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的五斗米道教义是:天下大同,护民佑世,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平均主义,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执政理念是:主张社会为一个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财富、资产、土地等,由五斗米道管理财富和分配财富给社会大众。应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汉末期群雄逐鹿、天下大乱的历史背景下,张鲁欲在自已掌控的域地内有一个相对安定、安宁、安康的生存环境,由于其执政理念迎合了人民大众的渴求,故有很大的感召力,人民群众都欢迎张鲁的执政、治理、管控策略。中原人民群众不愿忍受战争和混乱不堪的社会环境,向往太平安康生活的中原及关陇群众数万户从子午道投奔汉中而来,张鲁一视同仁,命各地祭酒均给予了很好的安置、安排、安顿、部署,张鲁的势力不断得到扩大。在张鲁“行宽惠”的治理下,汉中春和景明,升平祥阳,蒸蒸日上。当逃难而来的西凉关陇名将马超、韓遂等投奔汉中时,张鲁十分高兴的出帐迎接,并以手抚其背,加官晋爵,使张鲁的军力如虎添翼。《三国志》中这些正史内容,差不多均被《三国演义》小说完整承袭或演义。
随着张鲁羽翼丰满,在驻军汉中9年后秒杀张修,为什么张鲁突然就变得如此强大有实力呢?后世普遍认为:一是张鲁改革后的五斗米道附合当时社情民意得人心;二是张鲁属张陵之孙,张衡之子,血统上名正言顺;三是父亲张衡传天师道教主职位与张鲁,其掌权合情合理,而张修篡夺教主职位有悖于道,有悖于理,张鲁第三代教首天师职务所归是天意!故有强大的宗教号召力。
张修篡夺了“正一盟威之道”教主大权后,对其教义、主旨、组织、规章、行动、制度等全方位进行了改良、充实、完善,使五斗米道有了一定发展。张修五斗米教的内容,《三国志·张鲁传》云:“修法略为角同,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又号奸令为鬼吏,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五斗米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竟共事之”。张修的宗教仪式大致与张角相同,比如强调叩头思过、符水治病,但又有不同的地方:一是增加了静室思过;二是将治病与宗教活动结合起来“三官手书”。
从“熹平中(175)妖贼大起”、至光和中(179)张修篡夺五斗米道、再至中平元年(184)的“巴郡妖巫张修反、寇郡县”的记载,表明张修在汉中主持五斗米道已10余年,再到《资治通鉴》卷六十三所记张鲁杀张修是在建安五年(200)表明:张修篡夺教主职位,前后不到30年。这30年间正是张鲁由少年成长到青壮年时期,也正是张鲁在底层、夹缝中生活,本身与正义毫不相干的近30年;亦是张鲁忍辱负重,世界观、人生观、唯物辨证法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些磨难形成了张鲁天下大同的意识形态和远大抱负的人生观。为张鲁在之后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张鲁统领汉中近30年,信徒众多,成为一支不可轻视的割据势力。故曹操和刘备都想争取张鲁,张鲁选择了曹操,曹操对张鲁非常器重,封候晋爵食万户,封张鲁“襄平侯”,任张鲁“镇南将军”,“又封其五子,皆列侯”,给了张鲁非常优裕的政治待遇和普及五斗米道的土壤。张鲁归附曹操后,携带10多万教徒来到长安、洛阳、邺城三辅之地,向社会各界传播五斗米道。经过东汉后期和西晋的发展,到东晋时五斗米道势力极大,已经发展到北方和中原广大地域(影响遍及中国三分之二域地),就连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都是五斗米道的信徒!
