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随州 > 随州文学

劳模风采录(纪实文学)

时间:2020-10-25 21:48:50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方鹏霏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何天申纪略


       1944年,陕南一个普通乡村私塾学堂的学生,参观创建于战国、完善于汉代的大型水利工程“五门堰”,一位圆头圆脑的孩子,站在元、明、清时为陕南水利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三位县令塑像前,自言自语道:“大丈夫当应如此”!

       说者自然,听者有意。此话被私塾先生王德明听见了,王先生高兴万分,想不到自已的学生中还有如此心高气盛有抱负的孩子!王老师不住地抚摸着这个学生的头:“不简单,小小年纪有此志向,将来大为可为”……从此,王先生为这位学生多加了一门课外阅读课____《历史》。

      光阴荏苒,三十八年后,这位出言不逊的穷孩子,心装秦巴,竟然成了城固县文教局长,在城固教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活剧。

      他叫何天申,先后二十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先进教师,1989年又被国家教委、人事部等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在他的带领下,全县教育工作者奋力拼搏,在陕南率先普及了初等教育;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四级办学、三级管理”的教育新体制;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基本无盲县”; 被省政府评为“普通教育先进县”;1989年,又被省上列为“农村教育改革试验县”;1990年又被国家教委列入“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汉中地区发文:要求各县学习城固办学经验。

蓝 图

       何天申出生在贫苦农民家里,有着中国农民“宽厚、朴实、善良、正直、吃苦耐劳”的气质。1984年走马上任文教局长时,全县有危房59064平方米,缺教室和实验室14472平方米,差课桌凳14750套,有2万多学生住的是黑房子、爬得是土台子、坐的是石凳子,民办教师只有月平均45.51元的工资,就这点月工资许多地方还落不实……

       何天申是教师出身的人,他一直生活在书本和学生组成的世界里。客观点说,它本身并没有多少战略才干,就是有那么点不服气的脾性,他认为:“别人有两只手,我也有两只手,别人能干成的事情,我也能干成,而且能够干的比别人好”!可面对城固教育如此严峻的现实,他还是感到压力重重,像一个不知路标而奔跑的野马-------哪里是目标呢?他凭着经验: 先调查研究。他利用三个月时间,跑遍了秦巴山区和汉江两岸的全部中小学校,走访老教师、召开座谈会、和区乡领导交谈当地经济建设存在问题和末来发展方向,他走访了350所中小学校和600多名志士仁人,记录了密密麻麻三大本,心里有了底,得出的结论是:城固教育应该在建立新秩序上做文章!

       他脚踏实地,喜从眉生,决心大干一番,改变城固教育落后局面,开辟出城固教育的春天。

       城固前瞰巴山,后居秦岭,八山一水一份田。秦岭是华夏的龙脉,气候宜人,一年四季景色如画。春暖花开时,放眼望去满目皆是初生的绿茵,其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清澈的溪水流淌,岸边有着羚羊和金钱豹驻足;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初始,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秦岭则是一次新的轮回。夏天秦岭如碧,炽热的阳光穿不透茂密的树冠,丛林中依旧如春凉爽,动物们除了必要的捕食以外,大都呆在巢穴或泥坑中消磨着夏日时光;站在山峰远眺,处处皆是碧绿泻翠。秋风习习,告别了夏日的燥热,秋高气爽,秦岭仿佛泼洒了一层蛋黄色的油画颜料,在绿色之间忽隐忽现,一簇簇红叶,把秦岭装伴的五颜六色,松鼠忙碌地收集食物,准备迎接寒冷的冬天;当黄、红、紫、绿叶子退尽,秋天就把秦岭交给了冬季。冬雪初来,特大特大的羽绒服覆盖住这充满生命的秦岭,草木结霜,冰封河流,一片洁白,仿佛锁住了生命的气息,动物们缩在洞穴里,靠着秋天积攒的食物,来挺过这寒冷的冬天。雪地上留下一行行脚印,这是摄影爱好者对神秘的秦岭充满好奇,秦岭总有取不完的美景,选不尽的角度,雪景是攝影爱好者的好去处,来此取秦岭的雪景,才明白为何从古至今人们把秦岭称为父亲山。秦岭巍峨宏浑,横断中国南北,“扼南北交通,南不得此无以图关中,北不得此无以启梁益”。秦岭除地理位置重要外,还挡住了南下的风雪寒霜,让南国一片葱茏;阻挡了南方暴雨流云,使关中风调雨顺,成就了长安十三朝古都和洛阳九朝都邑的辉煌历史。秦岭,山河如画,多姿多娇……

