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随州 > 学术专著

解读随州““天书”:神秘的“人形与双鱼”岩画

时间:2022-04-21 21:56:53  来源:编钟之声报 随州都市网  作者:周波

 

 

图为神秘的万年“天书”拓片艺术品

(作者:中国岩画学会会员、随州广播电视报社副总编、随州市观赏石宝石协会会长、随州市政协委员 周波 

随州岩画自2017年首次被发现以来,随州大地先后发现了成千上万以凹穴特征为主的大量岩画。年以来,作者继首次发现随州巨石岩画后,又首次发现人形号与鱼形图岩画。随州过去几年发现的岩画基本是以凹穴为主组成的图,即抽象的图案岩画,而最新发现的鱼形岩画,是直观的动物形象表现的画,即具象的图画岩画,这组岩画的发现,填补了随州岩画以往只有“图”没有“画”的岩画空白,丰富了随州岩画类型,对随州岩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形与双鱼”岩画位于湖北随州南部,大洪山余脉一座海拔180米的丘陵红砾岩石上,岩石呈坡形、面南向阳,山脚紧临一条小溪流。该岩画岩石长约4米,宽约2米,岩石面左侧上方磨刻有高0.19米,宽0.16米,犹如人作双手向上,双腿微蹲,似远古巫师以舞娱神的人形符号图案。人形双手部位相对细长,左手较右手显得略微平伸,双脚部位磨刻得相对宽而深厚,显得舞动有力。在人形符号图案平行右侧约0.3米处,磨刻一条长0.35米、高0.16米,似乎身体是静止状态但仍凭着惯性在驰滑行的鱼;在此鱼正下方约0.7米处磨刻有一条大小无几,背部拱起,似乎正用力跳跃腾飞在空中的鱼。两条鱼的背部上方及腹部下方均磨刻有三条线槽似驰张有力的鱼翅,整个岩画构图奇特,线条虽极其简单明了,却妙笔生花,将人形的无穷意味、双鱼的神韵表现得活灵活现。画面整体欢快灵动、充满神秘、让人无限遐想、震撼心灵!

作者根据岩画图案的符号形态、制作工艺、内容形式、寓意表达,所处地理环境、文化信息等综合分析认为,此岩画应为远古时期先民们的护佑神符、部落最高精神层面的重要图腾,系远古史前文明遗迹。该图腾意味鲜明、自然古朴、构思巧妙、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图案中的人形符号象征天道、神灵,是天神的体现;而双鱼象征所有最美好的一切所愿。远古,该图腾具有呈祥辟邪的法力,是彰显部落在神灵护佑下,百邪不侵、物食丰裕、人丁兴旺、强大兴盛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

图为“人形与双鱼”岩画照片

人形符号是古代天神的标志

从画面构图上看,人形符号位于画面左上方的最高处,标志着“神人”的至高地位。人形符号像一个头顶羽毛冠饰、双手向上、腰别法器、两腿屈蹲、露出男性巨大阳具,跳着神秘舞蹈的巫师。广西花山岩画中多见此人形岩画,被学者称之为“蹲立人”岩画或符号,并认为有下垂阳具为男性巫师,无则为女性巫师。这种“蹲立人”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符号,如在我国广西花山、宁夏贺兰山、青海卢山、蒙古阿尔泰等地,及墨西哥、美国、阿塞拜疆等世界各地都有类似人形岩画。在我国这种人形岩画并非是孤立的文化现象,甲骨文中的“大”就形似“蹲立人”人形,与人形岩画形象一脉相承。诞生于二千多年前的《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而这种“蹲立人”即“大”,即天下母。由此可见在古代这个人形的“神人”就是创造万物的天帝、神灵,人形符号就象征天道也代表神,神圣无比。在西非多贡人的宗教圣地岩画中,这种人形符号是创世神的形象,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是人的始祖。长期以来,海内外学者对这种人形的蹲踞姿态深惑不解,有学者认为,这种“蹲立人”人形符号象征“天空与大地之间平衡以及神圣的宇宙秩序”也有说这一动作是上帝创造空间和大地的动作有仿效胎儿、模仿青蛙和其它动物的舞蹈、古人对离子放电现象的科学记录说等。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人形符号是源自远古旧石器时代的人像系统,象征,是至高无上的意思符号是人类最为古老的文明符号之一