然而刘备的蜀汉政权益州,一是人口比较少,二是地盘太小,假如张鲁归服刘备,五斗米道的传播自然有限,甚至以刘备的心胸、气质、为人、以及皇室血脉等因素,传播五斗米道也许无从说起。故,从张鲁后来的大展宏图、扩散天下大同社会主义思想可以看出,张鲁不但是一名能谋善断、智勇双全的伟大军事家,也是具有远见卓识、心系天下的政治家,还是运畴帷幄、决计千里、决计未来、鸿图大展的大谋士,是依附曹操的政权而实现远大抱负的实事求是实干家!张鲁在实施远大抱负的道路上并没有首鼠两端,而是继续革命,并没有因为归附归顺而顾虑重重停止不前!张鲁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天下大同、护民佑世、天人合一、师法自然、五斗米道管理和分配社会财富的社会主义!虽然没有实现全国的五斗米道普及目标,但在当时中国的广大域地上推广开去,遍及了北方和中原,影响了中国三分之二的域地,产生了积极效应,其意义非凡。
张鲁夺回教权
《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注引《典略》曰:“熹平中(175),妖贼大起,三辅有骆矅,光和中(181),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矅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 这是说:在张角传播太平道的同时,张修在汉中、巴郡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巴郡,在汉代指三巴,范围较广,包括今天的重庆市、四川省大片区域。《后汉书·灵帝纪》曰:“中平元年(184)秋七月,巴郡妖巫张修反,寇郡县”。刘艾撰《汉灵、献二帝纪》曰:“时巫人张修疗病,愈者雇以五斗米,号为五斗米师”。这是史料中比较明确的记载张修篡权后的活动记录。说明:一是张修活动区域主要在汉中、巴郡一带;二是张修能举行武装起义,准备时间应该在几年乃至10多年前。张修在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汉中太守苏固赶出了汉中域地,被迫退到了巴郡地区,后被益州牧刘焉招降,封为别部(巴部)司马。陈寿《三国志·张鲁传》曰:张修“从受张陵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亦言:“其供道限出五斗米,故世谓之米道”。《水经注·沔水》曰:“张鲁至行宽惠,百姓亲附,供道之费米限五斗,故世号五斗米道”。张鲁在汉中,“以道教民,自号师君”。可见,张氏祖孙三代传道为“鬼道”(天师道)。《三国志·张鲁传》曰:“鲁在汉中,因其民信行修业,遂增饰之”。
《华阳国志》载,张鲁母亲:“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往来于益州牧刘焉家”。“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益州牧刘焉,是西汉鲁恭王之后裔,从县令做起,一直官到朝廷太常。汉代太常主管祭祀、社稷、宗庙、朝会、丧葬等礼仪,事重职尊,位列九卿之首。但是到了东汉,任太常的人不必为列侯,多以名儒担任这一职务,成为虚职,地位大不如从前。刘焉目睹朝廷、宗室越来越弱,预知天下将乱。本欲图求交趾牧,就是到广东一带做军政长官,以避乱世纷争。刘焉的朋友劝他到天府之地的四川益州任职;刘焉觉得有道理,接受了朋友的建议;恰逢蜀汉之地贼人造反,在刘焉的要求下,朝廷便将他派往益州,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
