日
作者简介: 方鹏霏,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已在国内外有关报刋杂志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小小说等2000多篇,荣获中、省、市有关报刋杂志各类征文一、二、三等奖20多次。地址: 陕西城固县委宣传部(退休通干);电话和微信:13992620368。
(编辑 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