中国的文字是源自于原始人最初创造的各种符号的漫长演变,由最古老的岩画符号,演变到陶器符号、石刻符号、甲骨文、青铜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据研究,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演变“蹲立人”人形符号演变诞生出“大”“天”“道”“太一”“十”““☩”“甲”“巫”等多个原始字符。如“十”字是人形符号的变体,而“十”字又成为甲字的基本字形,甲字为天干之首,足见人形体符号在古人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东汉许《说文解字》释云:天,颠也。高无上,从一、大。这“天”“大”字都是人形符号的造型,只不过“天”字强调头部。尤其是金文中的“天”字,呈正面站立、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两腿分开,手足皆外襒的人形。而且在金文中,“天”字多用于族徽,并保留着蹲立人形垂阳和不垂阳的风格。有学者认为,蹲立人形演变出的“大”与道、太、太一这些概念是互换关系。《老子》称道为“大”。实际上,道、大、太、太一概念异名同实,蹲立人形象征天道、神性。“十”““☩”“巫”字都是人形符号的变形体和有着共同意象的意义表示。“卐”是远古代表太阳的意思表示也是古代宗教的吉祥标志直到唐代将“卍”定为右旋,定音为“万”,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作为吉祥、永恒的标志。在很多地区的古代文化中,“十”字常常表示鸟,在圆圈里加个“十”字即表示太阳,这里的“十”字又成为抽象化的太阳鸟,“十”字既是人形符号的变形体也是鸟形的意象。“十”与“同形,字又由演变而来,《说文》中释:“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蹲立人”人形就是巫人跳舞的形象符号,而巫与舞又是分不开的,并且巫在舞蹈时,通常头插鸟的羽毛,鸟羽不仅作为装饰,还有鸟能飞天通天之意,太阳鸟在天上也寓意天和通天。在古代,是一个字或者可以互换,巫就是通天的天神使者。蹲立人形为何呈蹲踞式,原形究竟是什么?因年代过于久远,文化存在断层,尚无有力物证,至今没有权威定论。有考古学者认为蹲立人形为“蛙形”,并将古陶器上这种纹饰称为“神人纹”,也就是说“蹲立人”蛙形基本都“神人”符号都是神性象征与标志。

在古老的传统剪纸中,人形抓髻娃娃是保护神和繁衍之神。郭沫若先生考证后认为,抓髻娃娃剪纸的原型就是金文中的“天”,即“人形”,也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簇徽。剪纸抓髻娃娃是根据自己祈愿,以剪纸“人形”抓物实现祈愿,如祈福、祈财,就以“人形”抓鱼(鱼代表福)抓方孔钱(代表财富)的抓髻娃娃剪纸,张贴家门口或特殊位置来实现祈福。从古到今,人形抓髻娃娃作为保护神的主体,在民间以祈福、招魂、辟邪、送病、攘灾、驱鬼、镇宅、祈雨抗旱、消灾化吉祥等为主要目的的民间巫俗,原始巫术痕迹十分明显。在道家的符咒里,似人形符号的符形较为常见。符在道教中亦称“符字”“丹书”等,是道教的一种法术,“符”是天神的旨令,其作用役使鬼神,驱邪降魔,祈佑平安。据统计,在古代甲骨文常用的4 8 0个字中,以完整人形出现的甲骨文符号多达6 5个足见“人形”符号的文化原始性

图为神秘的“人形”符号

俗语“拐子”与“人形”图腾

古代,双手向上或向下、腰别法器、两腿屈蹲,是神之使者巫师的标配。巫在弯曲着膝盖,跳神秘舞蹈行走时,犹如跛行,跛即“拐”,“拐”即弯曲、拐弯。数字中拐折形的“7”,也被念做“拐”,而7是最神秘的数字,是否也与神及北斗七星有关?非常有意思的是,随州等地区的俗语中有“拐子”一语,“拐子”即表示“大”“老大”或“头”的意思,也有“他就是天”的意思,由此而言,在随州最古老、最大的“拐子”就是炎帝神农。在人类无法认识自然的史前时代,“巫”“巫术”“巫文化”属于上层意识形态,行使“巫”是“拐子”的专权,只有部落的“大拐子”或地位极高的人才有通神的权力,所以“老大”必是巫,巫是人、也是神,极受尊敬,享有极高地位。从另一方面看,古代巫与医为一体,尝百草疗民疾是炎帝神农功绩之一,由此也说明炎帝神农是医且医术高明是巫,也是神在人间传达神意的代言人。他是神又擅长农事,或故为神农神农之名,值得学术探讨。