      何天申具有秦岭气质,参加工作30年来,由教师到教研员,由副校长到校长,再到局长。虽然地位变了多次,然而他那像秦岭一样的性格没有变,他那善良、淳朴、勤俭、谦逊、奋斗、开拓的美德没有变,他那“大丈夫当应干成大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变。

       70年代中期,他主持城固六中工作,一年将一个烂摊子治理成了名列全县前茅的先进学校;70年代末期,他走马上任城固四中校长,两年使脏、乱、差,破、旧、瞎的学校变成了文明单位;80年代,他由平川“荣升”到“城固的西伯利亚”秦岭山区双溪工作,很快像一棵崖缝中的青岗树,咬定青山,扎根石涧,挺挺直立,顶风冒雪,开拓出一片绿洲……

       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的风风雨雨,30多年的坎坷,他始终胸怀坦荡,豁达待人,包容世人;始终朝前看,往远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始终孜孜不倦,不懈奋斗,拼搏向前;始终节俭如一,清淡朴素,常年买最便宜的菜,常年穿人民服,烟酒不沾,一个白瓷碗用了20多个春秋还照常使用。

        何天申拿出了一幅城固农村教育改革的宏伟蓝图。可行性报告呈送到县政府。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修改、润色、斧正后,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又经过认真讨论,充实完善,确定为:“政府统筹,三教沟通,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

       县委书记亲切的对何天申说:”老何,干吧,县委、县政府支持你”!何天申说:“城固教育落后于全国,如果不赶、超、争,我们将汗颜”!两年普及初等教育,三年职业教育成气候,四年实现无盲县,五年成人技术教育出硕果……

       事实证明,他非但做到了,而且提前2年实现了蓝图。1990年,”八山一水一份田”的城固,出现了奇迹: 跃入全省教育先进县!被国家教委列入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

秦巴情

       何天申十分爱惜人才,有时甚至爱才成癖成痴,到了固执的地步,竟忘了小局服从大局!县政府办公室要调一名“笔杆子”,他搜肠刮肚,寻尽掩词,费尽心机一拖再拖,最后还是未给。他说:“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基石!”

       他看到:秦岭的巍峨挺拔,巴山的锦绣多娇,汉江两岸如诗如画,蒸蒸日上的工农业建设;他更看到:山区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农药烧死了庄家,化肥利用率不足30%;他还看到:贫困地区一些儿童上学困难,特别是边远山区,重男轻女,不愿让女孩上学,儿童受教育机会不均……他的心在颤抖,他又驱车到了离县城5公里的五门堰。

        五门堰创建于战国,汉王莽居摄二年(10)完善,和四川都江堰统称为”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是陕西省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两千多年来,一直被陕南人民誉为“养命之源”、“血脉之源”。然而到了元初,由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堰已破败不堪,难以发挥效益。元末明初的城固县三位县令----蒲庸、郝晟、乔起鳯拿出自己的积蓄,带领陕南民众,利用火烧水击之法凿崖开渠,垒石砌堰,修湃建闸,前赴后继,披星戴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使五门堰在明初已灌田浇地5万余亩,成为陕南人民丰衣足食的“米粮仓”。人民为了纪念三位县令的丰功伟绩,为他们修建生祠,雕形塑像,树碑立传,至今陕南人民扔把三位县令祀若神灵,一年四季香火不断,烟雾袅绕。

       何天申总爱到五门堰转转,面对三位圣贤,静立肃默,反省自己,得到启迪,焕发精神,激励前进。他想到: 八岁那年,他在外面地上画人像,被私塾先生王德明老师看见了,王先生拉着他的手,来到了天申家里,对他父亲何万鹏说:“让天申念书吧”。何万鹏先是一愣,眼睛睁的多大,然后一摊手,叹气说: “家里穷,上不起学呀”。先生爽快的说:“我不收天申一文钱”……