刘焉到益州后,镇压了蜀地豪强叛乱,收编了起义失败后逃到巴郡的张修。但是,五斗米道势力強盛,民间影响力颇大。为了笼络民心,刘焉需要五斗米道的宗教势力辅佐而巩固政权。此时张鲁母亲卢氏正需要政府认可其正统之道,从而冷落张修篡权之道。历史为其创造了机缘,双方一拍即合。卢氏不但以五斗米道为刘焉政权服务,而且刘焉崇拜卢氏的养生之道一一一张鲁母亲卢氏以道术养生,不显老,老来俏,于是刘焉拜卢氏为师,卢氏便经常出入于刘焉之家传授养生道术,渐渐取得了刘焉的信任,为张鲁争取到官职督义司马。初平二年(191),刘焉命别部司马张修为帅,督义司马张鲁为监军,一起率军去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张衡84岁逝世,其妻卢氏最低年龄也在70至80岁之间了,出入于刘焉之家完全是教授养生道术,根本不存在像《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二回描写的“少儿不宜”情况!演义是为了博取眼球,只能是演义。
建安5年(200)冬,张鲁用计谋奇袭杀死张修后,刘焉令张鲁斩断通秦连蜀的斜谷道,把朝廷派往汉中的新使臣概杀勿论。如此,张鲁凭借刘焉益州牧政权的势力扩大了影响,逐渐坐大。刘焉在世时,张鲁处处尊从刘焉指示;刘焉死后,其子刘璋世袭了益州牧爵位。刘璋不是英明之主,懦弱、无能、昏庸,没有政治才能,不懂军事,不知道人才的的重要性,更不懂文武之道。他当上益州牧属于偶然,因为刘璋并非刘焉的长子,而是幼子,应该是刘璋的长子刘范继承益州牧爵位,但是刘范因为和马腾密谋进攻权臣李傕,兵败被杀。刘焉逝去长子,心痛不己,背疽发作而死。没了长子,幼子自然就是太子了,就是继承其父益州牧的唯一人选了。但是,刘障无道,当上益州牧很多将领不服,先是沈弥、娄发、甘宁起义反叛,只不过被镇压了而已。紧接着是赵韪起兵造反,得到多地响应,多亏刘焉在位时收留了不少流亡百姓,这些流亡人员组成了东州兵(敢死队),因感恩刘焉而誓死奋战,才镇压了赵韪的叛乱。随后是法正和张松归附刘备的背叛。可见刘璋是多么的不被麾下将领、谋士、有识之士看好。张鲁看到刘璋的统治并不稳定,不是成大事的人,昏庸无道乱弹琴,就不予理彩刘璋的瞎指挥。刘璋大怒,杀死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张徵。张鲁索性率领巴郡域地内少数民族的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发动叛乱,与刘璋公开为敌对垒。这时,东汉朝廷内部混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无论是当时掌握东汉朝廷实权的曹操、还是被架空的汉献帝,都对张鲁无可奈何、鞭长莫及,东汉朝廷多次派去汉中的新任太守,都被张鲁杀死在斜谷道。东汉朝廷只好任命张鲁为中郎将,担任汉中的汉宁太守,让其治理汉中,张鲁成了名正言顺的汉中王。昏庸无道的刘障气急败坏,脑羞成怒,派大将庞羲、李思等领兵攻打张鲁,但均被张鲁军队多次击败。于是,刘璋任命庞羲为巴郡太守,“又遣楊怀、高沛守关头”。即:又令杨怀、高沛两位大将为驻守略阳县与徽县交界处的白水关,对张鲁割据的汉中形成扇形包围圈,双方成对峙之势。为了冲破封锁,不久,张鲁打败了庞義、李思,夺取了巴郡广大地域。张鲁砸烂旧世界,打破不适应人民群众的官僚体制,辗碎原有旧体制,冲垮旧的政治框架结构,建立新世界,不采用朝廷的郡、县、长、吏等官员体制,而以道教体制管理政务,即:初入道者为“战卒”,有一定资历和统领教徒数量较多的为“祭酒”,统领教徒部众更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以道教体制逐级管理地方事务,实行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教徒不论职务高低,一律平等,粮油米面钱财等物,全部平均分配;教徒必须诚信不欺诈,减轻刑法,对犯法者宽限三次,如果再犯,然后加以惩处;若为小过,则修道路百步以赎罪;张鲁还令各地各基层组织,在交通要道设立义舍,置义米义肉于内,免费供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罗患疾病。可见,一是汉中和巴郡域地已成全民为道;二是道教十分注重养生修炼,吃饭不取过多至今对人类保健长寿仍有现实意义;同时佐证:早在东汉,中华民族就发现了“茶七饭八、花草养目、运功健体”等具有长寿功能之道术。