俗语拐子在很多地区也指男性阴茎,阴茎又称阳具,也被叫做“拐子”,如四川南充等地区,这种称谓与随州将阴茎称作“鸡巴”如出一辙。随州俗语:“他算个鸡巴?”这句当代贬义的话,潜在而又直白表达了“鸡巴”说了算!这应与远古生殖图腾有关,是远古流传下来的古语,当部落将阳具作为重要图腾,具有至高无上地位时,部落首领自然而然就是“大拐子”或“大鸡巴”,所以他说了算。故,远古时的拐子“鸡巴”都是地位的尊称和神圣的称号。现代人仍将阳具称为祖,如石祖、陶祖等,祖即祖先,远古时的石祖、陶祖或阳具形象的符号都应是原始部落祭拜的图腾。随州是炎帝神农的故里、华夏文明发祥地,民间“拐子”一语或源自神农巫舞的形象语言、也特指地位极高的人,随州“拐子”这句古老语言的流传,见证了神农就是族人的“天”、部落及华夏人“大大”。可以认为,“天”“大”就是“人形”的变异符号,是人格化的神过去“天”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保护神,只是到了后来,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把“天”占为自己的化身,成为天子。

图为寿字的金文小篆隶书字形

人形符号并非“寿”字

“人形”岩画不容置疑是个神秘符号,也有学者认为是个“寿”字,但作者认为“人形”与寿字并无渊源。

作者对“寿”字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发现最早文字的甲骨就已经有了“寿”字,甲骨文“寿”字象征奔腾河流的“S”形,里面似乎是代表巫师祭神祈祷器皿的两个“口”形组成;发展到金文早期时,字的最下方又加了一个“口”形,变成了三个口形组成“寿”字;后来金文在字的最上部增加了老部的变形部首,到金文末期又增加了一只拿祈祷器皿的手,最终隶书“寿”字中的手以变形为“寸”的形式固定并延续下来。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寿”字一直是一个上左右复杂结构的字形,没有半点“人形”的影子。另外,甲骨文以象形文字被创造出来后一直作为实用工具而存在的,直到纸的出现和“楷书”产生,随着书写方便,才逐渐出现文字变形的书法艺术字,之后文字由纯粹的使用性工具又分化出艺术文字。到唐代初期,开始出现长方形、圆形由繁杂到简化的变异“寿”字,直到明清时,“寿”字已在民间被书法家、艺术家艺术化到几乎原形全无,成熟为蕴涵吉祥的图案化、符号化“寿”。而且在福、禄、寿、喜、财等吉祥文字中,唯有“寿”字万化出最丰富多彩的“寿”字纹样和图案符号。现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似乎有着双手双腿的人形“寿”字,与其说是字不如说是图,与“人形”岩画符号只是形同而已,并无渊源或是,古时的艺术家们认为长寿是指人,而依照抽象的人形创作出类似“人形”的寿符,也或是认为年龄大为尊为寿,并受“人形”符号表意为大为尊的启发或影响,从而创造出的一个寿图。

图为花山岩画中的“蹲立人”

人形符”图腾的基本意蕴

我们知道,人类始至终无外乎两大主题,即生存与繁衍。在对抗自然灾害、野兽侵害、部落战争等所有生产力都来自人力的时候,人口繁衍显得紧迫而极其重要。在巨大灾害非人力所能抵御、内心恐惧无法排解时,只有通过祈求神灵以安抚灵魂,便出现了巫及巫术,产生了神灵及某种特殊的图腾信仰为了获得丰厚的食物来源而生存,有了富裕的食物而得以更好的繁衍,远古人借助舞来対鱼施加巫术影响,在以保证捕鱼成功为目的的同时因鱼的旺盛生命力对鱼形成图腾崇拜,祈求生命永恒和子孙繁衍。正是基于这种对自我强大神通广大精神渴望,“人形”的神也便应运而生这个“人形”神符就是远古人依据自己的抽象形象,赋予精神上的神性,从而创造了“神”的自己和自己的“神”。这种双臂上举、双足外翻、微微下蹲的人形形象,在世界四五万年前的岩壁画中几乎都有发现可以认为,这个“人形”符号诞生于人类懵懂时期的远古,从古至今,都具有神性和特殊意义,是人类最古老原始性图腾符号,中华文明也由它这个文化原点开启了文明滥觞的滔天之河。