       陕南私塾先生的教书费用是固定的,每年三石麦子,五石稻谷,约合现在3200斤。何天申上学,应分担188.2斤。如果不收何天申的学费,其他16名学生只交3012斤,多一名学生,先生反而比原来减少收入!这咋行呢?何万鹏板着指头算了算,摇摇头说:“不行,还是不能让天申念书”。

       王德明先生诚恳地说:“老弟,光为几斤粮食来教书,我就不称为先生了。天申聪颖过人,可爱、可敬、可树,我是想多培养几名人才啊”!

       在陕南,人们对教书先生是很敬重的,把教师列为“天、地、日、月、国、亲、师”7大尊奉圣明之一。路遇老师,要先打招呼问候,并恭立道旁,让先生过去后自己才能抬步。乘车坐船,看见老师,都争先恐后让座; 学生在路上遇见老师,鞠躬行礼;就是老师到学生家里,学生也是先敬礼,后擦凳,再端“荷包蛋”;老师与家长谈话,学生毕恭毕敬地站在旁边;逢年过节,杀猪宰羊,家里来了贵客,学生都要请老师到家里吃饭,而且要让老师坐在上位,辈分高的人做陪客; 村院中的红、白喜事,少不了请老师来家里写对联、礼簿,旁边一人研磨,一人按纸,一人端茶,一人递烟,殷勤伺候,恰像众星捧月,有如叶衬红花,教师气派得很。在乡村,农民总怕亏了先生,凡在私塾学堂念书的学生,都要轮流供先生吃饭,而且家家都要有点荤菜……何万鹏想到这些,不好意思的说:“王先生,你不收学费,总不能不吃饭呀,我们天天吃的稀饭,拌的酸菜,咋好让你来我家吃这样的饭呢?说啥娃子是没法念书的”。王先生说:“我16天吃好的,吃一天酸菜饭正好透透油,不是更好吗”?

       还能有啥说的哩。何万鹏被先生的真情感动了。第二天,何天申踏进了私塾学堂的门。一年,两年,三年……何天申没花一分钱,在私塾学堂念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左转》《史记》……尽管这只是启蒙文化,然而却为解放后何天申上高中,上陕师大本科,以至读马列的书,奋进成才,奠定了基础。何天申面对五门堰长长的流水,“心事浩茫连广宇”。人要懂得感恩,人不能忘本,人应永葆初心!要知道: 能够伸出援手的人,是相信你的人。人不可辜负信任。待何天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去找王德明老师,王老师却逝世了。他跪在王老师坟前,给王老师磕了头、烧了纸、培了土。他决心要把报答王老师的恩情转化给更多的儿童和碎崽娃们服务,使王老师精神永存,风格发扬广大、灵魂安息。秦巴山区孩子们渴望知织的神态,王德明先生那淳朴的面容,促使何天申“位卑未敢忘忧国”,促使他“抱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促使他为城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呕心沥血。

丹心谱

       何天申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一股子崛劲。
       集资办学、普及初等教育的热潮在城固大地轰轰烈烈开展,何天申不辞劳苦,顶风冒雪,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校建筑工地之间。凡是新建的校舍,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脚印,选址、打桩、划线、工程验收……哪一栋房子不是他实地考察了才签字动工?他的原则是:不建则已,建就要给后代建一座像样的校舍!一次为一所学校勘察房址,裤子扯了一尺多长的一条口子,走起路来“呼啦、呼啦”直扇风。他风趣的说:“怪凉快的”。年30的夜里21点钟了,他还在巴山深处慰问退休教师。大年初一,要换新鞋了,妻子怪他:“你一年跑烂了5双鞋”。他笑了笑。

       有位诗人赞他: ”呕心沥血为少儿,殚精竭虑培栋梁”。原教育厅副厅长权剑琴则为他挥洒了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天道酬勤。