张鲁的政教合一治理体制,在当时群雄并起、天下动荡的年代,使他执政的域地内有一个相对安定安宁安康的生存环境,很受百姓欢迎,很有感召力。曹操就非常欣赏张鲁的执政方略,估计还对张鲁砸烂旧世界有共鸣,因而十分器重张鲁。张鲁个人修养亦为上乘,他在逃往巴郡时,“左右欲悉烧宝货仓库”,张鲁曰:“本欲归命国家, 而意未达。今之走, 避锐锋, 非有恶意;宝货仓库, 国家之有”。“遂封藏而去”。估计所封宝货中就有“民掘地而得玉印”、后上交给张鲁的“秦始皇传国玉玺”!“太祖入南郑(汉中),甚嘉之”。张鲁的治理方略中,有很多与曹操的执政理念不谋而合,大丈夫所见略同!因此二人相见恨晚,成为世交,还结为儿女亲家。1700多年后,张鲁又成为伟大领袖毛译东主席的挚友,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政党一一一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张鲁执政理念和意识形态,影响深远,而且还将影响深远。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张鲁夺回道教最高权力后,在张修五斗米道的基础上全面改革。史载:“张角为太平道、张修为五斗米道、张鲁增五斗米道而饰之(改革)”。同时,史书称张角为“道师”、“大贤良师”;张修为“祭酒”、“鬼主”;张鲁为“君师”、“天师”,称呼上亦有不同。张角在中平元年(184)二月起义之后,张修也于同年七月在汉中发动五斗米道徒举行起义。两位首领攻打郡县、杀害贪官,沉重打击了朝廷在川中的统治,一些地主豪强惊呼:“季世不祥、米巫凶肆”!故史书记载时特将张修与黄巾起义领袖张角并列在一起。
《南郑城碑》赞张鲁:“位尊上将,体及人臣,五子十室,荣并爵均,童年婴稚,抱拜王人,命婚帝族,或尚或嫔”。李膺《蜀记》曰:“受其道者,输米、肉、布、绢、器物、纸、笔、荐席、五彩”。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后,五斗米道“义舍”中既有米,又有肉,说明信徒交物不少,道徒众多,走的是社会财富和平均分配道路。张鲁的五斗米道对之后的道教影响巨大,并且成为此后道教的立教根本和理论基础。
张鲁出生时间不详,史书记载:卒于公元245年;《真诰》又记:“张鲁卒于公元259年,大笑而亡”。张鲁在治理汉中的近30年内,走的是政教合一、天下大同的社会主义道路,体恤百姓,辖区内春和景明、升平祥阳、男耕女织一派繁荣昌盛景像,实践证明张鲁建立的政教合一、天下大同政权,得民心、合社情、顺民意,在当时是最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深得民心,人民群众都非常欢迎五斗米道的治理策略。昏庸的刘璋对张鲁没办法、无奈何,邀请刘备出兵讨伐张鲁,完全是引狼入室。刘备及时抓住机遇,一路无阻地进入蜀地,然后突然袭击向刘璋益州发起进攻,夺取了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从此天下“三国鼎立”形成。
汉中北据秦岭,南瞰巴山,号称天汉,米粮之川,战略要地,得天独厚。而且,在张鲁统辖的近三十年内,因为治理有方,战略和策略合民心、附民情,许多北方和中原的流民纷纷移居汉中,使得汉中住户竟有近20万家,五斗米道忠实信徒众多,汉中丰裕足实、水草丰盛、物产丰饶,祭酒战卒可谓兵多将广。东汉末年多少枭雄豪杰为了争夺地盘揭竿而起,张鲁却依然守住汉中,为什么没有选择对外扩张策略而正式建立国家呢?