作者认为,“人形”符号应具有三个基本的图腾意蕴:1.生殖崇拜。在与大自然的适应与斗争中,自身繁衍的规模越大、种族生存的能力就越强,这是远古人类的现实经验,生存和繁衍是部落并列的首要大事,生殖崇拜成为人类原始的图腾“人形”垂阳就是生殖崇拜最明显的标志和体现2.始祖崇拜。部落氏族希望已成为神灵的先祖护佑自己的子孙,“人形”符号就代表着始祖或代表特定的曾经威望极高的部落首领,这个被后人崇拜的特定的人,其精神思想仍指引着部落前行,仍是部落人们的精神支柱,从而形成始祖或个人崇拜;3.辟邪纳福。“人形”符号就是“神人纹”,是神灵的象征,具有消灾辟邪、呈祥纳福神佑部落的功能意味。

                                                                                                                                                                                                                                                 

图为随州岩画中的鱼

诞生于远古的图腾文化

岩画中的双鱼,位于人形符号图案右下侧,以磨刻的阴刻线条构成,线条极其简单明了却将鱼的神韵跃然于石,三条线槽表达的鱼翅显得极为驰张有力,一鱼似凭着惯性飞驰滑行,一鱼背部拱起,似乎跳跃在空中。作者认为,双鱼及“人形”符号,应为新石器时代前的作品。从制作技法上看,图案构成的阴刻线呈上宽下窄痕迹,是明显的磨刻工艺,非金属工具而为,是随州先民通过用石器工具磨刻创作出来的“天书”作品。此岩画位于依山傍水小河边,海拔180米的丘陵地带,附近方圆几公里范围内鲜见平畈,这种位于浅山、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是人类渔猎时代最适宜的生存地带,也是渔猎时代人们生活居住最为明显的地理特征。在距岩画10多公里处,有一处面积达3万平米的新石器时代古遗址,此遗址有山有水有田畈,是十分适宜农耕的地理环境,古遗址不但出土了鼎、盆、罐等大量陶器片,还采集有石斧、石铲等石器,这表明渔猎时代时代过度时存在生存生活地址迁徙,渔猎时代的岩画遗址要早于新石器时代古遗址。

鱼与人类的关系源远流长,鱼文化历史灿烂而悠久。可以说,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与鱼结下不之缘,鱼文化伴随人类走过渔猎采集的旧石器时代、农耕文明的新石器时代,直至当今的数字时代。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人类赋予鱼以丰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鱼不仅作为美食深受人类喜爱,由鱼崇拜延伸出来的鱼文化,从原始时期发展至今经久不衰。早在原始社会,鱼就被先民们当作是神物被崇拜是人类最早的人工食物,人类有了鱼类食物,人类的体力和智力得充分利用与发展。喜欢吃鱼的人头脑聪明,这是民间百姓的生活经验,科学确定吃鱼曾经促进了原始人进化。有资料显示,古代鱼有占验巫药功能。鱼占作为占卜重要一员,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利用鱼的形象以及由此产生幻想,参杂着人类想象中的超能力,鱼成为一种能够预知未来吉凶甚至改变事物发展方向达到趋吉避凶目的圣神之物。直到先秦时期,鱼还被视为极具价值的巫药。能治愈疾病,缓解痛苦,惠泽人类。如鲤鱼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治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药用价值。鱼因此一直是带给人们福音、带来美好生活的神物。