清水衙门明镜悬

       “便宜不捡,飞财不受,送礼不要。”这是穷人出身的何天申当“官”给自己定下的约法三章。
       大儿子结婚,是件喜事,也是大事。当人们听说他儿子要结婚时,络绎不绝地来探寻日期,准备“送礼表示感情”。一位有能耐的亲戚急忙赶来,问何局长: “儿子哪天结婚,用啥车?打招呼,要几辆来几辆”。一位家属开商店的好朋友,找到何局长:“儿子结婚,新房内所有摆设,尽管开个清单,全部低于进价送货上门”。妻子也将存款取出,叫他去:“给娃买两样时兴货”……然而,何天申都没有应允,他对这些热心好友回答:“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儿子结婚是他们的事,该办的他们办,不该办的也是他们不需要的,请不要费心”。究竟哪一天结婚,谁也没有打听到。当大家接到小俩口送来的喜糖时,才知道何局长大儿子的婚事己经办了。

      去年小儿子大学毕业了,品学兼优,有关部门要把这孩子调去,孩子也想去,何局长对儿子说:“你不知道你爸爸是教书先生出身吗”?小儿子乖乖的去教书了。分配的时候,何局长没有把小儿子留在城里,而是派到离县城8公里的第三职业中学去了。大儿子也是教师,在乡下的藏经寺初中任教。女儿也在教育战线,搞一般的理化实验工作。妻子,在他的影响下,矢志不悔,大步跟他走,至今当教师。何天申把两代人的青春、理想、追求都交给了城固的教育事业。

       何天申是入党多年的共产党员,他处处事事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塑造党的光辉形象,去影响、带动文化教育局的所有干部。他三番五次地告诫大家:“清水衙门水要清”; 不要当一名”清水衙门糊涂官”。文教局外,他秉公办事; 文教局内,他先人后己。他狠抓局里的廉政建设,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从我做起”的口号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行动中。在他的影响下,局所有同志到基层办事,没一个以权谋私。每年的招录新生、招工招教,丁是丁,卯是卯,清清白白,白白青青,没一个“走后门”或搞小动作的。人们都说:“文教局是強将手下无弱兵”!几年来,文教局的工作人员,都做到了: ”请吃不到、红包不要、送礼不收”。逢年过节,更不给下边的学校或校办工厂添麻烦。一些基层的同志反映:平时文教局的同志登门为我们操心劳神,排忧解难,到年关期间从不见他们的人影。

       何天申当官不摆官架子,始终慈眉善眼,平等待人。同志们都觉得在他手下工作顺心、舒心、暖心。但他也有“晴转阴”的时候。一次,一所学校开总结表彰会,把一件“纪念品”送到何天申面前。何天申脸“刷”的一黑,来人笑咧咧的嘴合不拢。人们都说:有这样的领头雁,何愁党风不正!近年来,文教局连年被县委评为端正党风先进单位;去年,文教局还被汉中地区评为先进机关。何天申也被评为端正党风的先进个人。领奖回来,他向全局同志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全体同志们理解与合作。

        1989年,城固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1988年 被省政府评为"普通教育先进县”。全国各地来城固学习取经的人络驿不绝,截止1990年中秋,全国已有17个省、市,46个地、县(单位)的代表和考察团前来城固参观、学习、取经。城固农村教育整体改革的“内三筹、外三合、为经济建设服务”经验文章上了<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10多家报刋杂志,赢得了众多的喝彩声;这在城固教育史上前无故人!(已过去了30年也未出现第二次!但不敢用“空前绝后”或“后无来者”等词;2020年9月注)!可是全国劳模何天申,并未停步不前,他的日程表安排的满满的,每天提前上班,最后一个才走出文教局。夜夜仍然住在文教局,晚上仍然熬更守夜到12点……他又在绘制城固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蓝图。

                       (原载1991《当代师表》;今年结集出书再次修改)

                             2020年9月 29日


            作者简介: 方鹏霏,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已在国内外有关报刋杂志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小小说等2000多篇,荣获中、省、市有关报刋杂志各类征文一、二、三等奖20多次;2020年8月,散文《五千仞岳上摩天》,初获网络媒体《中国散文网》一等奖。地址: 陕西城固县委宣传部(退休通干)电话与微信:13992620368
 
 
(编辑  周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