首先,张鲁的政教合一、天下大同的社会主义政权,处于实验、实践、摸索、完善阶段,他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为重点,以发展壮大五斗米道为已任,广积粮、垒高墙、不称王、缓建国。《三国志》《华阳国志》《水经注》均载:“民有地中得玉印(秦始皇传国玉玺)者, 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建立汉东国。鲁功曹巴西阎圃谏曰: “汉川之民, 户出十多万, 财富土沃, 四面险固; 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 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 势足斩断, 不烦于王。愿且不称, 勿为祸先。鲁从之”。其次张鲁所霸占的汉中,前控荆楚,后依陇秦,右接东吴,左连青新,既有秦岭、巴山的天然屏障,又有东川汉江两岸稻蛙声声,还有川北沃野烟霭,既是战略要地,亦是腹背受敌。因战略位置重要,自然招来各军阀集团垂涎和非分之想。在张鲁执政的前期,需要对四川的刘璋加以管控,刘璋对他形成了扇形包围圈;对荆楚吳越加以防范,吴越对他虎视眈眈;对曹魏不可掉以轻心,曹操时刻都想吞并汉中;陇青西凉的韩遂、马超等彪悍勇猛,虽然双方没有那么大的仇恨,而且,张鲁一度还很欣赏马超,但毕竟韩遂、马超的西凉实力强大,虽然西凉军队当时主要在应对曹魏,但南下直取汉中的扩张野心时时存在,而且历史上汉中曾多次被西凉氐羌占领,历史教训不可忘记……面对四面楚歌,张鲁自守有余,主动进攻明显不足。
到了张鲁执政后期,曹操先后击败了陇青西凉的韩遂、马超部众,刘备夺下了益州,张鲁迎来势力更加強大的敌人曹魏、蜀汉、东吴。在这个时候,张鲁别说主动进攻向外扩张,能守住自己的地盘汉中和川北,算是烧高香的非常不错了。毕竟这三大军阀集团,都比他强悍十倍,谁都可以把他吞到肚子里去。
曹操为了吞并汉中,甚至放下孙权进攻合肥于不顾,亲自统率十万大军,不惜耗费大量资源,最后双方伤亡惨重,终于迫使张鲁归附。刘备刚刚得到了四川益州,建立了蜀国,士气、实力正是一个高峰期,张鲁统辖的汉中和巴郡亦是刘备的囊中之物。之后刘备金戈铁马、雄师北进,终于从曹操手里夺取了汉中成了汉中王。
不管面对哪一个巨齿獠牙的军阀集团,张鲁都没有招架之力,更没有还手之功。尤其曹魏、蜀汉两大军阀集团,均不愿意让对方比自己更早得到张鲁的战略要地汉中这块肥肉,双方都在磨刀嚯嚯,时刻准备着。这个时候,摆在张鲁面前的归附问题只能是二选其一,在两大军阀集团势力中选择一个。因为曹操是造反势力,执政运行纲领比较接近张鲁的政治主张,归附后可以借风扬场,借力出拳,光大发扬五斗米道教,“东风送我上青天”。而刘备是保皇集团,复辟旧制度,与张鲁的政教合一、天下大同、社会主义制度南辕北辙。结果张鲁在归附曹操后,受到了很高规格的礼遇;张鲁不但被任命为镇南将军,又被册封了候爵,食邑万户,曹操还和他结成了儿女亲家,曹操的天地是何等宽广!桃花园里可耕田。
元代成宗皇帝赞张鲁:“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而成之在人,有汉天师之绪远矣,匪其子孙善继善成,不怠益大,孰济登兹,是以代有异人,出禅治化,系师景行焯灵,昭于简册,妙于自拔,功成不居,经不云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正是在张鲁政教合一的政权治理下,汉中域地在军阀割据、混乱不堪的东汉末年中,升平祥阳、安然无恙、安康稳定、政通人和、平安无事、安定团结, 百姓安居乐业、家弦户诵,生活质量节节高升。相比之后汉中被曹操和刘备占领,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张鲁时代的百姓生活无疑是天堂一般。因此,张鲁在汉中百姓的心目中如同白天的太阳、夜晚的月亮一般光鲜明亮、照跃大地。所以张鲁归附曹操后迁往魏国三辅时,汉中百姓争相跟随者达十数万!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拖儿带女全家到了魏国;尤其是那些五斗米道的管理层大祭酒和祭酒,更是全部跟随张鲁去了魏国三辅之地,这无疑给五斗米道的传播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巨大的机遇,极为有利于实现张鲁的远大抱负一一一在广袤天地中传播五斗米道,宣扬天下大同的社会主义思想。假若张鲁不归附曹操,在军阀割据、政权一隅、分而治之的三国时代,欲将五斗米道广泛传播到中原和北方的广袤大地,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张鲁去世的时候是大笑而亡,算是善终。
2021年11月2日
(以上仅为作者观点,照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方鹏霏,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已在国内外有关报刋杂志发表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2000多篇,荣获中、省、市有关报刋杂志各类征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0多次;出版发行有54万字的散文集《秦巴揽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