更有现代学者研究认为,人类的祖先就是鱼类,人类由脊椎鱼类进化而来,大约3亿年前,一群肉鳍鱼类登上了陆地,慢慢适应陆地的环境,演化出了两栖动物,随后爬行动物出现,然后哺乳动物出现,人类也在这个演化的过程中诞生。这个颠覆人类认知的研究是否表明,人类对鱼如此情有独钟,是否源自人类对自身古老的遗传基因认同的特殊情感?如我国西南地区的侗家族,他们普遍祭拜的始祖母“萨”竟与鱼有某种血缘联系,鱼也称“萨”,是他们固定的图腾,鱼与始祖母的称呼完全相同,而且“萨”还指一切已婚的妇女。《山海经》也记载了氐人国是炎帝的后裔,都长着人脸、鱼身。因为是炎帝的后裔,所以他们颇具神通,能够在天地之间任意往返。这个古籍记载的神话,背后或许有什么特殊的隐喻,而且不是一般的美人鱼,而是能顺着风雨上天的超能力种族另外,《山海经》里人兽形象的种族还有人面蛇身黄帝之后。依据现代人的审美,是不能接受《山海经》里半人半兽的形象,作者认为鱼、蛇本身就是神灵的远古时代,半人半兽代表的就是一种神异,神灵、神仙。“神灵有异”可能是古人从一种崇拜、向往的角度来描绘种族的。试想,炎帝后裔是美人鱼,那炎帝又是什么?必是鱼始祖,这与侗家族人普遍祭拜的鱼同音“萨”的始祖母并无二致,也由此证明了鱼图腾的原始性

“双鱼相随”而生“炎”字

十分值得一提的是,葛文华先生在《再论炎帝名号的原始含义》文中,对“炎”的原本结构和原始含义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炎”非“两火相叠”,而是“两鱼相随”。从甲骨文上看,构成炎字的“火”并非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断定的水火之火,并从为数颇多的金文辞对比分析,两鱼相随是反映一种原始的“鱼从”观念。而且在小篆字里作为偏旁的“火”《说文解字》并不都看作是水火之火,有作水火之火者,也有作为“鱼”之象形者。如释鱼:“水虫也,象形与燕尾相似”宋人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下火像尾,而已非水火之火。”并认为释炎为重火,不符合“炎”字的本来结构,在甲骨文中,炎字实为“鱼从”,而非“重火”。神农氏是以鱼为图腾的,如将两鱼头上下放置,就会发现字即图的“炎”字甲骨文形象写法惟妙惟肖,更简洁、更概括、更形象。他认为,神农氏人的徽号采用两条鱼相随的形象,这种形象还表达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原始观念,即鱼从的含义似乎可以解释为显示众多和盛大。“炎”作为神农氏人的名号,不仅具有图腾意义,“鱼从”观念到后世的“盛德大业”思想,可谓源远流长,两鱼相随表达了或启发了这样一种文化思想。《国语·晋语》有记述和考证称炎帝“以水成”,其后裔“有的以鱼为氏,有的以鱼命国”。而鱼为水中之神,也称龙鱼。据此,我们也可以认为,炎帝是一位人格化的借力于河泽的“龙”,而“两鱼相随”,更是反映了原始先民对大自然的敬重和崇拜及自然而然生生不息的愿望。作为炎帝神农故里的随州,双鱼“天书”的发现,印证了有关古籍的记载,见证了神农氏族与随州的渊源和恒古久远的鱼图腾。

图为双鱼剪纸

俗语“拐子”与鲤鱼图腾

从岩画中鱼的形态、当地鱼种及生态、表达寓意、图腾文化等方面看,岩画中的鱼应为鲤鱼。图中鱼形体较长且厚实,与鲤鱼形态极似,而且鲤鱼是随州古老的鱼种,是一种中大型的淡水鱼种,寿命可达200余岁,体重能达几百斤,鱼小时身色白,鱼大体色黄,尾巴是特别一抹金黄色,嘴角边还带性感的小胡须鱼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身姿彩色绚丽,观赏价值高。宋《梦溪笔谈》:“鲤鱼当肋一行三十六鳞,鳞有字黑纹理,故谓之鲤,文从鱼里者,三百六十也”。宋《彦周诗话》:盖龙八十一鳞,鲤三十六鳞。明《本草纲目》“鲤,至阴之物,其鳞三十六”。鲤鱼聪明机警善跳跃,身上又有神奇的“十”形黑点符号和36片脊等,这一切都显得非同一般,以致古人把鲤鱼当作神物。《本草纲目》:“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而且鲤鱼的繁殖能力特别强,排卵都是数十万+,从古代生殖图腾来说,繁殖力强的鱼类肯定是首选,而鲤鱼是鱼类中的首选。有的地方俗称鲤鱼拐子大鲤鱼大拐子”,犹如把男性阴茎叫做拐子的说法一样。鲤鱼为什么称之为“拐子”?民间鲤鱼打挺一说,因鲤鱼打挺时尾巴往左右两边拐故称“拐子”也有说是因为鲤鱼吃完食后,都要转一下身体,所以叫拐子”;鲤鱼跳龙门说,飞起来的鲤鱼身体成弯曲状态,拐子等等作者更倾向于“拐子”是古代代表“天”或指有神性及通神的代称,鱼成为图腾就是神,和部落首领一样成为人们心中地位之上的“拐子”。不论是将神奇的鲤鱼称“拐子”,还是将生殖图腾的阳具称“拐子”,“拐子”一语必是源自远古对盛大与至高无上的古老称谓。古时非常偏爱鲤鱼,不但把它视为灵物,称鲤为“樨龙”。在随州出土的春秋曾侯墓中多见玉、银制作的鱼形葬品,在汉代石刻也多见“乘鲤升仙”的图案,鲤鱼被神化,可助逝者成仙,到达极乐世界。鲤鱼至今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吉祥物,鲤鱼龙门是望子成龙的寄托升腾变化的吉语,过年吃鲤鱼是富贵有余的美好期盼鲤鱼一直是象征吉祥、幸福圆满,更有“神鱼”和水中“活宝石”的美

图为双鱼太极图

“天书”蕴含道教基本哲理

作者认为,“人形与双鱼”符号图案,表达了随州远古先民对自己生存空间所形成的初步哲学判断,是一种幼稚的初级的世界观,并成为阴阳与万物繁化的古文化源头。如人形“蹲立人”,不仅是沟通天地的神灵使者,其“人形”符号也体现了远古阴阳观念,“人形”双手上举、上为阳,双腿下蹲、下为阴,上举通天、天为阳,双脚踏地、地为阴。从两鱼的上下排列上看,上为阳、下为阴,一鱼似跳跃、动为阳,一鱼似静游,静为阴,而且双鱼本身也代表着阴阳。每条鱼的背鳍、腹鳍各由三条刻线表示,一鱼6条,两鱼共12条线刻,这与随州发现不计其数以6个双排并列的12个凹穴岩画,应有文化渊源,双排凹穴岩画,多数学者认为是天文历法等有关。两个6应代表阴与阳,合为12应喻意圆满与轮回。而12在古代是天数,是大的数,代表的每天、每年的轮回,即一年为12个月,一天为12个时辰(古代2小时1时辰)。鱼在古代被看作是女阴的象征,人从何来,从女阴中来,所以鱼又是生命之神。而人是“天地人才”中的万物之灵,鱼与人又组合神灵的寓意。另外鱼为阴,是水中之神,岩画中的“蹲立人”双腿微蹲张开,露出巨大阳具,“人形”与鱼又是人口繁衍的阴阳祥和图符。双鱼更是典型阴阳符号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太极图,其形状犹如阴阳两鱼相互纠缠在一起,因而也被称为“阴阳鱼太极图”。而该岩画的两鱼上下排列,相距约0.7米,可见此图诞生于原始时代,是形成太极思想文化的源头,是古老太极文化的源点。远古先民诉求生命的延续是以阴阳相合的两条鱼永无休止的追逐、运动的形态图式来寓意,蕴含人们对祥瑞、幸福和圆满追求也由此派生出道教阴阳太极图的哲理观念除道教外,在藏传佛教中,“双鱼”象征自由与解脱代表着智慧无限,象征着复苏与永生佛法无边、阳光普照。也足见,古老久远的鱼崇拜,后经过漫长时期逐步形成具有宗教意义与内蕴生命鱼纹的符号或图式。

此岩画图案由1个人形2条鱼共3个形象符组成,为什么是个?而不是个、个或是更多?“三”作为生成发展循环的基数,源自“三生万物”的宇宙观。《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三”成为表达天人合一思想象征的通用符号和神秘数字。“三”也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模式数,如儒家中“三纲五常”“吾日三省吾身”;道教中“三官”“三清”;佛教中“三世”“三界”“三藏”等等。“三”在汉字上的方法和应用上也得到体现,如三个“木、石、车”自组成的字,三点水的偏旁部首等。这些文化都是源自“三”的原始意义和观念,“三”成创造之数,化成万有之数,也是“多”和“无限大”的代称,更是表达了生生不息的愿望和盛大、繁茂的意象而此图不多不少用了3个符号,充分体现了“三”这种原始的、盛大的、众多的、生生不息等古老观念的形成,犹如炎帝“炎”字的俩鱼相随意象也是表达众多和盛大等原始信仰一样这种最原始的信仰最终发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刚健正大民族精神。

图为随州岩画中的鱼

走下神坛的鱼仍灿烂四溢

不可否认,人类的鱼图腾,首先是源自原始时代的生殖崇拜,人类因为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将丰富来源食物、有着很强繁衍能力的鱼,作为一种崇拜对象并认为对行崇拜,就可以将鱼身上强大的生殖功能等神性,转移到部落氏族的女性身上,从而强大生殖繁衍能力,以“多子、贵子”壮大种族发展。考古发现,从旧石器时代岩画中到新石器时代陶、石、玉等器物无不活跃着鱼的身影,如四川古蔺溶洞中涂画的鱼岩画、仰韶文化的彩陶鱼图,河姆渡文化的木鱼、陶鱼及陶片上刻画的鱼纹,大溪文化的含鱼葬俗、红山文化的石鱼、良渚文化的玉鱼、龙山文化的贝雕鱼等等,证明了从时空到地域广泛存在的鱼崇拜。这种尊贵的鱼文化又经历了漫长历史演绎,不断被丰富发展鱼表繁衍、鱼表欢合、鱼表星辰、鱼表神变、鱼表吉祥、鱼表富裕、鱼为载体、鱼为祭品、鱼作神使、鱼作镇物、鱼作良药、鱼作礼物、鱼兆丰穗等多彩庞杂的精神意象,并构成了奇妙而多趣的象征符号。只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自然的认知不断地提升,鱼不再是寓意多子多孙、象征消灾呈祥、尊贵不凡的神秘图腾,其神秘的光环被逐渐淡化和世俗化无处不在活跃大到建筑装饰,小到日常碗碟,及绘画剪纸、刺绣陶瓷等人们生活艺术中。鱼的吉祥形象演变出年有余”“吉庆有余”“金玉满堂”“鱼跃龙门”“平步青云”,及自由自在、生生不息、功成名就、消灾镇宅、吉祥如意等各种吉祥美好的寓意,成为一种吉祥的代名词和符号图。作者断言,鱼除了作为美食,其优美姿态可亲可爱带给人们无尽的乐趣深受人们喜爱外,鱼文化在未来,一定仍将以自然、雅趣、祥瑞、富足的精神品质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人形与双鱼”岩画的远古图腾中,我们可以深刻认知和感受到先民凭籍原始稚拙的生命感悟,展现出强烈而久远的生存与发展期望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于神秘莫测的自然,更是始终保持难能可贵的最虔诚的敬畏心。而现代人自高自大,常常忘记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古老的基础文明以为自己创造了世界,浑然不知自然这个最高造物主的存在我们应该重新认古老原始符号的意义和尊重自然心存敬畏古老文明如果我们否定远古文明、甚至失去像远古先民一样去敬畏万物有灵的自然与一切物种的平等尊重相处,现代文明就会出现坍塌如果人类不将地球尊为神圣,而仅将其视为一种“资源”,就会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尊重接受和传承弘扬对天地自然心存敬畏的古老文明,人类社会就一定会自然而和谐,也犹如人形与双鱼”天书所蕴涵的万物有灵及天人合一思想的信仰一样,人类就必然会与自然一道长长久久、生生不息、祥和兴盛!   

图为神秘的万年“天书”拓片艺术品

 

 

                                                                                                                                                                                                                                                                                                                                                                                                                                                                                                                          (文中图片若涉及原创,请联系删除)

(编辑  周正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城
随州“天书”亮相图书
随州远古棋“复活”    益智休闲备受青睐
随州远古棋“复活”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随州岩画文化探考: 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鉴赏
随州鸡血红碧玉艺术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随州编钟报社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主办单位:随州编钟之声报社 随州都市网
新闻热线:0722-7117922 广告、服务热线QQ:1254373707
举报电话:0722-7117922 举报邮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随州编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8 技术支持:随州清华网络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1923号